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仇法强 《内江科技》2010,31(3):154-155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习惯的培养是实现高技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参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态度积极,男女生之间差异性显著;强身健体和交际需要为主要参与动机,社团活动和比赛时其参与态度影响较大;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男女生之间差异性显著;缺少场地器材、天气因素、课外体育锻炼组织不力以及缺乏正确的教师指导成为影响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采写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三所驻河北省保定市高校的10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影响和对参与体育锻炼必要程度的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如何看待体育锻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男生喜欢体育锻炼的构成比高于女生。结论:各高校相关部门应当从改善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看待体育锻炼的态度着手,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智明  闫运运  孙敏 《科教文汇》2010,(36):147-147,176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农村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农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制约,家庭体育在农村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村家长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其态度及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并制约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同时升学的压力、体育设施不够完善等方面,也是制约农村中学生体育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行为与体育锻炼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横向调查法,以98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体育社团参与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差异情形,研究结果表明: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率偏低。二、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参与量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校男生体育锻炼量显著高于女生。三、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量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研究结果说明体育社团在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热情,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隋国增 《内江科技》2011,32(1):84-8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琼州学院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测量的量表包括8个分量表,总体测量得分较高,反映学生具有较好的锻炼态度;学生的锻炼态度总体上是趋向于积极的,但仍然有部分学生态度差,说明学生锻炼态度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认识到了锻炼的价值意义,对体育锻炼有着比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锻炼行为积极,意图明确,但是主观标准较低;测量数据可以用来进行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学生课堂内外态度方面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专院校在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水平、促进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保定市某中专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共计221人,每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为53人,占比为24.0%;中专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级、是否对体育感兴趣、是否缺乏场地器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专院校应当逐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尤其应当重点针对女生和高年级学生,同时管理部门也应针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缺乏状况及时进行改进,从而帮助中专院校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观念,增强自身体质。  相似文献   

7.
宗军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98-198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的延续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是持喜好态度的,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也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的因素是活动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以及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因此学校应该加大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的资金投入,组织体育专业的师生有效的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从而促进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燕  刘艳茹 《内江科技》2023,(1):105-107
<正>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三亚学院大三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的大三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较为理想,普通大三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大多集中在及格及以上,其中普通大三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积极,只有小部分同学较为消极。在体育锻炼态度消极中女生占绝大多数,有一半的同学进行体育锻炼是因为陪伴同学、消磨时间等等。被调查的大三学生中在体育锻炼项目上大部分选择跑步、健身房、羽毛球等,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在每周锻炼次数上,大部分男生3-5次,女生1-2次。  相似文献   

9.
赵燚 《科教文汇》2010,(33):145-147
采用文献资料法、自然观察法、自我观察法和访谈法,考察了24名教师和50名中学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行为与态度的相互作用对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可以从教师的威信、情感、温暖、语言交流、相互参与性这5个维度做出评价。从这5个方面可以得到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作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2)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态度的相互作用对教学目标的影响,可以从访谈的结果中得到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心理态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理市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理工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促进东北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对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73名被试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比较积极,且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对高校体育教学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完成学校要求的学习任务和塑造健美形体;③体育课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习惯具有引导作用,体育课习得的运动技能与方法能指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④高校体育教学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立军 《内江科技》2011,32(11):159-16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同济中学高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校高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良好,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积极主动,喜欢的体育项目比较多,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一般.以实物消费为主由于受功课学业的影响,学业压力成为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衡阳师范学院2005级、2006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对照2004年全国和湖南省汉族城乡合并男女青少年19岁-22岁监测数据,结合衡阳师范学院自身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衡阳师范学院女生的整体素质比男生要好;女生各项素质明显要好于湖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05级学生整体素质也比2006级学生好。通过以上研究为衡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中体育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把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6.
何艳生  方立  居祥伟 《内江科技》2011,32(2):164-164
本文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艺术学校在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实际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中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运动项目选择上男女性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体育设施器材短缺、无人指导、学习紧张等是影响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顾骏 《内江科技》2015,(4):142-14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周锻炼在1~3次范围内的人数百分比最高,持续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占主体部分,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大学生采用的是中等强度进行锻炼,其次是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只有极少部分学生采用大强度进行锻炼;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锻炼动机是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学校体育行为的开展状况、学校体育设施状况、余暇时间、专业人员的指导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生理压力。为了让研究生拥有更健康的体魄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校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主,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以及室内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园内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男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强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依赖心理;"科研任务重,没有时间"、"缺乏毅力"和“无人组织或陪伴”是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曹跃兴 《内江科技》2010,31(7):180-180,202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消费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使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按照文科、理科、工科、综合四种学科类型,对江汉大学241名大学生从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形式、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科类型的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差异:文科类学生比较适合自主的学习方式;工科则更适合团体协作学习;理科学生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综合类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