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制溢水杯     
初中物理第一册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有一重要仪器──溢水杯。课文中所用的溢水杯生产工艺较复杂,市场上难以买到。为此,我们就地取材,自制了溢水杯。制作方法取一吊液瓶,小心去底,并去掉铝封盖。用酒精灯烧制一根“■”形空心玻璃管,冷却后,将玻璃管装到吊液瓶中,用橡皮软塞封住瓶口而成(见图)。使用方法使用时,将瓶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溢液管口下置一个烧坏,向瓶内加水,使水面略高于上管口,让高出管口的水从管中溢水流入烧杯中,倒去烧杯中的水后,即可进行课文中的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这种自制溢水杯的优点,首先是就地取材,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这几年的教材一直介绍用烧杯倾斜代替溢水杯。笔者与同行们在教学中发现,课本上的方法虽然取材容易,但是操作时溢出的水总倒倾,不能全部接住,无法顺利完成实验。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用溢水杯。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使用溢水杯,但各学校传统仪器中没有。现行教材人敦版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倾斜放置装满水的烧杯代替,实验教师若稍有不慎.便会碰倒烧杯。教材中是用手提弹簧秤测小石块重力和所受浮力,学生很难看清示数。在测浮力时.眼既要看弹簧秤,又要注意石块不能露出水面,又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操作确实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使用的溢水杯提出的改进方法较多 ,但对此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的改进却还未曾有过。下面针对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谈一谈改进的设想和做法 :一、改进《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中使用的弹簧秤的设想的提出 :用普通弹簧秤能够测出物块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但必须对该物块测两次力 :一次是测出物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即物块在空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G,另一次是测出物块在液体中时弹簧秤对物块的拉力 ,即物块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F,然后计算出两次弹簧秤的示数差 ,求出物块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F浮 =G- F。这…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节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演示实验中,课本中运用烧杯倾斜向外溢水。当溢水很慢时,往往水会沿烧杯外壁流失而不能排到收集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小桶中,这样实验数据就会有很大差异,结论也不易得出。为使实验效果更好,在没溢水杯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制和演示改进。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演示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实验效果很不理想,难以成功。该实验难以成功的关键有二。(1)选用弹簧作为磁性强弱的指示器不合适。从理论上来说,由弹簧的伸缩来表征挂在弹簧下面的铁块所受磁力的大小,从而说明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弹簧下端挂了一铁块,弹簧已经有一伸长,而空心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较弱,磁场对铁块的吸引力大大小于铁块的重力,所以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弹簧的伸长。而在实验室要选择到倔强系数合适的弹簧又颇不容易。(2)实验时螺线管离铁块的距离难以把握。距离过大,磁…  相似文献   

7.
弹簧测力计是物理实验常用的工具,在使用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存在,测不同方向的力时所产生的误差不同。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是个较难做好的演示实验。本文对其可能的实验方法略作探讨。一、实验要求教材的实验装置如图1。要求:1.给螺线管通电,铁块受到螺线管的吸引使弹簧伸长。2.调节变阻器,改变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强度,可以看到,电流越强,弹簧被拉伸得越长。3.如果换用匝数不同的螺线管而保持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强度跟“2”的实验一样,可以看到,螺线管的匝数越多,弹簧被拉伸得越长。4.如果不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强度,而将铁棒插入螺线管中,可以看到,弹簧显著伸长。二、实验存在的主要困难该实验中,以上每一步都有难度。但1、2、3步…  相似文献   

9.
螺旋弹簧式纵波演示器通常用于物理教学中演示纵波的形成及其传播。当振子按一定的频率振动时,水平悬挂的弹簧圈就会将其振动从弹簧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 当我们认真分析这种弹簧疏密波的形成机理时,发现它与均匀细棒中的纵波有着极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当弹簧的一端左右振动时,弹簧圈的质点间发生横向位移,这种位移近似地垂直子弹簧圈,弹簧的相邻截面  相似文献   

10.
参数摆的实验郭瑞人(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电教仪器站518O52)下图示出一种用弹簧产生策动力的参数摆.其结构是将弹簧的上端系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条细绳,细绳的下端拴一个重球,要求重球的重力正好使弹簧的伸长量为系统质心到悬点O距离的四分之实验时,将处于平...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重视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对学好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定律 ,笔者在教学中 ,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 ,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观察现象前首先明确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这两个根本问题 ,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 ,才能有的放矢地观察那些与实验目的有内在联系的现象 ,并记录下必要的实验数据 ,为获得正确的结论打下基础。例如 ,讲阿基米德定律时 ,我便首先告诉学生此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溢液杯的设计目的是使溢液杯不仅能用来验证阿基米德定律,还能用来验证帕斯卡定律。 目前初中物理教材中验证帕斯卡定律的演示实验仪器只有一个帕斯卡球。这个实验只能证明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不能证明被液体传递到各处的压强等于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  相似文献   

13.
高二物理《教师教学用书》第30页的实验指导中,建议将简谐运动中的理想实验“弹簧振子的振动”,改用图1所示的短轨道气垫式弹簧振子去做。 经我校现有18个高二教学班演示的结果证实,用气垫式弹簧振子做该实验很成功。不过刚开始对照仪器说明书试做时,不那么顺利。其原因是用皮唧作气源,只能多次踏压,断续供气。而该实验必须用一定流量的持续气流才能使“气垫”稳定、振子悬浮而左右多次振动。  相似文献   

14.
正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在近两年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多次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少同行对使用过程中的调零问题产生了疑问。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方考证,对弹簧测力计的调零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来看,弹簧测力计主要包括拉环、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如图1)。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施加拉力时,弹簧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课程中,尤其是力学部分,许多问题都涉及滑动摩擦.然而,关于滑动摩擦力及滑动摩擦系数的实验研究则很不够.近年来,电磁打点计时器作为计时仪器成功地用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中学物理实验.但由于存在摩擦,实验的误差往往较大.最近笔者将打点计时器用于测定木材与木材间的滑动摩擦系数,获得良好的结果,并已将该项目作为“物理教学法”课程的学生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6.
《浮力》一章是初二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教学的重点有三点:一是浮力概念的引出;二是阿基米德定律的推导;三是物体浮沉条件的讨论.这一章教学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实践经验不多,头脑中受日常生活中错误观点的影响较深.例如有人认为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也有认为浸入液体越深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等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浮力”教学必须要紧密结合浮力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也包括学生实验),使学生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生动的实验效果,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点,初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几个实验是用斜面小车进行的.其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是定量实验,如果误差太大,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当然实验没有误差也是不可能的,用钢板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小车的位移会产生测量误差,电磁打点计时器、斜面小车等会产生系统误差.因此,根据仪器来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是必要的.下面仅就斜面小车的系统误差做些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常在物理实验课上使用测力计时 ,调零只需把指针对准零刻度就可以。但有的测力计由于使用时间过长 ,导致测量前虽然已经调零 ,但实际测量仍然产生很大的误差 ,影响了实验数据的整理。为了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在进行测力计调零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把测力计竖直吊起并将指针调至零刻度处。2 在测力计上加挂一个钩码 ,观察指针读数是否和钩码本身相同。注意指针不能和刻度板发生摩擦 ,挂钩杆也不能和金属环发生摩擦。如果读数偏大 ,由F =kx可知劲度系数k偏小 ,此时先将钩码拿下 ,再将弹簧上的三角铁片向上旋转 ,以…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总是会存在误差的。根据误差产生原因的不同 ,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中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系统等因素造成的 ,在每次测量、读数时总是存在 ,而且误差趋势总是单方向的 ,不能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求平均值等方法来消除。因此 ,在设计一个实验时 ,应达到使系统误差尽可能小。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 =ma”的实验中 ,无论是定性的比较还是定量的测定 ,常常将造成加速运动的重物重量近似当成拉力F ,这在一定的理想条件下是允许的 ,但必然带来系统误差 ,而且实际情况与理想条件偏离越远 ,系统误差将越大。在高中物理分组实…  相似文献   

20.
二、实验方法1.应用胡克定律,测出弹簧的倔强系数K.2.测出钢球的半径r和质量m.3.把钢球系于弹簧的一端,细线结于弹簧的另一端,做成一个单摆,线的上端用夹线具夹住.4.如图2所示,量出摆线长l,算出弹簧不伸长时的摆长l_0=(l+r)-mg/K.5.把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摆角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