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使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让他喝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了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  相似文献   

3.
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谈到拒绝职业倦怠时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  相似文献   

4.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使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让他喝了。“味道如何?”大师问。  相似文献   

5.
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谈到拒绝职业倦怠时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把买回来的盐放入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  相似文献   

6.
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谈到拒绝职业倦怠时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把买回来的盐放入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  相似文献   

7.
上大学时学过一篇英文,大意是一位老师讲述他在教学时的感受,其他模糊不清了,就有一点总是记忆犹新,说他每在进入课室前总是手心有汗,永远感觉没有准备到足够好。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次次如此,如果有督导在就更加如是。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弟子们在浇水时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  相似文献   

9.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下棋高手,教授两个弟子学下棋。听课时,其中一个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有时还能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和老师探讨切磋一番;而另一个则不然,从不认真听讲,总是走神儿,总觉得面前似有飞禽飞过,总幻想何时用飞箭射下飞禽,有时竟还情不自禁地做出拈弓拉箭的动作,虽然老师三令五申,但学生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智者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1.
一位智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2.
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杨雁斌 《师道》2004,(7):23-23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阅读①一个哲学家在旷野里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长满杂草。”②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问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③弟子们非常,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今天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⑤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位弟子,他说:“斩…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一位无相大师,收了两位弟子,一位敏慧,一位愚鲁. 无相大师平常教化弟子说:“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宁做傻瓜.” 两位弟子都谨记在心. 有一天,下大雨,寺庙的大殿好几处漏雨.无相大师呼唤弟子说:“下大雨了,快拿东西来接雨.” 敏慧的弟子提着一个小桶冲出来.师父看了很生气:“下这么大的雨,你提这么小的桶怎么接?真是傻瓜!”弟子听了很不高兴,桶子一放,就跑了.  相似文献   

16.
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 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相似文献   

17.
<正>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枝最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给弟子上最后一课,地点选在郊外一片长满杂草的旷野上。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第一个弟子说:只要有铲子就够了。第二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第四个弟子说:要除掉杂草,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最后,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克服思维定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思路,做到“山不转我转”。一位哲人指着远处的大山对弟子说:“我有办法把那座山移到跟前。”弟子不信,哲人就带着弟子来到山边,说:“它现在不就在我们跟前了吗?”“山不过来我过去”,教学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20.
心灵杂草     
一位智者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不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集来,在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