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教学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古代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诵读只是其中之一。诵读不是简单读,诵读教学也不只是读与听的互动,真正的诵读教学应该确立训练目标体系和开展诵读教学研究,不仅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表达、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而且促进教师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从而助推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刊登了陈菊飞老师的《(台阶)教学片段》,文中他力图矫正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注重“语句教学”,应该说,这是深合读书和语文教育之道的。朱熹主张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朱子语类》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金圣叹也主张“细细读之”.直言“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金圣叹文集》第262页,巴蜀书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3.
《湖北教育》2005,(7):63-65
生命与事业同行,生命因为有了事业的追求而充满价值、光彩倍增;事业则因为生命的投人而有了热情流淌的血液,永不衰竭的激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钟家村小学前任校长郑祖读一辈子都在践行这样的诺言。“读式教学”是郑祖读老师积三十余年教学实践经验,在90年代初形成的独树一帜的“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教学风格,袁微子老先生曾盛赞他“树起了一面语文教学改革的旗帜”。2000年周红缨老师刚成为武汉市汉阳区“渎式教学”研修班的一名成员,就接到任务参加市语文优质课竞赛,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周婷 《江苏教育》2007,(18):26-27
读方海莲老师《透视语文教学中的“伪思考”》一文(《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7.6)也引发了我的思索: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避免“伪思考”,追求教学的真实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7.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校前任校长郑祖读积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以读为主”的教学风格,被小学语文界称为“读式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读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赋予“读式教学”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的“读式课堂教学”和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评价体系,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读式教学”,促进了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马嘉雯 《考试周刊》2012,(64):37-38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耍“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这是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的读,大声的念书,也不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它是强调学生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情感朗读训练方面有所尝试,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肖家芸老师的语文“活动式教学”所倡导的“活动”,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总之。语文。活动式教学。即以学生的主体活动(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有机结合)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语文的全程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