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托尔斯泰主义是基督教和东方精神,特别是中国儒道墨学说的综合体,是东西方思想的合璧。他的一些伦理原则在形成时每一条都结合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而背离了基督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文化视角切人,探讨“后期浪漫派”作家徐莳的文化选择。徐莳的小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蕴涵了现代西方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技巧,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徐莳的“浪漫传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可以认为,他的创作成功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通俗与高雅的高度融合,获得了独特的文化意蕴与现代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他的留美国欧经历及所处的与传统文化决裂的“五四”时代,使他的诗艺深受西方诗学的影响。但是余志摩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诗歌有着精湛的素养,不管诗人主观上如何,他的诗里仍流淌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因。他诗中空灵飞动之气是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自然传承;他的诗有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和恬谈的意境。所以徐志摩的诗具有清新、婉约、空灵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热已走向新保守主义了吗高华平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第二次“西风东渐”势头的减弱,加之受海外兴起的新儒学思潮的影响,中国学术界出现了较多学者转而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现象,这些学者们希望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提取对现代文明建设的有益养分,积极探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大”的范畴出现得很早。在先秦道家的美学思想中,“大”与其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道”紧密联系,“大”体现了“道”自然无为的本性。与儒家美学中的“大”受到天命论思想的约束不同,道家美学中的“大”体现了天道的自然无为、无所不能的力量,是一种无限的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9.
(审美)意象本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瑰宝,但本世纪初,由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兴起,诗人们纷纷“走向东方”,首先在研究、翻译汉诗中一致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美竟相折服,继而就从东方传统与技巧中寻找新的灵感,最后竟使意象逐渐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二三十年代,意象主义运动传人中国,中国的诗人们似年“数典忘祖”,纷纷“走向西方”,寻找以现代意识取代封建意识的激情,诗坛上也着实热闹了一阵。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诗学界和批评界又再次掀起了研究意象的热潮,且至今方兴未艾,以至有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开创的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几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一般意义上,我们讲中国传统思想,其主体就指的是儒家思想。或许由于宋明以来的道学家们基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特定立场而对孔孟之道的阐释,我们对孔子思想的重新解读,往往局限于其政治伦理及教育等方面,而对其天道鬼神思想总是泛而言之。笔者认为,深入解析孔子的天道鬼神思想,更能深切体会他积极入世的学说的精神。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其时正值人们普遍对自夏以来的天道思想产生怀疑之际,如《诗》中所云,“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蒸民,其命多谌”,“如何吴天…  相似文献   

11.
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行政区划始于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九龙县,隋朝改称感恩县,1997年撤县设市。正是东方“龙的传人”文化底蕴的积淀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感恩”思想的源远流长,使东方散发出古典雅性和质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与努力探究,已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可谓著述颇丰。然而多数论述,或是一次“匆忙的历史巡礼”,或是“粗糙的随笔札记”,往往没有构建在一定的体系之上。其中能从东方美学的角度,审视其独异于西方美学特性的论述则更寥寥可数。曾祖荫老师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便是这为数不多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家长本位”、崇尚“礼治”、“权力本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越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由家长本位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和子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的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认为老子是对他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具有东正教文化精神的俄罗斯在道德自我完善和整体性思想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性直觉体悟的认识有许多相近之处,故而托尔斯泰在自我文化背景下诠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学说,主张以"勿以暴力抗恶"为原则来解决社会问题,建立人间"天国",这在与老子如何实现政治理想及构建理想社会方面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孙犁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儒家与道家传统美学在他的人生哲学和美学精神中形成强大的张力。其小说的婚恋情节表现出天道与人道“和合”、仁德与虚静相谐、“小我”与“大家”权全的美学特征,散发出儒道契合的和谐之关。  相似文献   

16.
老子同孔子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明星。老子学说思想的核心是“道”。在目前国内外研究道教热中,对道教祖师老子认识上的分岐,集中在于他的“道”如何理解。道本来是人走的道,经过引申而具有规律的意义。如“天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人讲是天象运行的规律;“人道”,则包括了人生吉凶祸福的规律的意义。道含有规律、规则的意义,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小说《复活》中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压倒“兽性”的人.批判沙皇专制制度,表达农民的愿望与要求.他怀着美好的理想,寻找改革俄国黑暗现实的道路,托尔斯泰反对当政的暴力行为、强权统治和邪恶的政治势力.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诸多复杂背景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8.
对未来的“圣雄”甘地来说,南非时代(1893-1914年)是他宗教、人生观成形的关键时期。甘地在立足继承印度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注重吸纳欧美名家的思想,尤其推崇列尼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人生追求,并在自传中,把托翁称为影响自己一生的三个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俄国文坛泰斗托尔斯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翻译和研究孔子、墨子、老子和中国的佛经,与中国文化怪杰辜鸿铭的交往以及托翁的教育思想、勿以暴力抗慈、道德上自我完善和博爱等思想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一个有着“一捆矛盾”的作家,其思想的复杂性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上也是少见的。他既接受了西方近代思潮的影响,又同时赓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而基督教观念则融透于林语堂的整个精神历程。实际上,正是基督教精神使童年的林语堂轻而易举地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接受西方近代文明的洗礼,也正是基督教精神使其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中西文化。但是林语堂并不可能简单重复基督教思想,在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同时,他又始终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浸染。这样以中西文化合流的历史进程为大背景,西方的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拒而又相融的事实显然具有文化上的典型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是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折射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合流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