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动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以往研究工作基础上 ,从建立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 SD大鼠高脂血症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有氧运动训练的模型入手 ,观察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大鼠血清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有氧游泳运动对其的预防和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有氧游泳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和缓解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血清脂质、脂蛋白的不利影响。其分子机理 ,如运动对载脂蛋白、脂代谢关键酶和受体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10周,复制成高脂血症模型,而后进行4周的绞股蓝灌胃干预和/或有氧运动训练。结果发现,绞股蓝总皂甙和/或有氧运动训练使高脂大鼠胆固醇(TC)、甘油三酯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提示绞股蓝总皂甙有降低血脂、改善血脂成分的作用,其作用和有氧运动训练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强度持续运动和大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脂喂养大鼠肝脏Rev-erbα和SCD1表达的影响及其肝脏脂质代谢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37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饮食安静组(CS组)、高脂饮食安静组(HS组)、高脂饮食持续运动组(HE组)和高脂饮食间歇运动组(HI组)。HE组和HI组分别采用低强度持续运动和大强度间歇运动方式训练,每周5 d,周期为10周。检测体质量、血清学指标、肝脏中性脂质含量以及靶分子Rev-erbα、SCD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HE组和HI组体质量、血脂和血糖含量较HS组降低,QUICKI指数显著增加;HI组中性脂质含量较其它高脂组显著降低。HS组SCD1 mRNA表达量较CS组明显增加;Rev-erbα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HI组SCD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Rev-erbαmRNA表达量升高;且HI组与其它高脂组均存在显著差异。靶分子蛋白表达量与转录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大强度间歇运动预防高脂饮食喂养大鼠机体代谢异常和肝脏脂质沉积,其效果明显优于低强度持续运动方式,Rev-erbα对SCD1的代谢调控可能是影响高脂喂养大鼠肝细胞脂质代谢调节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动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以往研究工作基础上,从建立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SD大鼠高脂血症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有氧运动训练的模型入手,观察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大鼠血症清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有氧运动对其的预防和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有氧游泳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和缓解高脂高胆固醇食的血清脂质、脂蛋白的有利影响。其分子机理,如运动对载脂蛋白、脂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8-12周游泳耐力训练前后大鼠肝组织SOD、MDA、线粒体膜电位以及肝细胞凋亡率的测定及分析,考察长期耐力训练对于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机制,为运动预防NASH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44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8周对照组、8周高脂组、8周高脂运动组、12周对照组、12周高脂组和12周高脂运动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和高脂运动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和高脂组不施加运动干预,高脂运动组大鼠于每日上午8~9时进行无负重游泳运动,每周5次。运动负荷为第1周每次游泳30min,第2周60min,第3周90min,然后以此运动量一直保持到12周结束。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8周和12周耐力训练后肝细胞自由基代谢、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8周高脂运动组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12周高脂运动组则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8周高脂运动组肝脏SOD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12周也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8周高脂运动组MDA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12周组非常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8周高脂运动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12周组非常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结论: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和加速过氧化物的清除,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使肝细胞线粒体产生适应性改变,膜电位升高,最终抑制高脂饮食诱导NASH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浆内皮素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内皮素及血脂的影响。方法:C57BL/6J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C),高脂膳食组(AS),高脂膳食加有氧运动组(HE)。其中HE组每周5天游泳训练,60min/日,持续8周。检测各组血脂(TC、TG、HDL、LDL),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ET水平。结果:AS组TC、TG、LDL较NC组明显升高(P<0.05),HDL较NC组明显降低(P<0.05),而HE组较AS组TC、TG、LDL明显降低,HDL较AS组明显升高(P<0.05);血浆中的ET水平,AS组较NC组明显升高(P<0.05),HE组较AS组明显降低(P<0.05);ET-1浓度与LDL呈正相关。结论:有氧运动能够影响血脂代谢,提高HDL水平,降低LDL水平;有氧运动通过降低LDL影响血浆中ET的水平,对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方面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7.
ApoB、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运动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培珍  田野 《体育科学》2006,26(10):65-69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备受人们关注。综述了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ApoE基因多态性时运动训练引起的血脂改善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ApoB基因Xbal、EcoRl多态性和ApoE多态性可能作为血脂增高的内在易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内脂质代谢;ApoE多态性影响血脂对运动训练的反应,且运动训练引起的血脂水平改变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种族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胆固醇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而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血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的最基本因素。如何有效的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中尚待解决的课题。本实验采用游泳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了运动对大鼠肝脏LCAT、SR-BⅠ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游泳运动调节血浆血脂脂质成分,改善血脂代谢,增加肝脏LCAT、SR-BⅠ的表达,加快RCT的速率,促进TC的消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后肥胖大鼠血脂、心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及心肌肥厚变化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与运动改善肥胖大鼠心肌细胞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SD大鼠购入后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肥胖对照组(OC)、肥胖运动组(OE),OC、OE组均给予12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模型,OE组同时进行12周游泳训练后测定心脏质量指数,分别采用酶法和铜显色法检测血脂、心肌FFA含量,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PPARα的蛋白含量。经过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LSD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C组大鼠血脂、心脏质量指数及FFA含量较NC组明显增加。OE组大鼠血脂、心脏质量指数及FFA含量较OC组明显降低,而心肌PPARα含量较OC组显著增加。结论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左室肥厚现象,运动有效降低肥胖大鼠血脂和心肌细胞FFA含量,使心肌PPARα蛋白含量增加,心肌肥厚程度减轻,可能与PPARα参与运动调节肥胖大鼠心肌细胞的脂质代谢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高脂喂养组(HF组)、有氧运动高脂喂养组(E组)、大强度运动高脂喂养组(HE组),每组8只。E组大鼠采用无负重游泳训练,HE组大鼠采取5%体重负重游泳训练,共8周,60min/d,6d/w。训练末次称重并取大鼠血液进行血脂4项及全身脂肪含量测定。结果:与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及全身脂肪含量明显增加,血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HE组体重、血脂4项、全身脂肪含量与C组比无明显差异。HE组全身脂肪及血脂4项高于E组。结论:有氧运动更有利于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和辛伐他汀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及PPARa基因、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8周高脂饮食构建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9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安静组(HC,n=12)、给药组(HS,n=12)、运动组(HE,n=12)、给药运动组(HSE,n=13),均喂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另取同龄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喂食普通饲料。各运动组大鼠采取无负重游泳训练方案,每周运动6 d,每次60 min。辛伐他汀按10 mg/(kg·bw)的剂量进行,每周7 d。干预持续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TG、TC、FFA、SOD、MDA、GSH,Q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PPARa基因,western-blot方法检测PPARa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HC组大鼠体质量显著性升高(P<0.01),血TG、FFA、肝重、肝指数、肝TG、TC、ALT、MDA、PPARa mRNA和PPARa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而GSH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与HC组比较,HS组、HE组、HSE组大鼠除GSH非常显著性升高外(P<0.01),其余指标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 8周游泳运动和辛伐他汀能较好地改善肥胖大鼠因高脂饮食所致的血脂代谢紊乱,降低肝脏中氧化应激,减轻对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伤,其中联合干预优于单一干预,具有叠加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肝脏中的PPARa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美操运动对中年人群血脂成分和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量脂联素与身体成分和脂代谢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志愿者进行6个月的运动干预,并于实验前后测试体质量、BMI、体脂肪百分比、血脂成分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通过6个月的健美操运动,体脂肪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显著性改善;高分子量脂联素和BMI、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分子量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6个月的健美操运动可以改善中年人的身体成分及血脂水平;使中年人的高分子量脂联素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促进高分子量脂联素的良性变化;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与BMI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高脂血症是脂代谢异常的一种。目前运动治疗被认为是综合防治高脂血症的有力手段之一.就血脂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运动对血脂成分的影响、运动影响血脂水平的机制、高脂血患者的运动处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七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体脂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肥胖与肥胖抵抗的基础上,观察七周有氧运动对不同肥胖程度的高脂膳食大鼠体脂、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①80只SD大鼠全部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根据体重筛选出膳食诱导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②分组干预: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成功后,分为6组:肥胖组、肥胖运动组;中间组、中间运动组;抵抗组、抵抗运动组。全部继续进行高脂饮食,运动组同时进行游泳运动训练。③干预7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测定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总摄食量、TC、TG、LDL-C和HDL-C等指标。结果:①实验结束时,肥胖组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总摄食量、TC、TG、LDL-C显著高于中间组和抵抗组,HDL-C显著低于中间组和抵抗组。抵抗组体重和脂肪量显著低于中间组,血脂各指标没有显著变化。各组血糖没有显著变化。②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显著下降,GLU、TC、TG也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相比,体重,GLU显著降低,HDL-C、TC、TG、LDL-C没有显著变化。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TC显著下降;体重、脂体比、GLU、TG、HDL-C、LDL-C没有显著变化。结论:①本实验应用高脂饮食成功复制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肥胖大鼠与肥胖抵抗大鼠相比,存在脂代谢紊乱,肥胖敏感性大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②通过长时间有氧运动,机体消耗能量增加,降低体脂,改善机体脂代谢紊乱,有效缓解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长期规律的体育运动均可有效地改善其不良的脂质结构,并能延缓因增龄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冠心病的危险性显著降低。目前WHO已将体育运动过少列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运动训练对血脂水平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旨在阐明耐力运动和抗阻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肥胖与肥胖抵抗基础上,观察7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胰腺中神经肽Y(NPY)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根据体重筛选出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分为6组:肥胖组、肥胖运动组;中间组、中间运动组;抵抗组、抵抗运动组。各组继续进行高脂饮食,运动组同时进行游泳运动训练。干预7周后,测定血浆NPY、胰腺NPY受体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1)肥胖组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总摄食量显著高于中间组和抵抗组;抵抗组体重和脂肪量显著低于中间组。(2)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显著下降;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相比,体重显著降低。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体重、脂体比没有显著变化。(3)肥胖组血浆NPY显著高于中间组和抵抗组(P<0.01);抵抗组血浆NPY显著低于中间组(P<0.05)。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血浆NPY显著下降(P<0.05)。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肥胖组与抵抗组相比,胰腺NPY Y1受体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肥胖组和抵抗组胰腺NPY Y1受体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中间组(P<0.01)。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NPY Y1受体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NPY Y1受体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1)应用高脂膳食成功复制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肥胖大鼠与肥胖抵抗大鼠相比,存在脂代谢紊乱和NPY抵抗。(2)在高脂膳食喂养过程中,胰腺NPY受体表达下调,NPY敏感性下降,出现NPY抵抗,促使肥胖的发生发展。(3)长时间有氧运动能有效增加胰腺的NPY受体表达,改善机体NPY抵抗,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7.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激素,其作用通过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介导.血脂联素的水平受多种因素调节.研究提示短时间(<60min)大强度运动后,脂联素水平呈现出延迟性增加,而长时间(≥60min)运动后似乎不变;短期(<12wks)训练和长期(≥12wks)训练对脂联素的影响存在分歧,大部分研究认为提高体质水平、影响体成分的训练能够提高脂联素浓度.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9,(3):108-115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引起了巨大的健康问题。已知运动有助于NAFLD的治疗,但运动方式与不同运动方案(运动的类型、时长与强度)对NAFLD的预防效果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目前还相当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游泳运动对高脂饮食所诱导的大鼠NAFL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以6周龄Sprague-Dawley(SD)纯系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普通饲料对照组(CON组)、高脂饮食NAFLD组(HFD组)、高脂饮食+60min运动预防组(HE60组)、高脂饮食+90min运动预防组(HE90组),持续12周。通过体重、肝重、肝功指标、血脂和肝脂的测定以及HE染色分析评价运动对NAFLD的预防作用。通过免疫印迹和定量PCR测定关键信号通路上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揭示运动预防NAFLD的分子机制。结果:60 min和90 min的游泳运动可以显著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体重和肝重的增加,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血脂、ALT和AST的升高,以及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与60 min游泳运动相比,90 min降低体重更为明显,对NAFLD的预防作用也更有效。在预防机制方面,运动可提高肝脏中Akt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肝脏中AMPKα和PPARα的表达,抑制SREBP-1c和SCD1基因的表达。结论:游泳运动对高脂引起的大鼠NAFLD具有预防作用。AMPKα和PPARα在这种预防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潜在的分子靶点。此外,本研究还为确立合适的运动方案预防NAFLD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_2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表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采用跑台训练方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鼠主动脉M2受体的分布以及运动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和高脂膳食加有氧运动组主动脉M2受体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增加;大强度运动组和高脂膳食组均减少,但高脂膳食组差异较显著.结论 大鼠主动脉上有M2受体分布;大强度运动可使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的表达减少,但高脂膳食对其影响较为显著;有氧运动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和高脂膳食大鼠主动脉M2受体的表达.因此认为,有氧运动可通过迷走神经有效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运动强度对大鼠体重、血脂变化。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C,n=10),低强度游泳组(SL,n=10,初始运动总时间为10分钟),高强度游泳组(SH,n=10,初始运动总时间为45分钟),运动组大鼠训练12周,5次/周,前2周以较低强度适应性训练10分钟,后10周按低和高强度训练;结论:持续12周不同强度大鼠游泳运动,体重和体脂比结果显示:C组大鼠体重和体脂比均高于SL组、SH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从体脂比可以判断,安静组大鼠肥胖程度明显高于运动组大鼠,这可能是运动消耗摄食的能量,使大鼠的体重保持了正常的增长速度;C组大鼠血清中TC、TG、HDL、LDL都发生显著改变,与肥胖大鼠存在血脂异常相一致,肥胖会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的出现。SH组和SL组大鼠血脂含量与C存在差异性,且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12周的游泳运动对改变大鼠血脂的变化非常明显。SH组的血脂指标低于SL,说明持续12周、高强度的游泳运动更能抵抗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