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编按 关于语言字的训练,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小学语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强调语课程中的人性,“语言字训练”似乎正在淡出小学语课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来讨论“语言字训练”,似乎显得有些不舍时宜。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在目前这种背景下重温当年开展的语言字训练的话题,似乎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杨再隋、吴忠豪、陈建先三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对话,或许我们对“训练”乃至语教学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所谓课标下的语言训练新机制,就是指在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与三维目标总体框架下,确定训练目标、设置语言载体、选择训练方法的操作理念与运行策略,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建构语言训练新机制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自1963年出台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来,语文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通过训练落实“双基”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旋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演变成了肢解课文、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等一系列“技术性”操作。这一阶段有两点十分明显:一是教学目标太过单一。除空洞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外,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似乎就是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树立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核心的思想,并以此为主轴来协调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既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又是小学语文发展的必然。但我们有的教师却在阅读教学中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语言文字练习…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主要有以下两种提法 :一种提法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另一种提法是“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尽管提法有所不同 ,内涵有所区别 ,但从中体现出来的对语文教学的根本性认识并无多大的差别。必须承认 ,强调“语言文字训练” ,相对于原来的那种“内容分析型”的课堂教学是一大进步 ,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新的形势下 ,它也日益暴露出自身的缺陷 ,有待我们不断加以完善。阳春同志在《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吗》(见《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自我变革和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联系《语文课程标准》,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教学行为和理念,进行了反思、实践。其中,紧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有很多教育专家和名特优教师都有独到的理解,也由此进行了积极的教育教学实践。然而,我认为在积极落实语文课程中,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重"得意"轻"得言"的现象。这将弱化语文课程中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对小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有极大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审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分析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并试图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课程观的理解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思考、探寻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书面表达中错别字特别多,  相似文献   

7.
重视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这一点符合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回归传统文化并重视语文应用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怎么教,成为了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定性,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这是过去所没有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简单地说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作为语文教师,他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写作的能力,更要渗透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笔者在此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的学以致用进行一番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8.
张桂琴 《成才之路》2010,(27):33-34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体现为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从“字形”“语境”“情感”和“体悟”诸多方面加强学生良好语感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本体,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以“语用素养”为本,以“语用技能”为要。语用观讲求“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训练,强调语用训练与文化涵养的融合,坚持语用教学方法的人本理念,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功利教学。从语文本体出发,明确“语文教育是什么”,树立语用教育观,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九义”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著名的教育专家袁微子先生也曾经强调指出:“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训练,同时语文的工具性这一本质属性也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一、潜移默化,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在小学语文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知易行难。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穿靴戴帽”、“两张  相似文献   

12.
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大研究语言学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大量的课堂上,最重要的语言教学似乎就是“检查预习”,在课始的环节“检查”一下生字词,学生一读了事. 语文的本质,应该是语言.语言教学,应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最基础的话题.所以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是课标关于语言教学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14.
宗守咏 《山东教育》2000,(13):20-21
人文教育:语文教学从新的角度开始反思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多少年来萦绕不去,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苦恼不已。曾几何时,我们批评语文教学在内容讲析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削弱了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变成了文学分析课、政治课。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减轻语文课的“额外”负荷,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流声音。一时间,课文内容的领会理解、文学意境的涵泳体味一概成为大敌,琐碎的语言文字解剖、机械的模仿训练又泛滥成灾,似乎课文本身蕴含的内容信息已不再重要,文学修养也成为小学生难以消受的奢侈品而被束之高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古诗教学应注意关注其“语用”目标,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从品词析句、巧抓诗眼、指导诵读、拓展延伸四方面阐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增强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其最终归宿是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而恰当选择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课标针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用一句话概括,语文教学就是围绕“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具体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应着力于哪些语言现象,如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南针,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方向标。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依据新课标教学的自觉意识,还要有运用新课标教学的实施能力,以正确认识新理念、有效落实新变化。“变中守恒”坚守母语教育常规、恪守语文教学常识、笃守课堂教学常态,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固守课程标准的本道、教材单元的本意、单篇文本的本质,是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现实使命的自觉落实;将求真务实作为多元学习情境创设的基点、多彩学习活动设计的重点及语言文字训练的要点,是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然追求。  相似文献   

19.
[示例教材]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立案背景]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到小学毕业己学了200多篇美文佳作,可“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现状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瓶颈”。究其原因,是我们把这么多的“例子”没有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  相似文献   

20.
王晓霞 《中国德育》2012,(10):57-57
问: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训练”的说法耳熟能详。而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丈应用规律。”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用“语文实践”取代“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