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通过开发、整合、运用城市的"智慧"资源实现科学发展的城市。本文分别从系统科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角度探讨了智慧城市的理论视角,构建了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包括理念层、活动层、物理层三个层次,发展战略维度、经济活动维度、社会活动维度、基础支撑维度、城市空间维度五个组成部分,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智慧广州的五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的愿景起源于城市在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矛盾增多而增生的对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智慧城市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拿来使用,但是积极参与其中,但是由于缺乏对智慧城市愿景以及架构问题的思考,导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受到了阻碍。我们通过对智慧城市的愿景进行系统介绍,提出了一些智慧城市架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架构和功能设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智慧城市大数据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相关的数据来源和主要的数据提供主体及其需求,参考通用大数据中心架构,提出了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大数据中心架构构建方式,描述了架构各层的功能,最后针对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子系统的复合巨系统。为了更好地认识智慧城市,了解智慧城市的系统结构,本文在介绍智慧城市的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智慧城市系统包含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子系统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智慧城市系统对几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了分析,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智慧地球的理念入手,系统论述智慧城市的理论基础、概念和特征;分析智慧城市的业务构架和具体功能;前瞻性地论述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配套改革措施进行了展望.论文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浅出、论述严谨,供政府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全球视野下的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与信息壁垒、大数据时代的战略诉求与技术挑战、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三元"世界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信息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发展态势;对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内涵和边界进行了界定;从人、地、事、物、组织、领域、时间七个维度提出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分类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的启动、流转和到达三个阶段构建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协同总体框架;针对已有信息的信息共享和实时感知信息的接入转发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信息流转模式,重点研究了城市系统下的信息流转自适应优化过程;最后从科学决策的视角提出了面向大数据的多维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7.
唐珺  高煜  李朋林 《软科学》2023,(7):90-96+133
基于2014—2020年碳排放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评估智慧城市中智慧能源建设的减排效果,基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检验试点城市的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系统建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寻找其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智慧城市的智慧能源建设对人均碳排放具有十分显著的负向作用,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机制减少碳排放;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两系统关系密切;两者之间耦合协调水平数值跨度较大,不同类型智慧城市中智慧能源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成熟商业模式还未形成。文章首先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商业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然后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智慧城市产业链构成,并以智慧交通为例,对智慧应用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构建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最后从引导扩大社会投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在医疗系统、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即泛在化末端感知系统的感知层、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网络层和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系统的应用层,探索将物联网的框架渗透到智慧医疗的框架体系中,阐述了智慧医疗的体系架构及与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对应关系,以武汉市中心医院为例验证了其构造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未来智慧医疗发展与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辨析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入手,厘清了“智慧城市”中“智慧(smart)”的本义强调的是“灵敏、快速反应能力”,进而阐释了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领和易走入的误区:论述了智慧城市规划中信息化的“复杂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论述了规划智慧城市的战略视角、思维方法和战略重点;详述了智能城市的规划与顶层设计;指出了政府在智慧城市长远发展中的作用,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合乎逻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