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很多新变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统筹“两个大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需,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应然之举。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与“创新”揭示了“变”与“不变”的关系,要求从话语维度守社会主义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从内容维度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从旨向维度守立德树人之正,创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之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家们认识到,近代落后挨打的症结不仅仅是“技艺”落后,更重要的是政体不行。鸦片战争以后的教育虽经过西语、西艺教育的变革阶段,但数十年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于是,以学习西方政法为主导的西政教育思想产生了,并取代了原来占主要地位的以学西方科技为主导的西艺教育思想。西政教育思想既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也是维新运动中政治改革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有二: 第一,“以政学为主义”成为教育宗旨 维新教育思想家一改往日以“八股取士”为目的之教育宗旨,而提出了“以政学…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滥觞于夏商,发展于西周,澎湃于诸子之学,它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周初的民本思想是诸子民本思潮的直接导源,在民本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的民主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术”“道”“学”是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重要维度。“术”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与方法论之维,它经历了从“感性之术”到“理性之术”再到“作为方法论之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循与方向性之维,它具有“道理”“道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科学化之维,它具有“学术”“学科”“科学”三重含义。从“术”经由“道”再到“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再到学科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从工具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自身修养的个人目标和维护君权的社会目标。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四大途径。在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只有审视“礼仪”规范,坚持“平等和谐”;审视“忠孝”观念,坚持理性“爱国、敬老”;审视“以德治国”,坚持“德法兼治”;审视“官本位”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批判地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方可在扬弃、继承、创新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教育方法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之治”是实践、理论、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包含中国之“治”、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三层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国家治理功能,是一种意识形态“软治理”。将“中国之治”的价值理念、制度逻辑、生动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进国家治理共识和培育国民政治素养。“中国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大思政课的价值观教育、历史教育、法治教育、时政教育进行,并从理念创新、队伍建设、内容拓展、载体选择等方面调整优化教育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思想及人物观点撷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始终以儒学教育为主流,职业教育一直受到轻视。然而工艺技能和知识的传播是古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所必需的。尽管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不利,但对职业教育的思考与论述从未停止。从墨子的“各从事其所能”到颜元的“真学”、“实学”、“活学”、“动学”,很多观点对现今的职业教育发展仍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们往往抱怨高校教育重智轻德,认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大敌。这种非此即彼的德智二元对立的状态,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面结果,也有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要消弭二者之间的鸿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让教师承担解惑的任务,也要有传道的道德担当。通过对《论语》中“学”的分析,笔者认为“学”完全可以作为教师品格建构的一个有效维度,因为“学”的原初含义、《论语》对“学”的内涵及社会功用的分析都表明,“学”之对象、方法、目的和结果都对教师品格建构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光地是清良熙朝名的学,提倡“周当世之务”,反对空巯和诞妄之学风。他注重发挥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萌发近代民主启蒙思想,提出了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主张。李光地以兼收并蓄的思想对待学术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德治国”.并不是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这一理论来源,不应谊把今天的“以德治国”看成只是对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中庸》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作,其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领域,对教育的目标、作用及过程等问题形成了理论性认识,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一般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庸”的教育价值观,由“诚”至“道”的教育目的论,礼乐相成的教育途径说和知行合一的教学认识论。《大学》《中庸》所阐明的教育思想,不仅规定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理论的走向,而且确定了封建时代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在其创立、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为之作出了很大贡献。概括地说,它和中国共产党同步产生,随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而一起发展。到八十年代后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一门完整、系统的科学。本文着重回顾和探讨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巨大贡献,这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各种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闫艳 《教育导刊》2014,(12):13-15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应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之“应是”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之“所是”为基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所是”不清则会出现“应是”不明。本文通过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追问及反思,为澄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所是”及创新取向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的思想和“虚-而静”的认识方法为中国古代哲学开出了知性之路,在荀子那里,天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然而由于荀子哲学的主旨不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而在于儒家的圣王之道,主张“学有所止”,将“知性”划定在“道”的藩篱之中,因此由他开启的认知心在萌芽阶段便夭折于儒家的政治人伦中。  相似文献   

15.
一、思想政治教育名称修改的不同见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名称的修改,学界有不同的见解。诸学者分别主张用“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百姓教育”、“人民教育”、“国民教育”、“人文教育”等名称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下面逐一对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天人合一”观透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关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 的体现,以今人眼光审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利弊,并由此在形而上 的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分析“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钱耕森教授积几十年之功力,抉发出“大道和生学”。大道和生学乃中国古代形而上学之真谛,为中国古代一切学术之灵魂。中医学作为中国古代科学之瑰宝,深受大道和生学之影响。中医学实乃大道和生学之科学典范。依“大道和生学”观照中医学之原典——《黄帝内经》,认为:“和生学”是中医学建立的哲学基础和生理学、病理学的基础,也是养生学、治疗学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古代文学教法四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高校教育的新形势,作为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学课程,其教学方法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讲评教学”、“比较教学”、“结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人民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从现实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当下与未来,开启了“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之域”“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三种场域;从理论之维来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既要关注“现实的人”,也要关注“现实的事”;从目标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理性的训练与选择,培育出兼具德性、自由、理性的“好人”;从实践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培养情感、促进交往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成己”与“成物”,从而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的"大学之道",它提出的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如目标设计法、修身为本、慎独、挈矩之道等,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