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一种多尺度功率协调调度优化模型。通过建立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和储能装置预测模型来降低其出力不确定性对调度建模的影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设计日前—日间—实时反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日前优化确定慢动作设备出力值;日间优化确定快速可调资源出力计划值;实时反馈优化以日间优化出力值为参考,进行闭环实时反馈滚动优化,提高了调度决策的准确性。在Matlab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33节点仿真算例验证所提多尺度调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微网体系分成3层:经营调度层、检测控制层及电源负荷层,并确立层与层之间相对独立的协调机制,构建出一个微网体系结构.在这个分层微网体系结构中,经营调度层负责形成微网运行的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在检测控制层,负责确立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组以V/f控制为主,以P-Q控制为从的主从控制结构和策略,并确保微网孤岛及并网运行的平滑切换操作实现;在电源负荷层通过对微网电负荷的检测,具体实现分布式电源组的主从控制策略,保证微网供电质量的稳定可靠,维护用电设备的用电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学生普遍缺乏直流微电网运行特性认知这一实践环节,提出了基于LabVIEW的多端口直流微电网实验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LabVIEW搭建直流微网电能调度与监控系统,利用DC/DC变换器将多种能源互组,实现直流微网的多端口运行。整个实验平台可进行风光互补、风光储互补、多储能互补等实验,同时也为后续新能源与微电网实验奠定基础。经过运行测试,实验平台可靠性高、运行稳定,各项功能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直流微网运行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针对作业车间调度问题,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优化调度结果。建立了以完工时间为目标的作业车间调度模型,通过编码、解码,以及复制、交叉、变异等操作,并利用精英保留策略及改进的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解决作业车间调度问题。通过对MT06基准案例的仿真实验,得到优化调度方案和进化曲线,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到配电网中对配电网造成广泛的影响及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等问题,构建了综合性、开放性的主动配电网实验平台,主要包括交流微网系统、直流微网动模系统、配网动模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介绍了实验平台建设的背景、构建方案及实验平台用途。该平台为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产生的稳定性及能源优化系列问题提供了实验研究支撑,改善了实验条件,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可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探究、课题研究及课程设计等多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为现代物流技术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型仓储方式,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调度往往需要多巷道堆垛机联合作业,根据作业调度相关原则,提出基于时间要求的堆垛机调度算法模型和优化调度的三个目标,运用遗传算法实现多目标的优化,采用矩阵编码和不同目标互相交叉的方法,解决多巷道堆垛机联合作业优化调度问题,突破了传统的仅对单目标进行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孤岛微电网的实时、经济调度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优化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储能系统过去一段时间的购电成本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运行收益,确定当前一段时间内储能系统单元的合理能源调度.微电网中的每个单元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运行收益前提下,只需与相邻单元交换预期的电价和交易电能.经过优化后,参与经济调度的相邻单元可以同时实现电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电网微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孤岛微电网运行成本最低、风光消纳比例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孤岛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依据微电网风光出力与负荷供需关系,提高孤岛微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并采用NSGA-Ⅱ算法对调度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地区微电网系统典型日为算例,以24小时为周期进行孤岛模式运行。算例结果表明,NSGA-Ⅱ算法调度方案可降低微电网整体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缓解孤岛微电网在峰谷期间的供电压力。  相似文献   

9.
对微网系统存在的多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多种分布式电源和负载的加入,谐波和电压波动成为影响微网系统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微网中的谐波干扰提出了4种应对措施,对电压波动提出采用储能装置+SVG(静态无功发生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微网储能的价格过于高昂,导致微网经济性较差,使微网的推广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提出开发负载侧资源来承担储能职能的方法,在不影响用户用电体验情形下实现负载侧实时快速响应。该方法可缩减微网对储能规模的要求,提高微网经济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动态》:林洋能源( 601222)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大唐发电、吕四港经开区管委签订增量配电网开发协议 三方拟依托于吕四港经开区,开展增强配电网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同时建设微网示范项目.请谈一下该协议的意义何在? 孔铭:公司与大唐发电、吕四港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协议,三方优势互补,联合推动吕四港经开区配网及微网项目布局.公司将借助增量配网及微网平台建设,导入优势业务,优先为合作项目提供光伏产品、EPC,及能效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配电网系统数字化发展,松江供电公司对配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系统能够全面支持各类终端信息的接入,提升了配电网运行透明化水平。松江供电公司基于该系统进行了包括自动化运维模式、缺陷统计、调度监控等方面的数字化实践,提高了主站运维效率,实现了调度人员对配电网故障的主动研判、快速指挥,有效提升了配电网数据质量和调度智能化水平,确保松江供电公司配电网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校车调度方案中管理不灵活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调度原理和分段齐次泊松过程的双目标优化模型。首先利用泊松分布对发车时间间隔进行非等时优化,得到发车间隔序列,再据此计算出一天内的发车时刻,最后进行泊松随机数编程模拟不同时刻的乘车人数,得到调度方案。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进行模型检验,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案易于管理、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加快,规模化电动汽车入网会给电网运行控制带来负面影响.利用电动汽车的负荷可转移特性和储能特性,提出一种基于价格型需求响应的调度策略,并在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部分进行分层控制.首先,根据电动汽车充放电需求和车主行为特性,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数学模型.其次,以价格型需求响应为基础,建立动态分时电价模型并构建电动汽车启停控制策略,考虑到EV用户的用能需求,将系统电负荷、分时电价与改进型用户满意度结合,并与系统运行成本和碳排放相融合,实现多目标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调度策略能够提高系统对风电的消纳,减小负荷峰谷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供水调度模型,利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首先将供水调度问题分解为若干单目标,然后根据分布估计的思想对各个单目标建立概率模型,通过采样产生新的个体。利用非支配排序法进行选择,得到最优解。实验表明,该算法对求解供水调度优化问题具有较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并且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静态调度和传统动态调度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FMS刀具调度管理模型,进行刀具分配和回收的智能管理。文章定义模型智能体之间的交互逻辑,以刀具交换次数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刀具动态调度的数学模型,并针对该模型,设计相应的遗传算法。通过一个特定的刀具调度问题的优化,结果表明该遗传算法优化结果好于一般的启发式算法,消耗时间远低于隐枚举法,是多智能体调度模型理想的动态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合理安排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手术室关键应急资源调度,提出医院手术室应急调度模型。首先,从静态配置角度出发,对不同伤重程度的伤员进行分类;其次,基于车间调度方法,结合排队思想与优先原则,以医疗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与整体救援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统筹优化的手术室应急调度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求解。该模型可最大化应急救援时间利用率,对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工作有较重要价值。案例分析表明,在基于车间调度方法的调度过程中,突发事件下手术室应急调度方案达到了最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配网日常调度运行及紧急事故处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利用海迅实时数据库与VB编程语言,开发出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配网负荷快速转移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利用海迅实时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显示与历史趋势图查询功能,通过将配网负荷转移所需的各种因素集中在一个系统中,提供查询相关联络线路的叠加负荷历史趋势图功能.在电网调度工作中,利用本系统可以缩短制定方案的时间,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以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S 拉臂式自卸装置有限元模型,联合多目标优化软件工具,应用遗传算法对拉臂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出在工程可行性约束条件下的拉臂设计方案,以提高拉臂性能。对比原始设计、优化结果,发现多目标优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善拉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终端区进场航班调度问题,以延误损失和航班序列鲁棒性为目标,建立多目标进场航班调度优化模型。针对建立的模型运用RHC蚁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同时对优化后的序列组进行鲁棒性排序,选出既能够降低航空公司延误损失,又能提高航班序列鲁棒性的优化序列。在仿真验证中,RHC蚁群算法策略与FCFS策略相比,延误损失降低21%。表明RHC蚁群优化策略能够大大降低航空公司的延误损失,提高航班序列的鲁棒性,从而降低管制员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