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比较法就是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相联系的地方.在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就是比较法教学.无论是“教”与“学”,采用比较法“教授”和“学习”都很重要,可以解决很多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老师教学有路,学生学习有方.这里的电学实验指初中物理人教版24页《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课本第29页《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课本第46页《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三个实验都是研究电流,电阻,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要求学生操作技能比较高,学生通常不能正确连接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量,这三个实验又有哪些相联系之处,这都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为了有效地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实例: 在教学《电从哪里来》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学生自制电池,有几组学生按教材要求(在盛有醋的容器中,插入铜片,再接上喇叭,听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实验成功后,兴趣很高,就自行改接上小灯泡,但小灯泡怎么也不亮。 生:“老师,小灯泡怎么不亮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学生能认识灯泡,说出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学生能认识灯泡,说出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操  相似文献   

5.
“测小灯泡功率实验”占中考电学部分实验题分数90%以上.不仅仅是它涉及知识点多,还因为它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下面就简单介绍这个实验的其他测法. 一、改变测量对象来测量例1 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 V.在实  相似文献   

6.
初三复习阶段时重做课本核心实验,有时会出现异常实验现象,老师不要忽视异常现象,它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本文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操作正确时却出现不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异常现象,老师以该现象为载体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识别、转换、形成证据 , 通过证据推理解决问题,运用结论来构建模型来解决生活问题。落实“证据推理、构建模型”为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就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一种方法。实实验验原电理路::P=UI。如图1所示。在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刻苦钻研实验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我在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用理论和实验得出结论:问题1本实验还能测出小灯泡的哪些物理量?这是复习“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其原理是:R=U/I,这样就把“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定小灯泡功率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出两个实验的相同之延长不同之处,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问。题2若把小灯泡从灯…  相似文献   

8.
司徒敏 《科学课》2008,(5):24-25
《点亮小灯泡》是学生真正动手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第二部分: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以下是我教学中针对第一部分内容出现的两种不同教法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交流阶段,同学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有些组的滑动变组器滑片P向远离下端接线柱方向移动时,电路中  相似文献   

10.
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为例,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设计与实施跨学科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交流阶段,同学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有些组的滑动变组器滑片P向远离下端接线柱方向移动时,电路中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物理教学只有把握好实验教学,利用好实验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动动脑筋,多出点子,使实验课生动活泼,获得多种教学效果。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1利用提问复习旧的知识笔者首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未知电阻?学生便把“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说出来。我又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如图1所示),再让学生把被测电阻换成灯泡即可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学生都知道电阻R…  相似文献   

13.
“思维导图”是以图解形式和网状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是一种支持表征的重要工具。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连贯表征,对儿童的概念水平和思维水平进行评估,以反思和优化教学。我们选择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电》单元中的4课,即把《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导体和绝缘体》作为研究内容,抽取四年级5个班的163名学生参加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一、精心设计,提高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于为提出所研究的问题而设置的实验要简单、直观,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比如:《变阻器》一节教学中,采用一根镍铬合金直导线来代替滑动变阻器,由小铁夹代替滑片在导线上滑动,小灯泡由亮变暗。  相似文献   

15.
《灯泡亮了》这节课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明白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用电器、开关、导线和电池四部分组成。 当学生用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连接成一个完整电路让灯泡亮起来时,我问学生“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到“我想研究不用导线灯泡能不能亮?因为手机里就没导线。”我明白了,这时学生脑子里认为的导线就是那根导电的线,  相似文献   

16.
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大于电压表的量程 例1 小张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3.5V”字样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06,(9):61-6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课,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备把这节课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教给他们。 在讲到小灯泡的特点的时候,突然高高地举起了一只小手。“老师,电流能在灯泡里流通的,这个时候玻璃罩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在对"白炽灯丝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许多教师搞不清楚或是解释不清楚,学生就更不用说。其次,在人教版《物理》选修3—1《欧姆定律》教学中,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问题重重,如下面的案例。学生:小灯泡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老师:非线性元件,因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弯曲的。学生:那欧姆定律适用于小灯泡吗?老师:当然不适用,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元件。学生:那为什么我们总在用欧姆定律对小灯泡进行相关的计算?老师:小灯泡是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适用,但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简析让灯亮起来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其主要内容是用电路元件连接简单电路和画出电路图。我教的这批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已学过人教版第三册《自然》中的小电珠一课,并掌握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接亮一个小灯泡的方法。二、教学理念1.灵活使用教材.对本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相连让一个小灯泡亮起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课本第六册第三课《导体和绝缘体》中,有“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一句话,这在教学中是个难点。通过多次教学,学生都是用几节干电池,几根导线和一只小电珠来做这个实验,可小电珠不亮,看不出它们有导电的现象。这是因为上述三种物体的电阻比金属大得多,通过灯泡的电流只有几十至几百微安,所以小灯泡不亮,从而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上述三种物体不是导体,是绝缘体。可书上又明明写着它们都是导体。对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制作了检测装置,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