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2.
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林的瑰宝之一,早在12世纪就产生了较为完备的戏曲艺术,比欧洲歌剧艺术的形成早400多年。从广义上讲,戏曲艺术是地道的中国“歌剧”。豫剧是河南的乡土之音,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在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豫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剧种。20世纪90年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豫剧也…  相似文献   

3.
浅谈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形成于北宋,完备于元明。明清时期,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空前繁荣,不仅剧种繁多,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怀梆。怀梆是戏曲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4.
河南戏曲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中原剧作家群现代戏创作成就显著,彰显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在艺术观念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为己任,同时追求古典向现代的观念转型,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力图开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精神品格上,将时代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洋溢着浓郁的主体精神,以精神的现代化来深入描写人的现代化;在舞台艺术上,从追求生活真实转向吸收传统梆子戏特质,强化本土剧种特色,传统戏曲美学原则得以复归和突破,重新步入了戏曲化的实践路径,重塑了多元形态的审美品格。21世纪中原剧作家的现代戏创作在中国戏曲现代戏发展中具有示范意义,未来应提炼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样式,以促进河南戏曲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如今我国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也给我国戏曲艺术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这些新媒体能够有效使戏曲艺术之中原有的传播媒介更加生动,使得我国戏曲艺术能够以更加现代化的方法进行传播。有鉴于此,本文浅谈戏曲音乐元素在影视作品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元戏曲音乐与明清戏曲音乐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是我国传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戏曲音乐是这一综合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到明清时期形成发展高峰,所以,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本即对这两个时期我国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人们通常用“戏曲”一词来指称我国的传统戏剧戏曲,既包括现今依然活跃着的作为“国剧”的京剧艺术和各种地方戏曲,也包括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宋金杂剧、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过很多辉煌的时期,但今天的戏曲艺术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它面临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它将如何传承?这是关系到戏曲在当前这个时代如何延续、如何再创辉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南地处中原,以“儒学”为核心的农耕化孕育了丰富的中原化,造就了淳朴善良、崇礼习尚的朴实民风。中原化的理性内省精神,人士大夫传统的忧患意识、参政意识,“儒家”化的“忠、孝、廉、节、义”的道德观念,造就了河南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确定了河南地方戏曲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9.
晚清的戏曲创作,文人再一次成为主角,但随者社会的动荡,此时期的戏曲新作与以往的文人戏曲创作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就此时期文人戏曲创作的形成原因、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戏曲演出查禁个案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戏曲文化管理较为严厉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考察明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演出史时,发现明代中后期的执政者虽然没有颁布戏曲艺术的查禁法令,但一些朝廷重臣及地方官对于戏曲演出的管理依然严格。文章考辨戏曲演出史料,发现魏校、甘士价、刘宗周等曾经查禁戏曲演出,对于戏曲文化的发展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豫剧是我国有着鲜明艺术特征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们中国千年戏曲文化的重要部分,豫剧艺术同时也代表着中原文化精神。豫剧充满了民族特色与艺术品格。本文通过分析豫剧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对豫剧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艺术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本文从影像艺术的本体出发,从剧情体裁、结构与节奏等方面探讨了戏曲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戏曲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有名的城市之一就是山西,这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汉代时期,该城市就已经有木偶与皮影形式的表演,到了北宋时期,"诸宫调"形式出现,之后还有了宋杂剧和金院本等形式的艺术,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对于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对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之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因多种因素,形成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分别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原文化趋于理性的实用主义精神,楚文化趋于自然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折子戏的成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戏曲抒情特性和表演技巧化的体现,二是戏曲点线结构演进的必然,三是戏曲艺术对明代前中期精神伦理化的反动。折子戏是传统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演进,是戏曲艺术应对明代社会的新变而做出的一种积极调整。折子戏这一艺术形式在当前的戏曲艺术改革中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泉州古代戏曲艺术主要有5大剧种,即南音、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和打城戏.前3种系宋元以前的古老剧种,其源与流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晋人南渡”至隋唐时期、唐末五代时期和两宋时期的3个历史阶段;后两种属创新剧种,是明清时期泉州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泉州戏曲艺术的源与流,是随着泉州文化的整个历史过程,在不断的互动、促进和包容中而得以不断地完善、成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戏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历史悠久,《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一档电视戏曲栏目,依托现代传媒的优势,把传播优秀的河南地方戏曲艺术作为自己栏目的宗旨,在继承中国历史上戏曲文化交流传统的同时,弘扬了中原文化,宣传了河南形象,成为河南省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20.
戏曲艺术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从戏曲表演这一文艺事实出发,使之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文章结合舞台时空、程式、行当、脸谱等有代表性的戏曲表演形式,探讨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戏曲艺术的关感经验,以及美感经验在戏曲表演中的应用。戏曲表演形式遵循着关的规律,换言之,关的规律决定着戏曲表演形式的发展方向与成熟。因此运用美的规律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