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本研究对惠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需结构失衡、供给内容单一,体育设施管理缺位、利用率不高,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建立与农民体育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构建多渠道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持续高效的供给。旨在可以促进农村实现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培养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下,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体育健身需要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究其原因,与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供给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欠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乏力、监督管理机制建设薄弱等因素有关。建议: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供给方式、健全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优化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及策略。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体育锻炼人数减少和体育人才流失、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流失、相关管理体制缺位等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机遇:产业兴旺、农民工回流,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健全机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善治乡村、加强领导。提出发展策略:加快农民致富,夯实农村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村庄建设,合理布局农村体育设施;繁荣体育文化,培牢农村体育发展根基;抓好农村生态建设,融合城乡体育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体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8,(2):13-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认为:提高和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治理结构不科学、供需失衡、区域差异以及供给的内容和形式单一,供给主体、决策和监督机制呈现碎片化的特征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主要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构建各个层级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体系,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宏观组织架构;发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自治水平和民主程度;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定向培养体育人才,以繁荣体育文化为根基有序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曹可强 《体育科研》2012,33(6):39-39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强调指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基于学习和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需要,本期以公共体育服务为主题,分别从公共体育服务决策、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以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基于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把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动因,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均等化供给落实不到位、服务管理体制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缺失、农民需求表达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确保治理公正平等、完善政府职能结构、促进机制融合发展、激发需求主体活力等方面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等,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和2006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例,对泉州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与结构、供给主体、供给机制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供给总量不足、品质不高、种类单一;供给主体以单位自筹为主,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为辅;供给机制缺乏公共政策的支持,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建立。加强公共政策制定、构筑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心供给模式、建立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的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保障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问题予以研究。认为:发展乡村公共体育服务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生态宜居的重要举措、乡风文明的重要方式、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面临服务数量不够充足、服务地区非均等化、服务方式相对单一、服务决策缺乏民主、服务法治建设滞后等发展困境;提出增强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方式、健全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自下而上决策机制、加大乡村公共体育服务法治建设工作力度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前农村体育研究学术史进行梳理,从农村体育的参与率、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农村体育管理体制这几方面作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发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程中农村体育面临诸多挑战:农村居民体育意识有待提高、农村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及供需错配、农村相关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在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出台,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出发,多方位对应探索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和美乡村建设有助于培养农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宜居乡村建设有助于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谐乡村建设有助于完善农村体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是深化体育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体育治理的空间逻辑。采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就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类型、评价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机制改革最根本的是治理改革,公共体育场馆的治理实质上是关于政府、主管部门、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化安排,两权分离与委托代理是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研究问题的源起;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的实践,分为决策权上位型、决策权中位型、决策权下位型三种治理模式,三种模式在治理结构和机制方面有明显区别;从国家、社会与市场视角建立法人治理模式评价的九个维度,对我国三种治理模式进行评价;探讨中国公立体育场馆法人治理模式的选择及决策中位型模式下公共体育场馆内部治理结构构建路径,重点从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部治理机制构建、外部治理机制构建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开展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着力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重要保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深刻内涵是:农村是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阵地,农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是重点。构建全方位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最终目标。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开展乡村特色体育运动是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绩效评估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农民满意度为切入点,对广东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广东 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组成.  相似文献   

13.
公共体育设施是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硬件,是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和促进公共体育交流的平台,更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笔者在2010年对湖北省恩施城区最具代表性的大小27处公共体育设施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归纳了恩施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特点及使用现状。研究指出:加强对恩施城区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为更好传承恩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施少数民族体育设施大众化规划也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村体育人口的规模和质量、挖掘开发农村特色体育项目、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是内生动力机制表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机制的路径选择上,提高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加快农村体育产业发展、构筑农村体育工作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翔  陈元欣 《体育科研》2012,33(6):55-5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民生财政的视角就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是民生内容不断扩充的体现,是民生财政建设目标的范畴,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发展方式存在着发展理念不科学、决策机制不完善、运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场馆的建设重大轻小、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运营专业化水平低、税费政策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更新场馆发展理念、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的场馆建设决策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专业化水平、尽快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等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调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项目开展现状。结果:湘西州农民的体育需求意识较强,但认识较单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持续开展的体育项目主要有苗鼓、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和篮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建议:应结合湘西州地方民族特色和地方实际状况,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有原则、有计划、有目标,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合理构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和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框架、治理主体结构关系、治理困境、协同治理机制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治理逐步发展到多元主体整合协同治理,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的非均衡结构治理发展到均衡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仍存在治理主体缺位、治理制度缺项、治理资源缺乏等问题,基于多元治理主体诉求偏好,提出协同多层次农村体育治理结构体系、构建多维度农村体育治理评价体系、完善多主体协同农村体育治理机制等治理路径,实现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农民主体性的塑造是优化农村体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赋权理论,通过探讨政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农民三者关系,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研究认为,由于政府供给模式不当、群众参与机制缺陷、农民主体意识淡薄导致农民主体性缺失,建议从自我赋权、组织赋权和政策赋权3个层面,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加大农民参与程度,完善并落实体育相关政策,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共体育设施是大众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开放共享行为的持续性与有效性是实现共同体体育价值和福利最大化的基本前提。从共享的实践样态看,公共体育设施属于供应层面排他性、消费方面低竞争性的“俱乐部产品”。这意味着公共体育设施的共享始于开放却不止于开放,更多强调共享的有序性和价值的创造性。通过对公共体育设施共享制度的规范分析以及制度功能审查发现,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共享制度主要存在管理主体法定共享义务与职能缺失,以及共享制度的机制运行与动力系统失效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完善共享配套规则等方式,构建公共体育设施共享制度的规范体系;通过实现信息传导机制平台化、责任分担机制的社会化与绩效考核机制的技治化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共享制度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建设健康和谐新农村的需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着供给主体缺失、供给数量匮乏、供给内容单一、供给客体滞后等问题。研究认为,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保障机制应包括: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机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民主表达机制,主体多元化的供给体制和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