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山 《档案天地》2011,(3):6-10
广州亚运会上的一杆"老枪" 20年前,我第一次走上亚运会的赛场,那时,我与队友们一起成为了北京亚运会女子双向飞碟的团体冠军,还夺得个人冠军.20年后的2010年,我这个42岁的老枪又出现在广州亚运会的赛场上.  相似文献   

2.
我是怎样成为王栻先生的研究生的王栻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老教授,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研究严复第一人。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共五人。我是他的第三届招收的研究生,是1980年春考的,1980年9月1日进校。那届王栻先生只招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全系也只招收了三个人,另两个是中国古代史的。  相似文献   

3.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我就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了联合国工作。那时到美国的超市去看。真是羡慕的不得了.当时我想中国人哪一天才能发展到这种程度.我这辈子怕是看不着了。那年我32岁。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后工作了十年.第一次是1971年到1977年.那时在美国根本看不到中国货。第二次是1985年到1989年,那个时候在美国的地摊上开始有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东西了.但中国大陆的产品仍旧非常少。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28年,而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结缘已经20年。20年时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濡,成为了难以割舍的知音。1989年,我调入绵阳日报社工作,在这里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有了接触,并参加了研究会组织的活动,我发现这个研究会为全国的地市报建立了相互联系、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5.
三年半前,30位报考南开大学的学子被调配到了图书馆学系,2003年春天,我有幸成了他们的班导师。我知道,他们与图书馆职业的结合其实颇像旧式婚姻中的拉郎配,但过去三年,我目睹了他们对图书馆职业从冷漠到认可直至热爱的过程。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他们态度的改造者。  相似文献   

6.
张伟 《军事记者》2005,(11):60-60
正如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处女作”上了解放军报一样,令我同样始料不及的是,在武警总部宣传部的推荐下,我有幸进入解放军报社学习。从此,我的人生履历上便多了这样一句话:2004年3月16日至2004年9月16日在解放军报社政工部学习。我的大脑“内存”中多了一个命名为“180昼夜的亲密接触”的件。缘起解放军报,福起解放军报,耕耘在解放军报,收获在解放军报。冥冥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打开它,我的心中就涌出了股股感激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7.
自从1999年在大连参加第一次中图年会后,我就没有再去凑过热闹了。我的想法是,不再去赶中国图书馆界的大集了,上千人的会议,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只看会后的报道就可以了。但是,2008年重庆中图年会,多少让我改变了自己对中图年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1949年     
江炎 《中国广播》2009,(10):36-37
往事如烟,六十年漫长的岁月不知不觉地过去,许多往事我已记不清楚了。但一些激动人心的重大事件,我永远难忘。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的一段历史,我亲身经历过并且直接参加报道,整个过程我始终牢记在心。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恩师公木     
1958年的五六月间.我正戴着右派帽子在乡下劳动,有人告诉我,《文艺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涉及了我,原来是批判公木的,他有一条罪状.是吹捧右派分子邵燕祥的诗。我最直截了当的反应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了全国的08奥运年,也进入了我的奥运年。 从奥运火炬5月4日进入中国内地,我的工作和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节目同中国城市广播联盟的全国百家电台,共同打造的奥运特别节目《奥运照耀城市》也在那天开始了。自此,我跟奥运的距离开始近了。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8日,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出版家许力以同志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岁月.我接到噩耗后十分悲痛,因为就在7日上午,力以同志还和我通了电话,说他已收到我寄去的新著<中国出版史话新编>一书,很高兴,并说了鼓励我的话.当时他的声音和往日毫无异状,不料第二天凌晨就猝然辞世.几十年来我在他的领导下的历历往事一一在脑海涌现,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2.
我与省图“结缘”,是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57年。 1957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的命运发生了巨变:从一个国家器重的留苏预备生,“沦落”为一个“人人喊打”的“右派”。究其“根源”,祸起“留苏”:1955年我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本应1956年出国,但因苏联政府压缩中国留学生数字,故缓期一年——到1957年出国。但到了1957年出国前夕,国务院又突然作出决定:今后停派留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程绍沛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就从事编辑工作,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2000年退休后,先后任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5月8日至9日,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我因论文入选与会,有幸认识了先生,当时他忙于会务,还是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子。隔了一年,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刘杲同志编辑  相似文献   

14.
翻过2008年最后一页日历,迎来了2009年。在此,我代表方正电子恭祝各位新老朋友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成龙:我在大陆有块地,7年没开发成全国政协委员成龙说,我给别人的印象,感觉我在中国内地很有办法,其实我根本没办法。我在内地有一块地,各种手续都办不下来,这个部门把我推到那个部门,推来推去,快8年了,都没办完手续,我准备放弃了,不要这块地了。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孙茂芳成立家庭病房,上门服务孤残老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听众,同时又是广播电视宣传管理者,这些年我与中国之声接触过程中的一些小事值得思考,小故事中有大道理。故事一:前不久我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最近我不听广播了”。  相似文献   

17.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中国版协举办全国新闻出版界的绘画书法大赛,我写了一个条幅参赛。我写了这样几个字:“乐为他人做嫁衣”。这是我半个世纪编辑生涯的心情写照。1952年7月,我从华东团校学习结业,被分配到华东青年出版社工作,走上了编辑道路。1953年1月,华东青年出版社停办,我有幸被调到北京,团中央下属的青年出版社。这时青年出版社正和开明书店合并,这年的4月对外宣布合并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出版社的干部年轻、好学、敢干,开明书店的干部懂业务、作风踏实。团中央为中青社配备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把青年、开明两部分人团结起来,努力奋斗。他…  相似文献   

19.
戴滨 《中国索引》2007,5(1):11-13
辞旧岁,迎新年!首先,向中国索引学会及全体同仁问候———“2007新年好!”这个团体教会我们认认真真做人,不为名利,踏踏实实做事,不图回报。十年前,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中国索引学会。我怀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冒昧地给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张琪玉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明我想参加学会的意愿,很快先生给我回了信,并告诉我最好要有编过索引的成果同时报给学会。我当时完成了《全国电力报刊名录》的编辑工作,连同我的入会申请和这本《名录》一起寄给先生,先生亲自为我作入会的介绍人,1996年我被批准为正式的中国索引学会会员。时间过得…  相似文献   

20.
在饭桌上,我可以凭一瓶啤酒将文杰打歪,凭一两白酒把文杰打翻在桌子底下,不会喝酒的津市人彭文杰,居然在《长沙晚报》做起了餐饮业的广告策划,成了湖南餐饮界乃至湘菜刷新文化理念的关键性人物,叫人难以相信。但一件小事,让我感受了他在长沙餐饮界的分量。2005年的11月中旬,本单位来了客人,我陪客人走进九龙土菜馆,居然和酒店经理就《长沙晚报》上“长沙人最喜欢的酒店”排名先后争执起来,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