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是能源问题介入,成为中日双方考量的新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中日在钓鱼群岛一线的博弈尽管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但能源因素从未真正进入双方的视野。然而诚如前文所述,此后随着对钓鱼群岛附近石油的预期、两国经济的能源需要以及国际能源状况的波动,能源问题成为中日两国需要面对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经贸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未来的格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近几年来,两国在经贸往来中的摩擦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了双方共同的利益。因此,分析中日经贸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寻找相应的策略成为促进中日经贸往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中日钓鱼群岛争端屡起波澜,每次都与能源问题密切相关,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二战后钓鱼群岛争端的第一阶段,其阶段性特点是:行动对舆论——日本的单方面行动和中国的舆论抗议。  相似文献   

4.
从澳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两国内在的相似性以及两国现实需要方面分析澳日达成稀土贸易协定的原因,并由此引申出当前澳大利亚对中国崛起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5.
能源项目作为现代工业和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业已提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务实启动的日程上来,中俄两国合作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能源项目不仅对于双方是互惠互利的,而且是有利于提高双方合作水平,推动两国实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促进两国在政治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的近代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期,伴随着民主主义思潮的流入两国的女性拉开了关注女性生活与女权意识的帷幕。两国女性服饰改良推进记载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历史,本文拟从近代中日两国妇女杂志对女性服饰改良的评论入手对近代两国女性服饰改革进行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日经贸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合作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采了实在的利益。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中日经贸关系的前景不容乐观。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认清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维护和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就成为中日双方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5,(5):26-30
中日两国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本国与外国交流贸易及文化的窗口,在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中日两国港口城市的开港问题的研究遂显得尤为重要。整理上海与神户两个城市近代以来由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两个城市的比较臵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索中日两国面对"西力东渐"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两国的近代城市发展进程,以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日本的近代文学作品大都围绕着个性自由和社会解放的主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从两国近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分析:追求自我成长和分析社会问题的主题一直都表现得此消彼长。在考察中日两国近代文学的主题走向时,需要同时分析两国的历史问题、传统文化、政治变迁、和两国文学家不同的命运观和价值观。中日近代文学都是以批判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扼杀为最初主题的,但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体制和传统思想也为共处于新旧交替的两国知识分子赋予了不同的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之间更多的是相互交流,友好往来,但也有兵戎相见的对抗,特别是近代以来两国既有战场上血雨腥风的较量,也有"冷战"状态下的对峙。最近几年两国虽在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但在政治领域,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上两国存在很多分歧,这些分歧严重影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现就两国关系的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经济贸易日益密切,这是因为中日两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双方贸易合作的必要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诸多政治的、经济的制约性因素。中日双方正视这些问题,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将有利于双边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能源问题一直是困扰中日两国的和谐发展的首要问题。多年以来,许多学者在两国能源安全合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和模型,对中日能源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风险进行分析,为避免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24日,中国登钓人员被扣事件使中日关系又掀起一些波澜。受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自卫队派兵海外、俄罗斯输油管道之争、台海问题等影响,中日外交上的交流已明显滞后于双方的经济合作。此次钓鱼岛事件更使中日关系紧张,事后日本自卫队加强了钓鱼岛附近海域警戒,中国也推迟了签定日本对华贷款协议。围绕着主权之争、能源之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宪扩军等诸多问题,中日关系的发展必然步履艰难。而我国对钓鱼群岛拥有主权勿庸置疑,为宣示主权,今后民间“保钓”活动将不断举行,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所说,日本单方面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是非法和无效的。  相似文献   

14.
吴志新  伊留芳 《文教资料》2006,(27):187-188
近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已发展成为极为密切的关系。中日双方在产业结构、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互补性,使中日两国互惠互利,相互依存。本论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的基础,认识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的意义,深入地分析了21世纪中日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中日两国的战略利益有很多是重叠和一致的。中日两国应该从建立政治上的互相信任开始,加强对话,消除偏见和误解,重新构筑战略合作的基础,为亚太地区进而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中日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构筑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但也包含着不稳定因素,中日双方应从21世纪的长远观点着眼,从中日双方的战略利益出发,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一个健康、稳定、友好、互信的中日关系带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和秩序.美国随之做出反应,调整其亚太安全体系,防范和应对中国崛起对其亚太权力地位形成的挑战.一些与我国存在领土或岛屿争端的周边国家利用美国重返亚太之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外交行动,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近年来,印度和越南两国关系成为我国周边一组活跃的力量关系.双方彼此视为战略伙伴,开展战略性合作,主要体现在政治、防务、海洋资源等领域.而印越合作中明显夹杂了应对中国的因素,给我国安全环境带来影响.本文对印越两国的战略合作做出评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学力"一词源于古代中国,之后被近代日本教育学者激活,成为日本近代以来教育领域的关键词之一。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中日两国教育学者济济一堂,从课程改革、学校经营、教师教育三个研究视角对"学力"进行了时代新诠释;并从这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从而开动了带动学生学力全面提升的车轮。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前,俄、英、法、日等国因不同的地缘诉求相继探查位于黑龙江入海口的库页岛,却因勘测条件所限而将其误为半岛,致使其战略意义未能完全呈现,东北亚地区从而波澜不惊。19世纪中期,库页岛的岛屿状态与资源优势被确认后,旋即成为日本实现人口迁徙、能源供给的理想国,更成为俄国侵吞中国黑龙江流域,进而向太平洋扩张的源动力。日俄两国对库页岛的激烈争夺及西方势力的介入令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9.
中日古来睦邻友好,虽然这种善局自近代以来因日本不断侵华而打断,尤其“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惨绝人寰的侵华行径,不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也深深殃及日本人民,然而不可否认,“睦邻友好”仍是当今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不过,要把这愿望变为长久的现实,必得中日双方共同努力。至少,正视历史、尊重历史,就是一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前后的远东,正是东西方文明相激相荡的冲突时代。自16世纪发轫的西势东渐的浪潮,冲击着中日文明的海岸。中日两国都面对着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挑战。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则深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泥潭。中日两国在相同的国际形势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探索中日近代发展道路问题,成了两国史家久谈不衰的话题。笔者认为。决定中日两国走上不同道路有很多因索,而19世纪中叶前两国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程度,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认识”,决定了两国由“闭锁”转向“开放”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两个民族对其未来的“自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