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给人们永久的记忆──馆庆时刻怀念言海存同志张建国值此庆祝湖南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之际,不免产生一些怀旧之感。尤其忆起在省馆共事多年而瘁然去世的言海存同志。我是1963年认识言海存同志的,至他逝世,近三十年之久。而且,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搞社教时,他...  相似文献   

2.
小蕾 《出版参考》2005,(6):16-17
卢绪章同志是原外经贸部常务副部长,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事业开拓和奠基人之一,深受外贸部广大干部的尊敬和爱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卢绪章同志是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的主人公、地下党员张公甫的原型人物,他在党的领导下,在极端艰苦复杂的特殊环境下与国民党特务周旋,出生入死,不畏艰难,他遵循周恩来同志教导:“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置生死于度外。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的同时,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的鲜明的革命风格。他指出:小平同志“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的同时,认真学习他的文风,对于改进新闻工作,’提高宣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是十分重视文风问题的。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未篇,他对“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闻仲 《今传媒》2005,(7X):58-59
近些年来,不断有人给《人民日报》理论部打电话,了解“理论新秀”蒋金锵同志的来历。其中缘由,有的可能是崇敬蒋金锵同志深厚的理论学养,想近距离地向他讨教或共同磋商理论难题,有的或许是想约他为自己供职的报刊撰写文章等,但无论是何种情况,蒋金锵同志在理论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王世中 《新闻界》2001,(1):37-38
时光易逝。许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转眼就十年了。虽然岁月难留,但是,许川同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发展党的新闻事业,搞好宣传报道的情景和事迹,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1958年,许川同志调任川报农村组长之后,我就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调往省委后,还多次对我的工作给予帮助、指导。和许多同志一样,多年来我从许川同志的言行中看到,他要求大家做到的,总是自己先做到,言传身教,善于引导;工作,他注重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他关心群众,乐于助人。这一…  相似文献   

6.
夏振坤 《新闻前哨》2005,(12):77-77
德华同志的文集《阴错阳差集》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他约我在前面写几句话,我感到很高兴。 我比德华同志年长十岁。但我们是老朋友,老同事。我们相识很早,更是多年相知。主要是我们都是学习和研究经济的,他的主攻方向是国民经济计划,我的主攻方向是农业经济学,而且他的导师中有些还是我多年的学友,如刘国光、董辅礽教授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又长期在德华同志分管的理论研究领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1984年春上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以后又相继担任党组书记兼院长、院长,德华同志都信任我、尊重我、支持我,  相似文献   

7.
恽逸群同志是我国现代名的记,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也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恽逸群同志100周年诞辰,我们纪念他,旨在表达我们对恽逸群同志的敬慕和缅怀之情,旨在学习恽逸群同志的优秀品德,弘扬恽逸群同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刘果同志是一位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长者。我乐意同他谈话、交心,喜欢听他讲话、作报告,爱读他的文章、专著。近日收到他的新著《出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我立刻展卷细读,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读后如沐春风,感觉与读他的前两部著作(《刘果出版文集》和《刘果出版论集》)有所不同。《笔记》收录的是刘果同志1997年以后的文章,这段时间我们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左漠野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这些曾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学习的同志,无不为痛失这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而感到无限悲伤。当年,漠野同志从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调回延安,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之后不久,便成为我国国际广播的创办人和主持者之一。从此,50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广播电视战线。他为党的宣传工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开放所作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我是50年代后期认识漠野同志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70年代末起,就一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的道德、思想、文章,给我的感召和教育很深很深。对我…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1.
他,是新华社的一名军事记,也是共和国通讯社的一名将军记。他,就是原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的刘回年同志。  相似文献   

12.
忆白石老人     
艾青 《出版参考》2005,(2):42-43
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报社1993年度优秀特约记者评选揭晓,总参政治部宣传干事张东文是15名优秀者之一。作为军报的特约记者。他已经是第二次获得了这项荣誉。他倾情于新闻事业,视新闻为自己的第二生命。站在时代的高度他觉得,搞新闻必须加强政治学习,认真领会中央的精神,加强理论素养,掌握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自己的宏观思考能力,对问题才能抓得准。1987年,迟浩田同志接任杨得志将军荣任第28任总参谋长。戎马倥偬60年的杨得志将军光荣离休,他满面春风地向大家介绍迟浩田同志。迟浩田同志走到杨总长身边,说:’“…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4,(8):4-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表达的是邓小平同志发自肺腑的真情,今天依然清晰地留在我们每个人的耳边,成为时代的强音。邓小平同志以他将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在纪念他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让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了解他那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所结识的前辈作家渐次凋零。尽管文学之树常青,然目击文学前贤们的灵山之归,仍不免有点感伤,总爱写点儿缅怀文字聊作纪念。我喜爱恭称他们为“先生”,惟周而复我要谓其为“同志”。二十年来,我们的交谈或通信,他一直叫我“同志”,倒不全因此,因他确实是我们的“同志”。  相似文献   

16.
爱岗敬业心系出版——希望出版社编辑张任同志先进事迹介绍■章责张任同志是希望出版社的一名普通编辑,现任知识读物编辑室主任。他从1985年希望社成立时起,走上编辑岗位,至今已将近12个年头。12年来,他身在编辑岗位,心系出版事业,默默无闻地为少儿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7.
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同志本来是想参加这次武汉图书馆新馆开馆典礼,他因为有事不能前来,所以我在这里代他宣读一下他在开馆典礼上的致词。  相似文献   

18.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李瑞环同志到医院看望时说:“穆青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1996年3月1日18时14分,解放军报社画报编辑部原主编史文亭同志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匆匆走完了他55载人生旅程。史文亭同志是我军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1961年8月入伍,1963年10月入党。曾先后担任过团、师、军新闻干事,某军宣传处副处长,解放军报社军事处编辑、副主编、主编、解放军画报社社长。在这些岗位上,他为党和军队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史文亭同志出身贫苦,是从坎坷的人生路上走过来的。他1941年11月18日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市天门口乡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就饱尝生活的困苦和艰辛,直到新中国成立,他才得以跨进了学校的…  相似文献   

20.
吐丝不止献身发行——记宋萍同志马志强秘密发行宋萍同志是地道的农家子弟,家境虽不富裕,但其父较为开明,全家人省吃俭用,坚持供他在县立高级小学毕业。旧社会的清苦日子,使他从少年时期就自强自主,塑就了一种倔强的性络。1936年,红军东征到达隰县,部队的所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