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日晕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2,(19):78-79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目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  相似文献   

2.
幻日     
李晨 《金秋科苑》2013,(3):44-45
幻日(sun dogs)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偶尔它们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2012年7月5日,浙江嘉兴的天空中出现的“两个太阳”,2012年12月lO日,上海出现的“三个太阳”,即为“幻日”现象。  相似文献   

3.
日月之晕     
晴空万里的白昼或星稀月明的仲夏之夜,仰望天空,有时会发现日月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内红外紫,朦朦胧胧,似薄纱,又似一幅写意画。这美丽的光环在气象学中称为日晕、月晕。它们的起因是日月之光透过大气层时,因大气中所含水汽不同,光线发生折射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世人常说,世间没有丽片雪花是完全相同的。不过从孩童时我们就知道,雪花始终是六角形的.在这个固定的框架之上,雪花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但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由于在自然霁中,微观的水分子形成冰晶时,由于自身分子结构的原因。只有沿着六角形的方向生长、铺开,才能形成宏观的雪花。  相似文献   

5.
海市蜃楼 ,是自然界的一种奇妙现象 ,令人叹为观止。从古至今 ,有许多文人骚客为这一奇异幻象大发奇想。我们知道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不同密度空气中发生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例如 ,在我们前方海平面以下有一艘轮船 ,一般气象条件下是看不到的。如果接近海平面的空气密度大 ,而在上层发生全反射 ,又折回到下层密度大的空气层中来 ,经过这样弧形弯曲的路线后 ,投入我们眼中 ,我们就看到了这艘轮船的影象。由于像比实物高出许多 ,这种现象被称为上现蜃景。相反的 ,还有下现蜃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已在小范围内制造出人工海市蜃楼 ,…  相似文献   

6.
点点滴滴     
今年1月10日上午11时,在内蒙大兴安岭图里河林区,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幅奇景:先是太阳的周围出现变化多端的美丽光环,继而出现了色彩绚丽的圆形光环,并且在太阳的两旁,又出现了两个“太阳”——“假日”,同样光辉燦烂,一共持续了四个多小时。人们莫不仰头观看,奔走相告。这种美丽的自然现象称为“日晕”,是太阳光透过高空中的冰晶体,经折射后引起的光学现象。在大气的高层,气温很低,那里的水汽,都变成微小的冰晶体。它们有不同的形  相似文献   

7.
水在不深的情况下,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透过,所以水是无色透明的。而浪花主要是由泡沫和一些小水珠组成,泡沫的表面是水膜,小水珠就像一些小棱镜;当光线照在泡沫和水珠上时,会在它们的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到泡沫和水珠内的光线,射出时又会碰到周围的泡沫和水珠的表面,又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最终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后,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来,所以在日光下浪花呈白色。雪片的冰的结晶体结构复杂,有许多反射面,能使光线充分地反射和折射,结果雪花就呈现洁白的颜色。浪花和雪为什么是白色的?!重庆@亚明  相似文献   

8.
在夏天,雨过天晴之后,天空中有时候会出现一道弧状七色彩带,这就是虹。虹是由于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上,发生反射与折射后形成的。实验证明,当白光经过三棱镜时,前进的方向会发生偏折,并且将白色光线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雨后的天空中飘浮着许多小水滴,就像一个个悬浮着的小三棱镜,太阳光通过时,会被分解成许多色光。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彩虹。一般我们看到的虹是弧形的,在飞机上或者山上有时候能看到圆形的虹。  相似文献   

9.
最近,英国剑桥市晴朗的天空中出现了一轮倒挂着的“彩虹”,宛如笑脸上嘴巴两角上翘。然而气象学家却说,那实际上是一纶环天顶弧,它与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不一样的。人们经常见到的彩虹是由于雨滴或雾滴对太阳光折射产生的一道七色光谱的弧,而环天顶弧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距离地面约六千至七千多米的云层中的细小的冰晶上之后,折射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四季的云     
王奉安 《百科知识》2013,(22):14-15
春云如同孩儿的脸,夏云带来雷鸣电闪,秋云淡淡气爽天蓝,冬云凝重天冷气寒。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10,(5):F0002-F0002
1.火彩虹 这是出现于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上空的火彩虹。火彩虹看起来好像是在燃烧。事实上火彩虹算不上真正的彩虹,这种美丽的光学现象的真实名称应该叫“环地平弧”,它是由卷云层中的冰晶折射和散射太阳光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彩虹的实验夏季雷雨过后,天空里常常会出现彩虹;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你朝着太阳喷一口水,在喷出的水雾中也会出现彩虹。早在1666年,牛顿就在自己家里做过彩虹的实验,他在黑屋子里,使一束阳光从窗孔中投进来,再穿过一架三棱镜,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的光谱。这是因为,太阳光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的混合光。当它们斜着穿过玻璃或水珠的时候,就发生了“转弯”(折射)。其中紫色光折射角度最大,其次是蓝色……红色光折射角度最小。这样七种颜色依次排开,我们就看到了彩虹,在科学上叫做“光谱”。光谱不仅色彩艳丽,还能告诉天文学…  相似文献   

13.
地球面在接受太阳光照的过程中,存在着光照直射的区域,必然有一条光线与地球半径的延伸线重合,无论传播光线在大气层中是否发生折射,这条光线方向都不改变,这就是大气层传光过程中的主光轴。从高中物理知识中可以知道"大气层对太阳光以及从其他星球射过来的光确有折射作用,天边恒星射过来的光线最多偏转37分,天顶恒星的光线不偏转。"传播光线存在了折射,便存在了人们分析折射过程中的法线,大气层在地球周围以地球重力的吸引而存在,大气层中每一个折射点的法线就是这一点地球半径的延伸线。当我们把发生平面折射的折射面逐渐倾斜,入射角会随之逐渐增大,折射角也会随入射角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折射光线的偏转聚集逐渐增强,这也就是大气层传播折射光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4.
1952至196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和知识分子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与政治运动不断发生的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这篇访谈以该时期的亲历者丁石孙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为主线,回顾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组建、学习苏联的情况,1957年反右运动前后丁和他的几位学生(如张景中,郭悦成等)的境遇,以及丁下放劳动和参加社教运动等的经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和社会变迁中的成长、悲喜、沉浮和对科研工作的心态变化,折射了政治环境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成长中,涌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制度变迁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们把它称为区域突破现象.我们认为,只有理解了区域突破现象,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本文把这一现象理解为一种创新过程,并从中小企业成长的视角,在引入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制度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1,(15):35-35
炎夏时为何天降冰粒? 冰雹是从雹云中形成并降落下来的。雹云内部有3个不同的层次:云体的下部是由水滴组成的暖云(温度在0℃以上);云体的上部是由冰晶、雪花和过冷水滴组成的冷云(温度在0℃以下而未冻结的水滴);云体的中部是冰水共存的区域。在这种既有水滴又有冰晶、雪花的混合云体中,水汽很容易直接凝华在冰晶上,并使冰晶迅速增大为冰粒。  相似文献   

17.
气象名词     
雾: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受到冷,凝成许多小水滴,浮游在空气里,便是雾。云: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到高空,受了冷,凝成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浮游在天空里,便是云。虹:夏天早上、傍晚或雨後,太阳光透过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曲折反射,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就是虹。雷:春夏暴雨时,云中的阴阳电,或云中阳电和地面上的阴电相接触,发生闪电和雷响,就是雷。风:风是流动的空气,地面上一部分空气,受热上升,附近的空气流来补充,便成了风。  相似文献   

18.
《知识窗》2012,(1)
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麻省理工学院一名化学家的一项神奇的发明成果。这位化学家将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加入一瓶水中.只要在阳光照射下,这种新的光合作用过程就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并能高效地为人们供应能源。据悉.这瓶加有催化荆处理的水经过大约4个小时的阳光照射.通过燃料电池的转换就能够产生30度(千瓦小时)的电能。这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一天.而且这种新的光合作用成本也十分便宜。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仔细观察过蜂房,你一定会发现:蜂房是由许许多多大小相同的窝组成。从正面看,它们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六角形;从侧面看,它们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大气现象中,既绚丽多姿又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要算是雷电了。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对地的闪电,平均每秒钟约有100次。雷电主要出现在积雨云(俗称雷雨云)中。这种云是垂直伸展的巨大云块,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冰晶之间的磨擦、水滴的破碎和冻结等作用,使云滴带有电荷并分离成正电荷或负电荷的聚集区,从而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