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荣先生新作《官话方言的分区》至少有两点应该肯定下来:一是把“晋语”从“北方官话”分出来,二是用“古入声字的今调类”给官话方言分区。我们也觉得有两点应该提出来讨论一下:一是江淮方言是否也应该从官话方言里分出来,二是官话方言分区的标准能否单一化。  相似文献   

2.
晋州市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截至2014年4月,晋州市总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53.8万(2010年底),其中城镇人口15万,辖9镇1乡、3个工业园区,224个行政村。《河北省志·方言志》把晋州划为冀鲁官话区石衡片,李荣先生的《汉语方言的分区》(1989年)把晋州划为冀鲁官话区石济片赵深小片。文章从声、韵、调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晋州进行实地的语音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删减,记录晋州话的语音特点。其次,根据实际的调查材料,比较普通话与本方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7,(2):114-114
一、山东方言的归属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相似文献   

4.
<正> 每每与文化界人士谈及黔阳方言,均认为是典型的西南官话,黔阳人也纷纷认为自己所操语言为西南官话。这种西南官话之说,最迟恐怕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方言普查,流传了将近三十年。《方言》一九八五年第四期上刊载了复旦大学周振鹤、游汝杰两位老师的《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一文以及湖南鲍厚星、李永明老师绘制的《一九八五湖南省汉语方言分区图》,亦均将黔阳方言划归西南官话。笔者认为,这种西南官话说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寻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寻甸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中的云南滇中方言。本文以县内各乡镇方言的声调为分区标准,将寻甸汉语方言分为两个大区,一个过渡区。  相似文献   

6.
王福堂 《中国语文》2012,(2):186-190
一近日得见钱曾怡(2010)主编的《汉语官话方言研究》一书,读后深感振奋。感觉到这是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第一部以完整的官话方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本书的官话方言有1883个方言点,覆盖了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使用人口达八亿二千万。对这样一个大方言全面进  相似文献   

7.
语言标准虽一直被视为汉语方言分区的首要依据,但是语言外部标准如历史、人文、地理条件等在方言分区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方言分区合理与否.根据语言外部标准,传统上归属江淮官话的江苏泗洪方言归于中原官话相对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8.
辽宁方言主要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和胶辽官话。目前,学界主要是从辽宁方言语音的分区研究和语音本体研究两方面来对辽宁方言进行探究。本文对辽宁方言语音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并发现了某些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汉语官话发展研究一直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课题。《〈醒世姻缘传〉方言词历史演变研究》以《醒世姻缘传》908个方言词为蓝本,佐证以同时期的近代汉语语言资料,全面考察了相关方言词的历史来源与发展,得出了诸多重要论断: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影响甚微、南京话对汉语通语发展贡献卓著、南系官话促使明代汉语迅速回归、明末清初南北官话接触合流。因此,该书无论是在近代汉语方言研究方面,还是汉语官话发展史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肃汉语方言的研究,至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词汇的研究,方法为中国传统的小学方法;第二阶段是用现代语言学之方法主要研究甘肃方言语音方面,对单点方言的研究也比较重视;第三阶段的研究特点是对甘肃方言本体研究较多。甘肃方言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很滞后的。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几所大、中专院校成立了几个相关的研究机构,承担了几个课题。甘肃省分布有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其中甘肃中原官话可分为秦陇片、陇中片、河州片3片;兰银官话可分金城片和河西走廊片2个片。文县的碧口镇和两当县的广金乡方言属于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1.
甘肃方言特点举要(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中、南部汉语方言分属于兰银官话、中原官话及西南官话.本文归纳、比较了数十个县声调、声母、韵母的同异,并从语法角度进行了人称代词、“数-量-名”结构及介词“拿”的音读与用法的比较,为官话方言下位分区提供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13图介绍930个汉语方言点保留入声的情况,并绘制必要的方言地图。官话多数方言的入声已消失,但保留入声的方言也超过了四分之一数,主要集中在晋陕官话、江淮官话和部分西南官话。南方方言中,粤语、闽语、吴语、客家话入声都保留得比较好,赣语和湘语则有所落差。保留入声的汉语方言,多数尚能同时保留入声韵尾,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韵尾的方言已经很少,湘语则完全失落。从入声和入声韵的演变情况看,湘语是南方方言中最为创新的一支,跟西南官话的表现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3.
徐森 《文教资料》2012,(27):132-133
中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归调情况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以《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入声字为材料,以它们在萧县方言中的归调情况为切入点,概述了萧县方言入声字总的归调趋势,重点讨论了萧县方言中背离归调总趋势的例外字派入其他调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ts、t■的类型是官话方言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从《中国语言地图集》到钱曾怡《汉语官话方言研究》,学界对东北官话独立与否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应该直面现代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分立的事实,科学而合理地解释二者之关系。通过系统描写辽宁境内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中知、庄、章组的方音特点,选取周边其他官话方言和有关韵书进行历史比较,尝试分析与阐释辽宁方言中历史地分布着知、庄、章组的ts、t■型(朝阳型),t■(t■)型(锦州型),ts/t∫型(本溪型),ts型(辽阳型),■、tθ、t∫、t■、ts型(大连型)等复杂类型,进一步凸显辽宁方言乃至东北官话的某些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蕊 《现代语文》2007,(10):83-83
高青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历来对其方言研究者甚少.高青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在山东方言的分区中是属于西区西齐片.高青方言除了具有西齐方言一般性特点之外,另有独特之处,语音特点明显,比如其新老异读和文白异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方言调查材料的日益丰富,汉语方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区理论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依据以及对汉语方言区域的具体划分这两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兰茂成书于1442年的《韵略易通》反映的是明代的通用官话,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韵略”是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特征,少数民族汉语的“易通”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入声的消变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研究汉语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变化,无论是对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还是对研究汉语方言的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的地域性差异,常常是语言发展历史的投影,尤其是过渡地区的方言,许多语言现象或是产生或是消失,我们可以从这些方言共时分布的对比中看到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脉络。江苏东北部的连云港市及其所辖赣榆、东海、海州、灌云等县(区),是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种方言的交界地区,也是古入声从保留到消失的过渡地带。在这个地区,入声的变化类型、方式和走向复杂多样。从调类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北部方言"、"南部方言"、"边界方言"三种类型,此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单独讨论。从调值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B类C类地区(包括D类)的短调和长调以及C类地区阴平、上声和入声的区别等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并辅以语音实验的结果,说明调值现状的复杂性。此外,该地区入声韵类的归并和入声字的舒化及又读也值得重视和讨论。入声调类、调值、韵母三种变化相互关联,构成该地区入声变化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直接以IPA转写进行距离计算、转写为ASJP码后进行计算、转写为修订版ASJP码进行计算的比较,发现采用修订版ASJP码后的计算效果最符合汉语方言的实际表现。同时,还分析了65个汉语方言语档的系统发育树和系统发育网络,结果显示:东北官话与闽方言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处于其间的依次是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晋方言、客赣徽湘等方言、吴方言、粤方言;客赣徽湘等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汉语方言中接触表现突出,闽方言和吴方言内部接触相对少一些,北方方言和过渡性方言的内部接触非常多。  相似文献   

20.
甘肃汉语方言声韵调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2):120-125
甘肃汉语方言(以下简称"甘肃方言")属官话方言西北官话.按古入声字的今调类,甘肃方言内部可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三大片;按地理及内部特征,甘肃方言可分为八个小片.甘肃方言声母一般是24个;韵母一般是32个;调类有些方言是3个,有些方言是4个.甘肃方言声韵调跟中古音系、北京音系都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