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平原 《物理教师》2006,27(1):11-12
在“光电效应”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对“光电效应中电子如何吸收光子的问题”讨论得很热烈.有学生说:“一个光子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但一个电子最多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不可能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能量,因此照射光存在一个极限频率.”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电子就不可能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能量?”还有人提出:“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电子先吸收一个光子,然后再吸收下一个光子,直到有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 光电效应是光子说的实验基础,是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一个重要实验.有关光电效应规律的应用也是高考常见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光电效应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在光电效应中,入射光的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入射光的强度究竟指的什么?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入射光比较强,那就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数目多,因此产生的光电子也就多.”  相似文献   

3.
理解光电效应 ,掌握光电效应所遵循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线索比较容易完成 ,这两条线索 :其一是光的频率线 ;其二是光的强度线 .一、光的频率线1 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光子的能量hν与光的频率ν相对应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是看照射金属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等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 .如果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等于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ν0 ,则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2 求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依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知道 ,金属中的每一个电子只能吸收入射光中一个光子的能量 ,且无积累过程 .电子能否成为光电子 ,就看电子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光电效应”是光的粒子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学习中要澄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光子”、“光电子”、“光子的能量”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这对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长吉 《物理教师》2001,22(4):20-20
在光电效应中,对极限频率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时,电子就不能逸出.于是人们就很自然地会想到,为什么电子不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积累起来,然后再吸收一个或多个光子直至达到金属的逸出功而发生光电效应呢?  相似文献   

6.
一、光子与光能为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爱因斯坦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γ,式中的h就是普朗克常量,  相似文献   

7.
许刚 《物理教师》2009,30(10):14-15
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即频率为v的光子其能量为hv.当电子吸收了光子能量hv之后,一部分消耗于电子的逸出功W,另一部分转化为电子的动能Ek,写成光电效应方程即Ek=hv-W.  相似文献   

8.
魏洁 《考试》2009,(6):85-85,104
“光电效应”是物理光学的重要理论,是光的粒子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之一,学习中要澄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光子”、“光电子”、“光子的能量”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这对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光是电磁波,同时也是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在光的波长较短时,其粒子性较为突出.能证实光的粒子性的实验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E=hv(v是光波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光子说之所以能够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是由于电子每次只吸收一个光子的缘故。光子说认为;当入射光子的频率较低时,它的能量hv小于金属的逸出功W,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了,这就是存在极限频率v_0=W/h的原因,设想如果电子每次吸收n个光子的话,即使光子频率vhv_0=W,就能产生光电效应,这时就不存在极限频率v_0了。  相似文献   

11.
“光电效应”是光的粒子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光的本性中一个高考热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澄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光子”与“光电子”、“光子的能量”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这对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l问题提出 在光电效应中,入射光的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其含义究竟指什么?对此说法不一.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入射光比较强,那就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数目多,因此产生的光电子也就多.”可见,教材中的入射光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目的多少.但不少物理资料中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入射光的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沿光传播方向)光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能量.若光的频率为v,每秒(沿光传播方向)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光子数为n,则光的强度 I=nhv。不少教学参考书对这个问题也说得不够清楚.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13.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无论光有多强,照射时间多长,都不能产生光电子,光子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一特性。可是,如果电子能够将若干光子陆续吸收和积累起来,或者一个电子能同时吸收两个甚至更多个光子,那么即使入射光的频率很低不也可以产生光电子吗?怎么会有极限频率出现呢? 首先分析能量“积累”问题。一个电子,在吸收一个光子以后,能否将这个能量保存下来,直到再吸收一个光子呢?回答是:不可能。先从经典模型来看,把一个电子看作能量可连续改变的粒子。当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以后,这个电子的能量就显著地高于邻近的电子和原子核,这就是一种非热平衡的状态。按照热力学原理,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沈平 《物理教师》2001,22(7):31-32
2000年8月,国内两家颇具影响的物理教学杂志同时刊登了两位中学教师合写的关于光电效应中入射光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光电效应规律的分析,得出两点结论:(1)入射光强只是反映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多少的物理量,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2)在波动理论和量子理论中,光强的概念是不同的,前者反映光的能量,后者反映光子数的多少.  相似文献   

15.
在讲述光电效应时,常常听到学生对光子吸收问题议论纷纷,集中到一点就是:电子能否吸收一个光子后待一段时间再吸收一个光子,或者一次吸收两个光子或者两个以上的光子.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如果能实现的话,那么从光子理论看就不存在极限频率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作一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为它与入射光强有关.对于普通光源,从发光机制来看自发辐射占主导地位,光强较弱,光波中电场强度E的数值小于3×105V/m.电子在吸收光子时不是一对一的,就是说,不是每入射一个光子立即被一个电子吸收.实验发现,用普通光源照射纯净的…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第二册“光电效应”一节,先通过实验介绍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然后提出爱因斯坦光子说,通过光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两种效应的区别山东省聊城教育学院刘云松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的相互作用.为什么表现出不同的现象?这主要在于三方面的区别.一、两种效应产生的机制不同光电效应──光子与束缚电子的相互作用.当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能量为hv的光子被金属中...  相似文献   

18.
(物理通报)98年6期上刊有一篇题为“对光电效应中一个问题的辨析”的文章(下面简称文献[1])。文章中得出“用强度相同,频率不同的两束光去照射同一金属板,产生的光电子数相同”的结论。而多数教参书上确认为“用强度相同,频率不同的光束照射同一种金属,频率大的产生的光电子数少。”正确的结论就竟是什么?由于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把这一问题弄清楚。下面笔者用近代物理学中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这一问题。如图1,设单位时间内有NO个能量已知(hV)的光子射到非常薄的单位面积的金属片上门E常薄意味着金…  相似文献   

19.
光电效应是光子说的实验基础,能正确地理解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才能正确地理解光的粒子性.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初,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量子假说: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都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v成正比,即E=hv。式中的矗叫做普朗克恒量。爱因斯坦的这个似说不久即被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严格证实。现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已经是一个常识,今天我们在这个常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既然光是一种粒子,那么它与其他物体碰撞时,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