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一向被视为游记和通讯。事实上它们具备了报告文学的所有基本特征。笔者称它们为连续性的游记体报告文学和调查报告体报告文学。其基本内容是摹写当时的世界大势,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探寻出路。写作艺术上,具有一种与读者面对面交谈般的亲切、诚恳。作品简洁朴实、畅达有力,于淡泊平和中透出热情、幽默和睿智  相似文献   

2.
论报告文学议论增多之原因及其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发轫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刘宾雁的《人妖之间》,继之出现了黄宗英、柯岩、理由、程树榛、陈祖芬、孟晓云、肖复兴、钱钢、霍达等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家。报告文学铺天盖地而来,这在中国写作史上是很独特的。也许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改革大潮的推涌,是作家使命感的催产。报告文学的势头很猛,它正以不可逆料的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报告文学从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发展为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综合式报告文学。遍览这些报告文学,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报告文学中的议论成分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所谓“新”纪实小说,必然会有“旧”的参照体,这个参照体便是1985年左右以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和张辛欣、桑晔合写的《北京人》为代表的纪实小说创作小潮。之所以言其“旧”,是因为这些作品尚未处于创作上的自立状态,在实验着解决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典型化方法”和小说的“分解式典型化方法”的融合中表现出权衡不定把握不准的态势。尤其是在报告文学的咄咄气势下只能尾随其后而难成格调,以至刚刚泛起浪潮便迅速地消落了。另外,“新”在这里还意味着与那些地摊型地工匠式制作的低劣“纪实小说”不可同一而语.八十年代以来,小说…  相似文献   

4.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兴起以后,政论性作为报告文学的本质特点,得到了创作界与理论界的肯定与强化,也成为衡量报告文学的尺度之一。当前报告文学的政论性已经损害了它的文学性与新闻性,使其陷入了困境。文章从时代,读者、作者,理论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报告文学政论性淡化的必要性,及今后报告式报告学研究方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原“体”     
“体”本作“醴”,其字义由人的身体以及身体外形演变为事物的本体以及外在形态,其中包括文体。在诗学语境中“体”作为一个开放性概念,与体式、体势、体貌、体性等范畴组成错综复杂而又有规律可循的诗学体系。同时,中国古代哲学的“体用”思想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体”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因为中日文述语的形态变化、时态和动词体的体系、述语的时态和动词体机能等方面存在差别,而人们学外语往往受母语影响,所以中文母语者学日语时容易说中国式日语。本文通过对日语学习中时态和动词体的一些误用现象的分析.帮助日语学习者正确掌握和运用日语。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文学表现形式。向以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情节感人,表现手法自然,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等特点著称。报告文学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人为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是报纸,也就是说,在诞生报纸的同时,就产生了报告文学。有人人为报告文学并非产生现代,虽然它在现代表现的非常活泼,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代记传体散文,有此说,历史巨著《史记》  相似文献   

8.
“体”是《文心雕龙》中重要的文论概念,具有十分丰富复杂的内涵,是一个概念系统,涉及《文心雕龙》一书的文章学理论的诸多方面的问题。综合来看,“体”主要包括有“体”(体类)、“体要”、“体貌”、“体性”、“体势”等不同的含义,这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体”的复杂观念共同构成了“体”的意义系统,表述了刘勰关于“体有六义”的文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文学形式中,有小说美学、诗歌美学、散文美学、戏剧美学等,唯独没有“报告文学美学”。难道因为它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吗?是因为它受新闻性的限制吗?是因为它离政治、时代、现实太近了吗?……或许它的美就在人们不屑思考的诸因素之中,在评论家们的偏见之中。不是吗?我们的一些评论家手中的尺子,往往是用量小说、散文的标准来衡量报告文学。他们认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就是人物刻划,心理描写,意境的创造,情节的安排等,而不是以报告文学自身的特性出发去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宏观综合式报告文学的兴起,淡化了人物和情节,强化了哲学意识,许多人便指责现在的报告文学议论太多,形象太少(还是用小说的尺度在衡量),是报告文学的“危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结构、语义、语用等角度研究英语的体系统,也有部分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理探讨体的构成及认知机制。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完成进行体构式的研究,分析指出他们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的不足和缺陷,并拟构提出了英语的三元体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11.
现场报道是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社会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形式之一。实践证明电视现场报道是改进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的、主要的手段。现场报道分为完全性现场报道和不完全性现场报道,有着独特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典型报道既是一种报道观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完整的典型报道概念应该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典型报道的演进历史正是这两个维度双向互动、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必须立足于“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的互动关系,才能拓展典型报道研究的新“进路“.同时,只有把典型报道纳入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态环境和媒体现状之下进行研究,才能够得出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与同期全国报告文学相比,突出表现为以国家意识统摄,展现西部新疆人与自然、人与祖国、人与人相处的家园意识、英雄精神、生命真谛、心理特质,从而使新疆新时期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14.
王泽龙 《天中学刊》2013,(6):119-123
评课文稿是为评价课堂教学而撰写的教研文稿,它能够使评课者的评课水平乃至整个教研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并且帮助包括被评对象在内更多的人走向教学改革与进步的正途。从所评课堂教学的特定动机看,评课文稿大致可分为常规性教学评课文稿、研究性教学评课文稿、示范性教学评课文稿、请教性教学评课文稿等类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功夫、学生状态、教学效果等,均是评课文稿可涉及的内容。评课文稿的写法有全面考量法、片段聚焦法、特色凸显法、疑惑探讨法等。撰写评课文稿首先要高度重视听课过程,还要清醒认识评课形式,也要着意遵行评课文明。  相似文献   

15.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和作家创新意识的产物;全景的含义包括全面描述和全面评价两个层面;全景式报告文学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某种不足。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理论的形成、拓展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学是出现工业化社会后新兴的学样式,它基本上是同工人运动、工业化社会进程和一百多年历史大变动同步发展的,成为现代社会动荡、变革、发展的艺术纪实献,我国的报告学也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今已是报告学繁荣的国度。长期以来,我国报告学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报告学理论研究开始形成并初步繁荣。回顾报告学理论的形成、拓展历程,有利于对新世纪学形式多样化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我国报告学创作始终遵循社会主义先进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范长江具有一位优秀的报告学作家应当具备的各种素质;曲折复杂的经历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使他具有了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不断进步的思想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反映国家和民族的焦点问题;诚实的品格和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使他具有深入社会各个层面,调查和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也使他能说真话,反映国家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就是范长江报告学创作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结合的产物。作为新闻,它必须保持新闻的客观真实的本质,以写实为本;作为文学,它又与其他样式的文学一样,在写作中必须运用想像等形象思维的方法来增强文学性。但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想像是再造性想像,本质上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还原”,而不是虚构,因此它也是写实的。报告文学的想像与写实应当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语法学界对ABB式形容词的构造方式尚无定论,原因是BB的性质不容易把握。如果把词汇意义的完全虚化作为确定词缀的主要标准,那么ABB式形容词中的BB大多数是词根,少部分是词缀。根据A的性质与BB的特点,可以把现代汉语ABB式形容词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派生式、主谓式和后补式。  相似文献   

20.
自评报告是接受教学工作评估的高校根据评估指标体系撰写的全面反映本校办学情况的一种报告类公务文书,具有规定性和特色性统一、自评性和客观性统一、叙述性和说明性统一等特点,内容包括标题、引言、主体、结尾等4个部分,写作时要发挥集体智慧、端正态度、吃透指标、熟悉情况、结构完整、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