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画面侵权是指在电视报道中,在采编过程中由于电视画面导致对报道对象或画面中人物的肖像、名誉、隐私等权利的侵害。笔者感觉电视新闻画面侵权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讲,很有必要对其特性和成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一、电视新闻画面侵权的特性电视新闻画面侵权与其他新闻侵权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1、具有易发性。一是由于电视信息表达方式的  相似文献   

2.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邹定专 《东南传播》2015,(6):156-157
老旧的电视人物报道模式,采用"人物事迹+画面"这一形式来处理,容易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报道混淆起来,过于生硬,缺乏个性。破解的办法是通过人物的故事、细节和情感,凸显人物个性与特征,有助于受众感受到被报道人物的道德情操是真的,人性是善的、美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全国各家新闻媒体打破典型人物的常规报道模式,创新思路,注重以情为线,用故事和细节刻画人物个性,成功推出一大批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相对其他媒体,电视典型人物报道难做,通过电视镜头报道的人物,往往千人一面、标签化,这样的人物没有亲和力,当然更不会感动人。那么,电视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呢?  相似文献   

5.
秦勇 《记者摇篮》2004,(11):62-62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报道的对象都是一定时期内具有实践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如何在电视报道中把握和处理好典型人物报道.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和人物风貌?结合自己的采访实际,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具有现场声、画面、解说词及人物同期声采访等特点,对比只能用文字叙述的平面媒体,电视人物报道更加立体。但是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如果倾向于"列举成绩、歌功讼德",容易沦为"人物传记"而去其"新闻性"。因此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要注意技巧,用典型场景、典型话语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基于此,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人物报道采编的特点,并总结几点小技巧。  相似文献   

7.
汪帆 《视听界》2013,(3):116-1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报道方式,除了精心策划、组织,还要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才会好听、好看。“见人”是指报道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是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见情”是记者在写作中带有情感;“见理”是报道要有思考,融深刻性、思辨性于报道中。  相似文献   

8.
祁惟 《新闻天地》2002,(4):33-34
电视媒体,以其生动、形象、迅捷等优势,必然在经济报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我想就电视媒体的经济报道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电视经济报道的现状我国的电视经济报道早已跳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格局,文稿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数字和宣扬成绩,画面不再仅仅是钢花飞溅、机床运转或稻浪滚滚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电视经济报道的新框架已初步形成,经济报道的触角几乎涉及经  相似文献   

9.
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是人物典型报道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殷立 《视听界》2006,(3):95-95
我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组拍摄的系列电视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不久前受到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表彰。电视人物新闻是比较难做的,要做好全国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更不容易。在短短的4、5分钟的节目时间内要截取先进人物的典型片段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事实说话,避免说教和拔高,是得下一番功夫的。《信访局长张云泉》成功运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捕捉了大量的同期声,用情节和细节,表现先进典型人物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平民化状态,鲜活、生动、真实,富有感染力。开篇是这样一段记录:繁忙的接访窗口(中景),张云泉接待着房屋业主们…  相似文献   

11.
罗亨钦 《东南传播》2011,(11):162-163
电视新闻具有声画同步传播的效果,人物报道本应是电视新闻的长项。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容易陷入“同期声+人物生平简介”的套路,使得人物扁平化,缺乏感染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电视优势,要“重记录,多讲述”,用自然、生动的现场和语言打动人,反映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2.
朱瑛 《视听纵横》2009,(6):111-113
在电视人物报道中,除了对人物的客观介绍外,让人物自身出来讲一讲,不仅能真实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使观众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而且也能使报道的结构更加丰富,报道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因此,人物同期声作为人物类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所重视,被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所采用。那么,  相似文献   

13.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其传播效果早已家喻户晓。笔者根据实践谈谈同期声在动态事件类与人物类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些用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一些观众和一些学者眼里,电视的功能更多地被定位为娱乐性媒体,认为它与平面媒体相比在深度报道方面有自己的弱点,不适合在深度报道和评论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这种看法与目前电视的实际作用很不相符,通过近几年国内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在深度报道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使得电视的评论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今,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如果听不到电视媒体的声音是不可思议的,人们更愿意通过图文并茂的电视报道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变化标志着电视在深度报道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电视新闻评论跃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电视人物专题报道以其独特报道,社会生活中孕育着生生不息的新闻人物,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电视人物专题报道给人以激励和鼓舞、感染和启迪,一直很受观众喜爱。在人物报道过程中,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只有让观众感到可信、可亲、可敬、可爱,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我们要在专题人物报道上不断创新。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日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新闻媒体因而也更加注重体育报道,但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相比,纸媒的体育报道有其局限性。如何扬长避短,让纸媒的体育报道抓住读者的眼球?本文以《新晚社区报》独家策划的《毅腾队报》为例,从选题、写法、细节处理等方面,分析纸媒体育报道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新闻宣传的重头戏.如何把主题性报道这一重头戏唱好,有规律可循。近年来,鄂州电视台不断探索电视主题性报道规律,正确把握电视主题性报道艺术,使电视主题性报道入脑入耳,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物典型报道历来是党报的优势所在,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党报的人物典型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速度比不过网络、电台;画面不如电视;版面多  相似文献   

19.
党报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体,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渎者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期声大致可分为人物同期声和现场同期声也称国际声两类,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而电视体育报道当中的同期声多指现场同期声,可以说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在电视体育新闻中,人物同期声与解说词加上国际声,都是重要的声觉形象元素,它们与视觉形象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