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把宗教教育看作是人文教育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或者说看作一种基础教育。从小学来讲可以是国民教育,从大学来讲可以是通识教育。蔡元培先生认为可以"伦理代宗教"、"哲学代宗教"、"美育代宗教",指向了宗教学教育引导人性走向真善美的根本立场。研究宗教这种文化现象有各种路向,法无定法。在西方的宗教观念里面,"神圣性"和"世俗化"是相分离的,而中国宗教的特点是"人圣性"和"生活化"相统一的。故而,用一些生搬硬套的西方宗教学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宗教并不适用。每一种宗教文化特点的形成是跟它整个的文化特质分不开的。认识中国的宗教文化,需要关联到整个中国文化背景和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2.
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斋醮是道教祭祀仪式的名称 ,道教斋醮在世界宗教祭祀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斋”、“醮”内涵的辨析 ,认为道教灵宝斋法、正一醮仪的产生 ,不同斋法、醮仪的配合使用 ,使道教具有完备的科仪格式。在道教兴盛发展的唐宋元明时期 ,斋醮仪式成为国家祭祀大典 ,并成为民间传统祭祀文化的主流。道教斋醮具有济度、祈禳的宗教功能 ,斋醮是道教思想的仪式化反映 ,它充分显示宗教仪式象征的特质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对构建中国特色传播体系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和感召力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探讨新兴媒介技术对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三种潜在应用策略:利用生成式AI生产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传播素材,助力传统文化影视剧的海外传播;利用平台化媒介优势,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海外受众;通过游戏建构虚拟社区,在设计和叙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觉要素及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应警惕技术背后的西方价值观和话语霸权,避免过度追求技术创意导致内容猎奇、同质化,影响传统文化内涵传达。对此,应回归对受众的文化关怀,在利用技术丰富文化表现的同时,激发不同文化背景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国际舆论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等问题上,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客言论及媒体报道多有偏颇不实之处,涉华舆情走向仍不乐观。中国媒体记者被美国限制签证有效期,传统国际传播渠道遭遇重重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迺涛 《文化学刊》2014,(2):138-142
日本统治大连长达40年之久,为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达到长期霸占大连的目的,日本殖民当局在大连地区极力培育殖民文化,大搞民族歧视,推行奴化教育,处心积虑地推出了一整套渗透日本文化、摧残中国传统文化的殖民文化政策。我们通过分析神道教的起源、演变及特点;殖民统治时期,神道对大连的宗教侵入;神道教对大连社会生活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揭露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对大连思想文化的侵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的到来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它可以将传统文化通过新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体育文化在其中的比重非常巨大,而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可扩大其影响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7.
16至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西传欧洲的历程也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被解读为没有宗教信仰、无神论的文化,形成了所谓的16至18世纪欧洲的"中国无神论"。探讨"中国无神论"的思想根源离不开当时欧洲社会历史的宗教属性,不同的认识产生于中西传统宗教文化关于宗教信仰认识上的差异,进一步表现为中西宗教文化传统对有神论与无神论认识上的差异,其根源为基督教一神论传统教义的绝对排他性。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中已不仅是一般性的工具或中介,而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关系密切。它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展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国际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从2017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作品质量来看,很显然这些作品越来越重视国际传播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道教作为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宗教,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且其宗教典籍也成为研究汉语发展进程的重要语料。《度人经》作为魏晋时期道教古灵宝派的代表作品,其宣扬的教义不仅对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其经文中使用的名物新词,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巫文化的神治逐渐发展到人治 ,再到礼治的升华 ,为儒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巫文化与礼治文化传播的不平衡性 ,决定了儒家只能发生于鲁国。鲁国浓厚的礼治传统 ,造就了道德型文化 ,对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的发生 ,使中国走向了礼治化、世俗化社会 ,避免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宗教化。  相似文献   

11.
吴桂金 《文化学刊》2010,(1):157-161
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讲都源于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对现世生存状态的超脱,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却存在巨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宗教具有多元性、以人文本和重视现世生活的特点,而西方宗教却是一元的、上帝至上和强调来世永恒的。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上就是在中国教权臣服于政权,而西方教权则是积极主动参与政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中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和外媒关注的热点话题,直接关涉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中一个亟待突破的难点。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建了"民族、宗教问题对外话语体系研究"课题组,旨在形成既体现中国立场、中国利益、中国文化,又与国外受众思维习惯和表述方式相对接,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宗教问题对外话语体系,尝试在国内外政治和社会领域引发建设性的"公共对话",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宗教和谐,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来说十分重要。编辑出版优秀的宗教方面的书刊,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宗教和谐、社会稳定服务,是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宗教内容书刊出版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我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还有其他民间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五大宗教经过数百年、数千年的发展,不但深深扎根于我国,还与世界有着各种联系。我国的宗教,人数众多,影响很大。做好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社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推特和优兔平台上有关北京冬奥会的前期报道,探讨北京冬奥会的社交平台传播策略。研究发现,前期报道涉及场馆建设、运动员生活设施、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办奥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共通,展现了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成就,运用主动发声和借力传播的方式回应西方质疑,不过总体来看互动性不足。全球传播视阈下北京冬奥会的社交平台传播需增强用户参与,寻找文化联结点,联动有影响力的传播节点,提升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与中国经济的崛起相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必然。出版行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领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因此,出版业"走出去"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起着关键作用,更应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人民的性格与灵魂的塑造都产生了深远地影响。鲁迅也曾讲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因此,对中国人民的性格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就决然抛不开对道教的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为中国的世俗社会树立了一套道德准则,道教使这一套道德准则在神圣领域得到延伸,这一切集中地反映在了道教的"承负"思想之中。可以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承负"思想成为了中国人行为的准绳,为中国的"道德"在神圣领域获得了备书。本文就道教"承负"观产生的历史维度和道教"承负"观产生的逻辑维度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吴迪 《文化学刊》2016,(4):88-93
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最深最广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人将儒家同佛教和道教并称为三教,称为儒教或者孔教。但是儒家思想同佛教、道教等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思想不崇尚神祇,不建构虚幻世界,重视教育,其思想来源广泛而多样,具有明显的非宗教特征。因此,认为儒教思想及其文化是一种宗教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侨华人媒介实践在建构国家形象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海外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海外华文传媒也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又先后提出"和平崛起"、"软实力建设"和"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华侨华人的传播实践也因此备受关注。这其间,西方学者对华侨华人媒介的研究呈现出多  相似文献   

19.
外宣刊物作为中国传统媒介的对外传播途径,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刊物重要内容的图片,对刊物的信息质量和传播效果举足轻重。如何在新闻图片摄制与选取上不断创新思维方式与技术手段.呈现出更多的既符合西方受众的欣赏角度、价值观,又能公正、客观地体现中国国情的作品,提升外宣刊物在国际媒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现今更加公开、透明的新闻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闪过这样的镜头,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面对中央政治局领导,谈自己对当代世界宗教的理解。 或许,人们可能还不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是毛泽东主席1964年提议建立的。 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也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宗教背景,文化传播中的交流与对话就很难直抵心灵。可见宗教对话在跨文化传播中作用之重要。 日前,《对外传播》走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卓新平,就中西方宗教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