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对粤西NE向的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控制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的断块差异升降;中更新世为第四纪活动高峰期(断层物质年龄集中于49~30万年),并以压剪性、蠕滑为主要特征;晚更新世早期部分NE向主干断裂和NW向断裂仍有活动,且NE向断裂主要呈张剪性,NW向断裂主要呈压剪性。据河流阶地剖面资料,该断裂带在Q_2—Q_3主要活动期中的差异运动速率<0.013c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近地表或地表活动趋于微弱,但对地震、温泉的分布仍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新构造时期、该断裂带不同地段构造活动的强度、方式、性质均有差异,表现出空间上的分段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闽南粤东沿海地区NW向断裂构造与沉积建造、地貌特征、地形变、热震效应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关系分析,确定本区的NW向断裂带是仅次于NE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又一组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由于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的差异,使NW向断裂经历了张性(或张扭性)—压性(或压扭性)—张性(或张扭性)三次断裂性质的转变。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应力方向由NW向转为NWW向,造成NW向断裂张裂性质的增强,火山喷发,中基性岩脉的侵入,地貌上表现为以断块作用为主的断块隆起和断陷盆地。并在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的有限模型,结果发现与NW向断裂构造的方向和性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域应力场方向为300°,而从节理统计,和震源机制及实测资料等求得的最新一期应力场分别为300°,280~300°及290~317°。从而说明本区的应力场是晚新生代应力场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物理模拟实验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系统梳理其近年来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黄岛地区NW向断裂为例,结合区内大量基础地质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再现研究区NW向断裂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实验结果半定量-定量表明,黄岛地区晚侏罗世以来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和第四纪等强烈活动时期;在形成机制上,其主要受控于NW-SE向的拉张应力场,断裂系统的活动时间约为晚白垩世晚期。这为前期动力学演化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对黄岛地区动力学演化机制取得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断裂构造及其活动性分析入手,结合地形、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讨论了库区蓄水后可能产生的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问题。库区发育了NNW、NW、NE及NEE向几组断裂,但它们的大多数为压性或压扭性断裂、断面闭合、构造岩硅化甚强、致密坚硬、整体性良好。而张性断裂又多被后期岩脉充填,且与初选坝址平行分布,有利于防止库区内外水体的沟通。同时库区的所有断裂均未见其切割全新统地层。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库区几条主要断裂的最后一次活动时间发生在晚更新世初期,目前属于不活动断裂。基于各方面的分析结果认为,库区水体向外渗漏或相邻海域海水向库区灌入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金口大峡谷区域位于上扬子地台的峨眉断块上,地层主要由元古生界与古生界地层构成,内部有贝母山向斜、大瓦山向斜、小瓦山向斜;四周有寿屏山断裂、金口河断裂、七百步断裂、马托断裂等NW、NE与南北、东西向构造。区域内典型的地质遗存丰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兰州-白银地区的构造特征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对研究区的重力场进行了研究.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该区地震与重力异常、断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NWW-NW、NE、NEE、SN向四组断裂,其中NWW-NW向为主干断裂,是控制区域地质体分布的主要构造因素.地震受重力梯级带和断裂控制,中强地震受NNW断裂控制明显;微小地震与NWW、NEE向断裂关系密切,重力梯级带是地震潜在源区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该区地震活动认识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对张家口盆地及邻区的重力场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区内重力异常特征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局部凹陷区以低值异常为主,隆起区为高值异常,研究区内基底起伏较大;张家口盆地断裂构造方向性明显,北西-北西西向的断裂占主导地位.盆地内断裂构造的发育受北西西向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复合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8.
向阳坪铀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香草坪岩体(15γ)与豆乍山岩体(2-25γ),断裂构造切割两岩体及其接触带等部位,控制了区内铀矿体及其异常点带的分布。因此,利用该两岩体的放射性本底差异,通过分析钻孔γ测井数据,对向阳坪铀矿床赋矿围岩的岩性进行识别与划分,为准确地划分岩体接触带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岩体接触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铀矿体(化)之间的关系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系统整理、处理了民和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系统推断了民和盆地及邻区的断裂构造体系,认为盆地主要发育NW-NWW、NNE向两组断裂体系,NWNWW向断裂为基底断裂,基本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及中、新生界沉积盖层的分布特征;由于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使得基底呈隆坳相间分布,断裂发育,构造复杂.  相似文献   

10.
向阳坪铀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香草坪岩体(15γ)与豆乍山岩体(2-25γ),断裂构造切割两岩体及其接触带等部位,控制了区内铀矿体及其异常点带的分布。因此,利用该两岩体的放射性本底差异,通过分析钻孔γ测井数据,对向阳坪铀矿床赋矿围岩的岩性进行识别与划分,为准确地划分岩体接触带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岩体接触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铀矿体(化)之间的关系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辛北地区为复杂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区,具有断层多而复杂、断块碎而小、沉积与油气成藏受断层控制的特征。在对区域断层特征及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断裂构造与油气分布的控制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辛北地区的断块分为反向屋脊式和地堑式,平面上呈平行状、羽状和斜交式组合样式,剖面上呈阶梯状、"Y"字型组合样式;辛北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断层的组合样式,油气多分布在反向屋脊式断块中,油气聚集位置是地层上倾与断层的结合部位,这些构造部位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8月对浙南瓯江凤鲚的繁殖期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凤鲚瓯江种群汛期雌雄个体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分别为Wf=0.021 Lf^2.52(R^2=0.77)和Wm=0.0127 Lm^2.605(R^2=0.72).个体绝对繁殖力在2836—62901粒之间,平均为(21112±8919)粒;绝对繁殖力(r)与体长(L)、体重(W)和纯重(NW)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对繁殖力(r/L)与体长、体重呈线性正相关,平均个体相对繁殖力(r/L)为(1146±398)粒/cm;相对繁殖力(HW)与体长、体重无关,平均个体相对繁殖力(HW)为(657±186)粒/g.  相似文献   

13.
桂东南地区灵山和合浦两断裂带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断裂带与合浦断裂带是桂东南地区的两条重要的NE向活动断裂带,规模大、延伸长。在卫星影象上线性构造明显,呈舒缓波状延伸,总体走向呈NE45°。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网统计、地形变及地震等诸方面分析了上述两条断裂带的近代活动性及其活动历史。认为两条断裂带从晚第三纪以来具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前者以挤压粘滑为主,近代活动性较强,后者则具有张扭蠕滑活动特点。它们在輓近时期的活动幅度和速率也不同。灵山断裂带的活动幅度和速率均大于合浦断裂带。  相似文献   

14.
以规则形体重力异常场为正演模型,基于Matlab平台运用位场的梯度算法、解析延拓算法、边界提取算法进行模型试算,总结了这3种位场数据处理算法的特点。梯度算法能识别和分离不同场源的异常;解析延拓算法能够压制和突出深部或浅部场源信息;边界提取算法能以阶跃或梯度带的形式反映场源体边界。最后运用位场数据处理算法结合数据挖掘的视角对塔里木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及解释,得到研究区域主要断裂系统的分布为平行于盆地,走向为NE,NW,NEE。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长沙地区第四纪地层、沉积环境及新构造运动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1)下更新统与中更新统的分界线应放在白沙井组与新开铺组之间较为合理;2)更新世以来,本区环境为河湖演替的发展过程,“白沙井”组为中更新世早期河流沉积;3)由于中新生代以来地幔上拱引起洞庭坳陷沉降,致使区内出现南升北降的掀斜变形;4)继承性构造活动和新生的构造,集中表现在湘江两岸的阶地变形及 NNE、NE、EW 向三组断裂,这些新构造均发现在晚更新世以前地层中,说明该区近期属地壳运动较稳定的时期。但晚更新世以后的构造形迹需进一步查明,而一些重大工程仍需进行系统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甘肃岷县鹿儿坝金矿床地处西秦岭南部泽库前陆盆地之洮河复式向斜北翼,是产于中三叠统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的一个典型矿床。区域断裂构造以NW向压性断裂为主,近EW向的压扭性断裂次级构造为鹿儿坝金矿区的主要含矿构造。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发现闪长玢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构造运动及区域闪长玢岩年代学资料,本区闪长玢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末期,因此推断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末期,矿床成因类型应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在地形复杂地区利用高分辨率SPOT影像进行线性构造解译.采用去相关拉伸、波段相关性等技术增强图像,计算图像标准差、方差等统计参数,利用相关参数进行遥感影像融合效果的分析与评价.以目视解译和机助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线性构造信息,并对金牛厂矿区线性构造信息进行半定量统计.利用统计结果,并结合矿区地质资料,对线性构造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金牛厂矿区的NE向和NNE向线性构造更为发育,为金牛厂矿区控矿构造,圈定三个成矿有利构造区.并用坑探方法进行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断裂构造在地表大都呈线性展布,在资源卫星影像上,可在色调、形状、大小、阴影等方面上表现出来,地表明显的或隐伏的断裂构造在遥感影像上都有反映。目视解译是断裂构造遥感解译的主要手段。解译标志建立是遥感解译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构造断裂的特征分析,将其归纳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和活动构造解译标志三大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巫山县区域的滑坡宏观发育规律进行研究,运用Scheidegger法对重庆市巫山境内的新构造应力场和水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巫山境内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53°,MaxⅠ18°和MaxⅡ88°是新构造应力场的两个优势剪切分布带。而境内滑坡主要沿53°和143°方向分布,与地应力场的两组剪切带很相近,占统计灾害的66.7%。分析认为,区域内地质灾害的运动方向与新构造应力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线性构造是指遥感图像上直线状或者曲线状的地表线性影像,为了对线性构造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结果进行比较,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进行 RGB 彩色合成和低通滤波处理,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并分别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方法提取线性构造信息,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作相应的雷达图和密度图,并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雷达图所体现的线性构造的最优选方位均为50°;密度图高值区均呈现 NE-SW 两向延长分布;非参数检验的显著性值为 0.843;Pearson 相关系数为 0.552。研究表明,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结果一致性较好,并具有较强的内在相关性,因此在线性构造研究中,计算机自动解译可作为对传统人工目视解译的一种辅助和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