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第一步:讲清"一"(个)、"十"、"百"三个较小的计数单位的实际含义.(1)教师拿出小棒,先和学生一起,一根一根地计数,计满十根捆成一捆.然后再边指(指1O根一捆)边讲边写:10个"一"是"十".(2)教师又拿出10根一捆的小棒,和学生一起一十一十(一捆一捆)地计数,计满10个"一十",捆成一捆.然后,边指(指lO个十根一捆)边讲边写:10个"十"是一"百".(3)教师讲述:计数时,要根据数的大小,采用适合的单位.如,计10以内的数,我们要一个一个地计,这个"一(个)"就是计数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册已学会由1数到20,初步知道10个一是十,以及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识。第二册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认数从20扩展到100,要掌握数位的初步知识。下面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谈点看法。一、100以内的数数和数的组成。学生运用小棒图来数数,形象、直观。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到十,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知道10个一是一个十,再十根十根地数到一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让学生从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掌握这两个单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 1.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个十6个一组成多少? (二)新授 1.讲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①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指出10根是1捆,就是10个一是一十。(板书)问:10里面有几个一?10里面有几个十?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已经积累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意义、顺序和大小。在教学中,教材首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作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作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通位减法的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认识数的组成先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接着出示例1的挂图,教师用铅笔演示,学生跟着小声数: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捆。最后,要成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再数一遍小棒。指导学生摆出11根,并由学生说出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1根小棒里有1个十,1十一,一共是十一,读作“十一”。再让学生分别摆出13…  相似文献   

6.
张垚杰 《学子》2013,(4):26-2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需要让学生经历由"10个一表示1个十"的过程,从而理解把"十"作为计数单位,使他们不仅能读写这些数,而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课堂教学中,通常结合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这样的操作进行教学。情景回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铅笔?生:12,16,20,17等结果。师:我们一起来数以数,1,2,3……10,不多不少,正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课本第二册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编写原则,分成三个层次进行讲解的:第一层,先要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小棒,从二十数到一百,然后,再抽象出“0个一是一十”的概念;第二层,先要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从一十数到一百。然后,再抽象出“10个一十  相似文献   

8.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计数单位“十”是该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作为计数单位“十”的表象性材料——“捆”(10根小棒捆成一捆),既是实物抽象到符号的内联中介,又是多种模式表示数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捆”的教学在计数单位“十”的建立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
认识计数单位“十”的一般过程是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起来,告诉学生这一捆就可以看成一个“十”,这样的认知过程是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很难建立十进制的知识结构。从一张10元纸币到一盒铅笔的10支再到一捆小棒的10根,逐步引导学生感悟“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触摸“十”、运用“十”,探寻记数方法的历史,从而内化十进位的知识,让学生领会“十位”“个位”的含义,使学生的智慧在一个较为宽广的基础上萌生开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1至2页,练习册第1页。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了解计数单位“百”。 (2)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百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教具学具:磁性板,100根小棒,小棒图。  相似文献   

11.
23-8=15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三个环节组成.1.师生各拿出23根小棒(10根一捆,即两捆另3根),完成以下操作和对话.师:23根小棒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生:(摆开并考察小棒后)23根小棒里有2个"十"根和3个"一"根.师: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怎么拿最适合?生:(积极思考着).师:(边演示小棒,边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要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零星的3根不够拿,可先从两捆中拿出一捆,即10个"一"根,与零星的3根合在一起组成(10+3)13根;从这13根里拿去8根,剩下5根;把剩下的捆,即10个"一"根与这5根  相似文献   

1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数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以便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案例一:师:请同桌两人把你们的小棒混在一起,一人数出100根小棒,另一个看他嘴里数的与手中实际拿的小棒根数是否一致。开始。(同桌同学开始合作数数,我也开始了行间巡视,但却发现由于学生准…  相似文献   

13.
10个十是一百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掌握计数单位“十”,认识计算单位“百”;二、能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能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三、初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过程可按以下顺序进行。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听琴声、击拍,集体数数,从1~20,再从20~  相似文献   

14.
几天后,学校要举行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傍晚,教研组长公布了上课内容--二下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我打开教材-看,这部分内容的呈现形式是:复习引入新的计数单位--千.先一个一个地数方块,引出"10个一是一十",接着十个十个地数,引出"10个十是一百".在此温故的基础上,一百一百地数,引出"10个一百是一千".紧接着,教材就安排了做一做,数数的练习.我对教材的第一感觉是:太简单了!这样的数数,孩子们在学龄前就有一定的经验.在一下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对计数单位和数位以及数字的读写,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造成学生"拐弯数"进位一时无所适从.为此,要突破"拐弯数"的数数,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各计数单位表象和各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表象的建立与梳理.  相似文献   

16.
作好准备.先复习好lOO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几十几.反过来把几十几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让学生计算如下四道式题:20+10、14+30、50+12、30-20,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算理.讲清算理.出  相似文献   

17.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18.
一、在观察体验中"看"到数,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  相似文献   

19.
初小算术第五册(暂用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千以内的数和千以内数的笔算全册教材有以下几部分: 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千以内的计数、数的组成和分解、数位、数的写法和读法,为学习千以内数的口算和笔算四则做好准备。开始先用小棒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明确10个百是一千。接着通过例2、例3学会一千以内的计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重视数感的培养小学生在入校时就具备了丰富多样的非正式的数的知识。在这个时期 ,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他们从具备最基本的计数技能发展到更深入理解数的大小、数的关系、数的计算 ,鼓励学生展示和深化他们对数和计算的理解。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 ,我设计了数100根小棒的教学。先让学生1根1根地数 ,数到10根捆成一捆 ,然后10根10根地数 ,一共有100根小棒。从1根1根地数到10根10根地数 ,发展了学生的位值观念 ,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再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后 ,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