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经隆 《甘肃教育》2007,(7S):18-18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出现新的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让问题走进课堂,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素质现状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大规模扩招政策的实施,致使研究生素质良莠不齐,在道德“知行”、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深入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素质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提高研究生素质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创新发明的基石,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教育只有不遗余力,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造就大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文代君 《考试周刊》2010,(5):203-204
科学的本质不是证实真理,而是更新真理,是不断探索和发现规律。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均是始于问题的提出。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术研究者必备的素质。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相继发展的要求。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要改进现有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发现和认知能力,也要注重学术氛围的影响,引导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何秀芳  考传超 《考试周刊》2012,(68):152-153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汤君 《考试周刊》2013,(99):38-3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凝求异的精神,是当今改革课堂模式的切入点。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一方面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渴求,一方面却是学生提不出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阐释了问题意识的概念、影响问题意识的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的人格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基于此,我们把教学理念、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作为创造力培养的突破口,即教学理念: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问”;教学气氛: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教学过程: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创造力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作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群体,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旨在探寻维护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知而不信,学而不行”的尴尬局面,与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有直接的联系。而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源自主客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解题者对靶题与源题之间的共性意识及加工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影响已经得到了验证,其中靶题与源题之间存在着广义抽象关系.结果表明:(1)当靶题是低难度或高难度问题时,解题者对靶题与源题之间共性关系的意识及加工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当靶题是中难度问题时,解题者对靶题与源题之间共性关系的意识及加工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其数学教学氛围十分低迷,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差厌学情绪较高,整个数学课堂教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以积极探索的创新态度以剖析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寻求、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掌握提出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提示对儿童问题发现的影响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发现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考查了提示因素对小学儿童问题发现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提示可以集中儿童的思考范围,对儿童发现问题的数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提示对发现问题的质量方面没有影响。该结果启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提示的合理运用,包括认识提示的两面性、明确提示目的、谨慎运用提示和警惕“潜提示”的负面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on by spatially distributed group members still involves interaction problems within the group.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mpirical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by spatially distributed group members can be fostered by evok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wareness, i.e., awareness of a group member with regard to both their fellow collaborators’ domai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underlying this knowledge. The study (N = 30 triads) confirmed the efficiency of this approach by comparing (a) a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in which an environment for foster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wareness was provided and (b) a control condition without such an environment, with regard to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spects, the quality of the group maps (neede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blem-solv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Because of these learners’ potential as future leaders, it is imperative that educators develop gifted students’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solve complex social justice problems. Nourishing students’ affective traits, including empathy for ot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the ability to connect to others in local and global society, will help students to recognize and seek out authentic problem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nuances around the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and how educators can infuse the curriculum with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the skills students need to become engaged, real-world problem seekers, as we call it, and problem solver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justice issues and creative problem seeking, students can be motivated to engage with the community and promote positive change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9.
适应新世纪的教育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更新观念,核心是注意培养高素质富有个性化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新的社会竞争环境。强化问题意识,突破创新思维障碍,培养创新人才,文理渗透,注重学生的创新教育,无疑是培养个性及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现与研究问题:研究生学习方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确立“问题意识”,学习从问题开始;立足“自主学习”,学会“起承转合”;提出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培养研究素质,学会论写作四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生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