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实施,将全方位地对教学信息的传播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同是信息源的教师、学生、教材的重新定位及确认,对优化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播功效,创设崭新课程环境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由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构成。教师是教学信息的输出和管理,通过演示实验、口头讲解、辅导学生操作、课后评定等实验教学信息传递渠道,将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希望产生预期的效果;学生则通过感觉器官获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思想、意识等)是各种教学信息,学生则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学信息传播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教学上的大量事例已证明:学习...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传播中教师的角色和技能冯秀琪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教学过程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内容是由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是携带和传递教学信息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里,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实现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这一教育活动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它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知识、技能、思想、意识等内容都是教学信息。教学信息传播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与诸如新闻传播等其它信息传播活动相比,具有学习者所接受教学信息的有效输入量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传授信息的输出量的特点。这是因为教学信息在传输与交换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减少这些因素或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将体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内容与传统体现知识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课堂传播中教学信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由不知到知,是学生确定性信息增加和不确定性信息减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抛开教学过程的具体形态,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由此,明确课堂传播中的教学信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育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对教师、学生、教材三大信息源的信息传递结构层次、内容加以分析,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信息传递结构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课堂交流是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发送者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中教学信息的主要接受者。教师不断地把教学信息发送给学生,同时学生也不断地反馈给教师各种信息,因此教师和学生是互为教学信息的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他们不仅通过话语讲授来传播知识,还要使用其他各种手段传递教学信息。板书,则是教师将教材处理后,以简明的文字、线条等板演的形式,向学生传输信息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为了极大限度地发挥板书功能,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优化板书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0.
教学信息表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信息的表征设计,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媒体的表现与应用特性,将教学信息进行重新编码、设计的有计划的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传播过程和效果。相对于媒体设备而言,教学信息表征设计的结果是产生与具体的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软件、课件或素材。根据教学软件设计的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信息的表征设计可分为总体设计和局部设计、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单模态信息设计和多模态信息设计等。不同的设计类型有不同的设计任务和标准,当教师在对教学信息表征进行设计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设计形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与远程教育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基于"互联网+"学习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的不断涌现,并由此形成了对传统的教学信息传播系统的挑战。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n)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从"移动学习(M-learning)"到"泛在学习(U-learning)"无不冲击着原有的教学传播系统的基本形态与结构。"互联网+"学习环境对传统教学情境下信息的传播模式及获取方式的冲击不再是技术层面的手段的变化,而是结构层面的系统内部的中心变换与要素的关系重构,它势必引起对信息传播过程中教师信息角色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该文从分析"互联网+"学习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特征入手,对"互联网+"学习环境从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教学聚合点的转移、信息的内联方式的节点化等层面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学习环境下教师信息角色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及定位,并结合几个比较典型的创新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信息角色嬗变进行了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12.
蔡鸿英 《广西教育》2011,(10):52-53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传输教学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同时,对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通过各种形式发送给教师,这就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作出及时地分析判断与调整,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作出评价,再输送到学生那里,这是教师的反馈信息。学生再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即交流。课堂交流是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是构成课堂交流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发送者和控制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接受者;教师不断地把教学信息发送给学生,也不断地接受由学生发送的各种教学信息。因此,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传播理论的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和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信息内容编码为各种形式的符号传送出去,学生对接收的符号进行译码,理解教材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教师对教学信息内容进行正确、合理的编码传递,分析影响编码决策的因素,化解编码的障碍,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视界中的网络英语教学指的是:在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互动中,双方都建构自己的认识方法,通过视、听、说、练建构对各种教学信息的理解,建构对彼此的理解,而双方都借助媒体在互联网上进行。它要求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代之以尊重学习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反思性和合作性及相信人的强大的学习潜能。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和环境是该模式的四个要素。一、教师英语教师通过网络呈现教学信息,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中介者。问题留给学生,教师帮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搜索信息等进行独立思考和意义建构,教师是…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信息传播活动概述1.教育信息。在教育系统中由于信息传递的目的及作用不同,教育信息可分为下几种:(l)知识性信息和教学信息。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和各种技能知识都属于知识性信息。经过教师加工处理,由教师直接或间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性信息称为教学信息。(2)教育性信息。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心灵陶冶、思想修养、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都属于教育性信息。教育性信息与知识性信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作用。教育性信息往往也包括一定的知识性信息。(3)为厂保证教育的有序性,使教育活动有效地进行而传递的各类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播教学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信息,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  相似文献   

18.
在器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单向至多向互动在每一环节都构成教学心理信息传递关系。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形成双向、多向交流、互映互涵循环圈,使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流井然有序的进行,并兼容交流的随机可能性。本文尝试剖析器乐教学中教学信息传递活动本质,对教师、陈述教材及学生的角色的形式结构与教学信息内涵及在教学活动中交互存在的功能,分析三者之间内在的建构与信息交流中的关系,初步探究三位一体构成教学活动关系的心理信息流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传播理论的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和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信息内容编码为各种形式的符号传送出去,学生对接收的符号进行译码,理解教材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教师对教学信息内容进行正确、合理的编码传递,分析影响编码决策的因素,化解编码的障碍,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前馈信息与化学教学陆军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是借助于教学信息在师生间的相互反馈得以顺利实现的。因为教学信息的反馈能检出和纠正教学活动的偏差。其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向学生反馈一定的控制信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检测教学效果、调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