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昆明市东川区位于小江断裂带北部,地形复杂,泥石流、地震灾害频发,精确而快速地获取该地区地表形变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应用 SBAS-InSAR 技术对 2015-2016 年共 17 幅降轨 Sentinel-1A 单视复数影像进行处理,分析目标区域形变信息。探测发现小江断裂带区域以及东川城区为主要沉降区域,最大沉降速率为30.93mm/a,而两侧山体为主要抬升区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东川地区地表形变人为影响因素较小,小江断裂带地质运动是影响东川城区形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姚勇 《嘉应学院学报》2014,32(11):72-75
大山沟位于5.12汶川地震的严重影响区,为了研究地震对其影响,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勘查,对泥石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动力特征进行了探讨.大山沟是典型的暴雨型泥石流沟,三区明显,具备发生泥石流的三大条件;选择合理经验公式计算大山沟泥石流的重度、流量、流速、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及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出量等主要特征值;该泥石流沟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入了灾害活跃期,对泥石流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灾害是制约西部山区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减轻泥石流灾害成为西部山区城镇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和论述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分布及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泥石流预警、土木工程和生物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对策,并针对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不可避免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来减轻泥石流灾害损失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对宁波某地丘陵区台风诱发群发性坡面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揭示该区坡面泥石流具有流域规模小、流程短、隐蔽性强的特征,通常发生于地形坡度3045°、具有一定厚度残坡积层的陡坡地。其成因机理主要是松散土体遇持续强降雨作用,先发生浅部松散层滑坡,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滑坡体顺陡坡表面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通过对该坡面泥石流的分析以期为宁波乃至浙东丘陵区类似坡面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太行山泥石流成因、分布特征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山地区湖库的生态治理和山区绿化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然而,泥石流等灾害的存在对本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较大危害.对太行山地区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特殊的危害性做了分析,以期为山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同时为合理规避生态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对"地质灾害"的要求是: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标准的要求在表述上比较简单,教材编写也比较简单,但就教材本身而言,本节难点比较多,学生理解和接受都不容易。不难得出,如果难点不能突破或突破不彻底,学生遇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问题时,就无从下手,对这类问题就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7.
人脸特征点定位技术为人脸图像处理与分析提供重要几何信息,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领域经典课题之一。以主动外观模型(AAM)为代表的传统面部特征定位算法易受人脸姿态和表情变化等影响,很难得到理想效果。以传统特征点定位模型为出发点,引入稀疏矩阵表示人脸特征基底,将K-SVD算法更新稀疏矩阵应用于高斯-牛顿形变部件模型(GN-DPM)的基底表示中,对传统形变部件模型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更新新模型的拟合优化算法,以提高传统形变部件模型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人脸特征点定位比现有的快速主动外观模型(Fast-AAM)具有更低的误差率。  相似文献   

8.
离散点云数据缺乏空间的拓扑结构,不能清晰表达目标物体表面的形态特征,采用Geomagic软件直接对散乱的点云数据进行建模时容易导致拓扑关系混乱,且建立的模型不准确.因此,采用数据格式转换的方法进行模型构建,首先构建空间三角网,建立空间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将离散点的"txt"格式文件转换为"obj"格式的文件,然后在Geomagic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通过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新方法建立的模型能表达物体表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楚雄市西部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调查分析,阐述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的特性及灾害区域分布、发展演化趋势,从而针对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研究性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人脸建模和识别中,为获取信息更为完整的人脸数据,常常需要对多个视角下采集到的三维人脸点云进行配准和融合。传统的点云配准多使用ICP方法求取刚体变换,但由于人脸属于非刚体,容易因表情变化等引起形变,而且多视角人脸点云间的重合度较低,使用ICP方法效果较差。使用改进的BANICP方法进行人脸点云的配准,并提出一种多通道迭代光线补偿算法,可实现纹理一致的多视角三维人脸点云融合。  相似文献   

11.
G212线陇南段有泥石流沟575条,严重危害公路交通,为保证G212的安全运营,有必要对其沿线泥石流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研究.以大吉沟泥石流为例,分析其流域特征、成因特征及形成机制,选用合理的经验公式确定其主要运动和动力学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简捷、实用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大吉沟的易发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该泥石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较一致,易发性等级为中易发.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泥石流易发性模型的建立可为泥石流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种新的曲率分析算法对散乱数据点云分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数据分块系统性方案, 即从仅含有三维坐标的散乱的点云中自动提取几何曲面特性. 首先基于局部基面参数化估算散乱数据点云的局部表面曲率分析是其方案的关键性技术. 再采用由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的记号得到的8种曲面类型, 就形成初始数据分块. 通过区域增长法可以使粗略数据分块进一步被提取, 得到更小的噪声影响及更精确的区域划分. 其方案得到了实例验证,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基于新曲率算法的分块方案使数据分块技术能够直接运用于散乱数据点云.  相似文献   

15.
曲面重构技术是逆向工程中CAD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三维散乱点云的曲面重构技术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三维扫描数据点的曲面重构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以三维散乱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构造方法,该方法根据已知数据点逼近目标曲面。通过系统应用验证,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曲面拟合重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定义,系统地分析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点云数据的获取、数据预处理和重建模型等过程。并以维纳斯头像重建为例,借助SolidWorks软件,通过ScanTo3D插件对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曲面重构,最终生成实体模型的过程,说明了逆向工程技术在产品几何造型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陕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滑坡、泥石流、崩塌易发区20多个,面积约12.5×104km2,占全省面积的60.8%,对陕西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陕西主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分析,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一定客观依据,并针对这些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减少地质灾害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立地面激光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理论知识、提供点云数据获取和三维重建的技术路线和数据处理方法。设计出实验教学平台总体框架,在此框架下建立以技术原理、技术流程和工程应用案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平台,以专业点云软件和在线式实验环境为依托,建立了实验教学平台网站,开放若干自主学习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使学生熟练掌握地面激光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项国民经济建设,如地籍测量、大面积区域测量等,但大多采用价格昂贵的固定翼和多镜头的旋翼无人机,针对带状地形图的应用研究较少。鉴于此,采用消费级大疆精灵4无人机和ContextCapture三维建模软件,通过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生成三维模型、DOM、DSM、三维点云数据,利用清华山维(EPS)采集数据、CASS7.1进行编辑。获得数字线划图(DLG),并将其与利用RTK测量的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3类主要地物的精度比对,得出道路精度为0.042m,满足1∶500带状地形图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