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中心话题,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指向性意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体系构建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回顾新闻传播学百年发展历程,从时代、文化和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内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的构建逻辑,进而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拓展学科边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使命。本文的目的是对图情档“三大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加以解析,以便支撑我国的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结合2021年度图情档学术热点,对图情档“三大体系”建设趋向进行了前瞻瞭望。[结果/结论]本文认为,图情档学科体系建设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福祉,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图情档学术体系建设应当遵循由实用性、工具性走向理论化、本质化的逻辑,通过理论的发展引导图情档职业实践的深化;图情档话语体系建设应适度回归传统话语基础,发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作为较早探索本土化知识体系的学科,由其肇始的本土化运动引发的论争影响了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从知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视角思考本土化议题,其间夹杂着“普遍主义”“特殊主义”“规范性”“本土性”“科学性”“人文性”等主张,在中国崛起、全球化发展的时空背景下,这些学术主张存在竞合关系。基于社会学本土化论争的观点与学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从中受到的启发有:遵从历史逻辑,加强学科史建设,丰富学科话语资源;遵从实践逻辑,理论关联现实,以中国新闻实践作为目的与方法;遵从知识逻辑,在规范化与本土化间,寻找学术想象力;遵从理论逻辑,在多元普遍视野下寻求中国新闻学的世界贡献;遵从道路逻辑,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走向人民新闻学。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视角研究图书馆事业是近几年来图书馆理论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精神-价值-使命”研究、图书馆法律法规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这些成果构成构建制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学术起点。但研究制度图书馆学不意味着只是概念的辨析和逻辑的推演,而是要以图书馆实践为指向,使制度研究不仅着眼于解释制度,而且着眼于改造制度,以冲破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博物馆通过举办以“文明”为标题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国内外巡展)等方式,不断尝试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准与重要贡献,但存在“中国性”呈现不足、阐释力不够等问题。在“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以“文明”为标题的陈列展览应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挖掘多元内涵,展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自成性逻辑,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数字展陈技术,以多维释展转换等路径凸显“中国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明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自主性知识体系,必须有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主体自觉。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就是在中西古今的面向中“重返有生机的传统”,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新闻传播文化,并在将其与全球性新闻传播文化对照比较中实现“自知之明”,进而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滋养。所谓理论自觉,是指要努力走出“价值中立”的迷思,弄清“理论建设背后的逻辑”,明确理论是什么,理论干什么,理论为什么,从而坚守理论建设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取向。而所谓学科主体自觉,则是要在新文科建设中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主体性,防止新闻传播学科“迷失自我”。做到这三个自觉,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才有明确的方向,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闫静  陈坤 《山西档案》2023,(3):5-12
以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中国档案学发展进入新阶段为背景,运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史、外史以及库恩内外史结合的科学史观,从内部表现为理论问题、外部表现为学科建制出发,分别对中国(特色)档案学历史叙事呈现出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分析,对中国档案学的学科叙事以及其特色、话语是如何构建演变的进行讨论,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走向独立、学科自省、学派自信。最终得出中国档案学科叙事演进规律:中国档案学在自我更迭的过程中,新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出现,最终演变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构了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根本方向。文章从学科、文化、行业、技术四个维度展开,学科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要从优化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出发完善出版学学术体系、创新话语体系;文化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根本导向,要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研究导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出版学研究指向彰显学科价值;行业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要立足出版实践、回应行业诉求、理顺产学关系,推动出版业和出版学科协同发展;技术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创新动力,要在新的技术背景下重新审视出版的社会功能,在大的学科环境下平衡出版学的开放性和主体性,在变的时代主题下锚定出版学知识体系演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欣然 《出版广角》2023,(15):60-64
学术期刊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现有研究对学术期刊服务具体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实践还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在梳理“三大体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外语学刊对“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阐述外语学刊聚焦外语学科建设、引领学术创新、助力本土学术话语生产与传播的实践,指出当前外语学刊对传统学科和冷门学科的关注不足、对系统性创新研究的支持缺乏、对学术话语权的贡献有限等问题,提出提高编辑学术素养、完善期刊评价机制、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进一步发挥外语学刊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作用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极大地鼓舞了出版学术界深入研究中国出版学的理论勇气、理论自觉和理论热情。学界认识到,建设领跑世界的出版学科,中国责无旁贷,也当仁不让。党的十九大以来,出版学研究成果丰硕,在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学科体系、出版学理论、出版史、主题出版、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档案学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权、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内容,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四个基本范畴及其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基本范畴中,档案的本质及其形成规律是学科的逻辑起点,档案管理核心环节设计及理论应用是学科的立足之道,档案事业研究及其社会服务是学科的生存之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总结归纳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有助于更新和延展学科内涵,使档案学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学科之林。图1。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12.
王勇安  黄佳钰 《出版参考》2023,(10):19-24+14
论文从探寻出版本科教育的底层逻辑入手,在分析问题逻辑、内在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对出版本科教育进行思辨性和实践性研究。作者认为,不断完善与出版本科教育内在逻辑相适应、与出版本科教育实践逻辑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借鉴师范本科教育和医学本科教育的成熟经验,着重进行中观层面的学术出版理论、大众文化出版理论和教育出版理论建设,实现专业共建和学科共建同步发展,是出版本科教育突破“边缘化”和“弱相关”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尹鑫 《档案学研究》2022,36(6):32-39
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经历了艰辛而光荣的发展历程,具有良好的建设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建设成果。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背景下,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不仅是构建学术体系的坚实基础,也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突出档案学学科在密切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真实记录与持续传承中国历史文明、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直面中国档案学学科建设中出现的新老问题,补齐档案学学科短板,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完善档案学学科建设,面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趋势拓展档案学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4.
学科体系建设是中国档案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经基本成型期(1952—1996年)、转型发展期(1997—2011年)、创新发展期(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完整丰富学科体系的跨越发展。环顾当下,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对立足中国国情与深耕中国实践的重视、对学科体系和内容彰显中国特色的重视、对创造性地转化国外理论和经验的重视。面向未来,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仍需扎根中国大地,进一步提炼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中国元素;立足专业内涵,进一步发掘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特色元素;放眼国际社会,回应学科体系建设的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5.
尹鑫 《山西档案》2023,(3):36-44
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的构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档案学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国档案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档案价值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国际价值、教育价值、产业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重要价值的进一步彰显,可以从传承和阐释好中国现有档案学学术精髓和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新档案学术体系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中国档案学学术的政治话语建设,构建中国道路的档案学学术自觉、学术自知、学术自信、学术自省,进一步发挥学术体系构建的理论效能、历史效能、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16.
刘璐  辛谏 《编辑之友》2023,(10):76-87
文章立足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背景,从学术成果、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梳理了近20年来的数字出版学术体系,总结了学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成果交叠化、方法窄化、合作网络松散等问题。基于此,在溯清学术体系建设基础的前提下,围绕正确处理三组关系、强化学术理论建构、完善研究方法体系、推动学术共同体形成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学术体系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从而对推动数字出版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术体系优化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巩晓亮 《传媒》2024,(4):19-21
如何重新界定口语传播在中国的使命与当代价值?特别是人工智能掌握了语言之后,口语传播作为最早的传播形态,又重回传播的中心位置。它必将会通过语言影响人“存在的家”。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立足于新时代、新语境下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语传播学科体系”建设是时代趋势,也是学科使命。可以说也是理解“言说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过程。由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口语传播学要在社会性、历史感和时代感进程中,构造一个“存在的家”。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论坛》2022,(8):163-163
主要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特色图情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文科与图情学科新发展数字人文数据科学科技情报知识产权情报图书馆叙事学术评价公共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旅融合新型智库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图书馆专业化发展图书馆发展政策法律图书馆服务标准体系图书馆社会合作图书馆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社科期刊是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力量。作为高水平学术创新平台,综合性社科期刊在引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应注重价值向度,发挥导向引领、学科融通和知识建构的作用;注重内容丰度,以学科综合向问题综合转变,以学科综合向话语综合转变,以学科综合向体系化综合转变;注重主体力度,通过发挥主编的主体作用、高素质编研共同体与新质生产力打造,勇做“融媒体+专业化+专题化”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理论是指档案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档案学理论研究是指构筑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活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学者围绕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问题开展的热烈讨论,又促发了笔者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应具有哪些中国元素?我国的档案学目前离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还有多远?目前我国档案学在理论研究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障碍?档案学界当前是否存在类似某些哲学社会科学者所说“虚假的繁荣、浮躁的学界、学术的泡沫、媚官的学者”的情况?有无“存在自称的理论‘拓展’不过是在编织和重复西方个别理论家话语”的现象?哲学社会科学界勇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