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运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利用改良剂——脱硫石膏对海流园区碱土及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农场土壤(非碱化土壤)的pH值和水溶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后,土壤pH值显著降低,对碱土水溶性有机质的影响呈现负效应;施用时间越长,改良效果越明显.改良剂对非碱化土壤水溶性有机质的影响呈现负效应,改良效果已达到显著水平.而随着改良剂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的增加,改良效果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非碱化土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副产物对非碱化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呈现正效应,施用脱硫副产物800kg/667m215天和30天后的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16.16%和17.70%,改良效果达到显著水平.而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影响效果反而降低,施用时间越长,影响效果越明显;脱硫副产物对非碱化土壤速效磷的影响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脱硫副产物对农场土壤速效钾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以盐碱化草地土壤改良为基础 1.化学改良措施.如施用石膏和风化煤的方法进行土质改良.石膏对碱性土壤具有很好的改良效果.碱土中的碳酸钠被石膏置换,形成石灰和中性盐,消除了土壤碱性.同时钙离子可以代换土壤胶体土的钠离子,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要求便是施用的石膏要充分磨细.风化煤含有相当多的腐殖酸,可以改良土壤的碱性,降低土壤盐碱的危害,特别是酸性的风化煤粉,对碱化土壤的改良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稻壳生物炭为材料,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不施生物炭BC0、生物炭施用量为5、10、20、30、40 t/hm~2,分别记为BC5、BC10、BC20、BC30、BC40。结果:当生物炭添加量处于5~40 t/hm~2之间时,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生物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玉米产量提高31.41%,氮素利用率提高85.15%。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玉米产量比30 t/hm~2时略有下降,同时氮素利用率下降1.48%。生物炭添加量从5 t/hm~2增加到30 t/hm~2,土壤全氮含量提高21.31%~56.56%;土壤有机质提高0.54%~69.26%,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提高1.19%~33.08%和24.31%~122.86%,土壤速效磷随生物炭用量提高变化不明显。结论:生物炭还田能提高土壤养分并促进作物增产,当生物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对玉米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首先选取来自赤峰市不同产地的脱硫石膏,分别对其进行滴定分析和热分析研究,从成分、结构、热解特性等角度探究其脱硫石膏的品质.通过滴定分析结果表明,赤峰市大板电厂脱硫石膏中的钙含量略高.通过热分析数据表明,石膏从80℃开始失重,说明在此温度下石膏就开始失去结晶水,但失水过程较为缓慢,锻烧温度为140-250℃时,石膏在10min内即完成失去结晶水的过程,但晶型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在300-350℃锻烧条件下,TA曲线开始出现放热反应峰,说明此时石膏不但快速失去结晶水,晶型也发生了变化.继续升高温度,石膏失重规律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密度、N和K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三个栽培因子进行了组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3因子成二次回归关系,产量高于10772.83kg/hm2的优化区间为:密度74655~82155株/hm2;施氮量257.9~305.9kg/hm2;施钾量261.3~315.9kg/hm2;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正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负相关;淀粉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负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脂肪含量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均与密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土壤环境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些年,赤峰市万寿菊大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土壤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本文以赤峰市喀喇沁旗大三家村万寿菊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种植两年的万寿菊大棚土壤样本进行采样,分析万寿菊种植两年后的大棚土壤容重、pH以及氮磷养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此为该区万寿菊大棚种植土壤环境的改善提供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万寿菊种植两年后,大棚土壤容重和pH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整体较低,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有所增加;大棚土壤全磷含量较高,且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万寿菊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适当增施氮肥,减少磷肥的施用量,防止随着日后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造成地下水污染。在对大棚管理中增加通风时间,改善土壤通气性,同时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植物残体在有机肥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会产生大量的脱硫石膏,积极、主动面向市场销售脱硫石膏,使其能够被综合利用,既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又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控制石膏品质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其中中涉及除尘效率与石膏纯度的关系、废水排放与氯离子的关系、石膏饼水分的控制及石膏脱水系统与白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工艺为研究对象,推导了脱硫效率的表达形式,并对主要影响因素与脱硫效率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为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装置的设计、运行、维护和脱硫效率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树木、填料、覆膜材料构建植穴控制体(PHCB),形成盐渍土壤的"淡化肥沃层",通过研究PHCB结构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规律,优化PHCB结构并为其应用于盐渍土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树种、PVA/PAM配比、果胶浓度、填料、填充厚度和填充位置为影响因素,植穴内、外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试验指标,设计U12(2×35)均匀试验。运用PASW Statistics 18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植穴内、外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回归预测方程,F值检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CB结构因素间线性相关性显著(R2=0.991)。t检验结果表明:PHCB各结构因素对植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树种果胶浓度填料填充厚度PVA/PAM配比填充位置,其中树种、敷膜材料的影响为负效应。PHCB技术应用于盐渍土改良是可行的,生物质填料的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敷膜材料及施用量尚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较广泛的脱硫方法有: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喷雾干燥法脱硫、海水脱硫、电子束脱硫等.文章以西屋公司Ovation DCS控制系统在浙江华能玉环电厂中的应用,重点探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控制系统监测与保护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烟气石灰石-石膏脱硫系统优化运行的探索,从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多种提高脱硫系统可靠、经济运行和典型异常处理的手段,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烟气脱硫石膏性能,探讨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前景,总结了脱硫石膏在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提高氮磷至N-120 kg/hm2、P2O5-80kg/hm2,同时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表明,增施磷钾肥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用量为:N-120 kg/hm2、P2O5 -80kg/hm2、K2O-170kg/hm2、农家肥104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2 500、5 000和7 500 kg/hm~2时对夏玉米创玉198形态指标、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创玉198株高、茎粗、总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单株地上部分干质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后创玉198最高产量达8 950.7 kg/hm~2,比对照增产16.49%,具体表现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收获指数的提高.说明生物炭施用有利于夏玉米的根系生长、地上干物质积累、叶片持绿时间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三门峡黄河滩地土壤进行了吸湿水含量、酸碱度、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滩地种植黄豆可以改良土壤质地,调节PH值,增加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有机碳含量不同的黑土,研究了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以后CO2排放速率明显增加,5%和3%处理CO2排放速率增加幅度显著高于2%和1%处理.有机碳分解初期CO2排放速率增加较快,波动性大,后期趋于稳定,其相对值大小随有机物料施用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即6号土>5号土>4号土>1号土.3号土性质与其它土壤样品略有不同,CO2排放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丹参春栽出苗慢,出苗不齐,缺苗多,影响产量的问题,采用分根法春栽、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出苗时间与出苗率等因素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地膜覆盖后的丹参生态效应十分明显,产量也明显高于露地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双季杂交稻系统中硅(Si)养分补充对水稻养分利用率与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相应关系及其生态机制。创新点:发现一定量的Si养分补充可提高稻田土壤氮(N)和磷(P)养分的有效性,并促进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其核心生态机制是补充Si养分可显著增加稻田土壤的微生物总量,从而促进土壤养分同化固定,提高土壤中N和P的矿化以及易矿化的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和土壤微生物量磷(MBP)的储备。方法:2017和2018连续两年,在双季稻作区设计了系列田间试验,统一常规养分管理,于早稻和晚稻种植期间设置五个有效Si用量梯度处理(即0(对照)、7.8、15.6、23.4和31.2 kg/ha Si),分析收获后的水稻生长性状(株高、籽粒产量、植株生物量等),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N和P的含量,土壤有效态N和P的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MBN和MBP的含量,最后统计分析Si的供应与对水稻N和P养分利用率、土壤养分有效性、MBC、MBN和MBP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论:Si养分补充可增加双季杂交稻系统土壤微生物总量,促进土壤养分同化固定,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以及易矿化的有机养分的储备,使得土壤养分易于被水稻根系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其中Si施用量为23.4 kg/ha时双季水稻产量及N和P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此时土壤有效态氮与总氮比(AN/TN)、有效态磷与总磷比(AP/TP)以及MBN和MBP也均达到最大值。上述结果表明,通过Si养分补充可适当削减双季杂交稻系统因过多化学肥料投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5种处理样地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后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碳和磷含量,其中碳分别增加了6.89%,8.44%,11.41%和5.41%;磷分别增加了4.59%,9.17%,7.34%和11.01%;对氮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粒级间的对比表明,全碳、全氮、全磷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显著增加(P0.05),C/N随粒级增大而增加,C/P、N/P随粒级的增加而减小。从不同废弃物施加条件下与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来看,石膏渣、海贝壳、生物炭和铁炉渣施加均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养分含量,粒级对团聚体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