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少了。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和队的基本知识教育,最近徐州团市委在十月份开展的“人人学队章,争做淮海好少年”红领巾月活动中,要求少先队员人人做到“五知道”:知道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知道队礼的意义是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知道红领巾的意义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知道队的作风是“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知道队的呼号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团市委还特别强调,各少先队组织在开展《红  相似文献   

3.
含于语句中的“知道”一词表示一种主观模态,一般说来它有两种指义:命题指义和操作指义。在下面的四个例句中,语句1和2表达的是“知道”的命题指义,即主体“知道事情如何”;语句3和4表达的是主体“知道事情如何去作”,即“知道”的操作指义。  相似文献   

4.
新编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中的“声现象”是新增内容,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又是重点.按照大纲要求是: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5.
所谓“懂得”,浅的层面是“知道”、“了解”,我们可以称之为“知”;深的层面是“理解”,有所发现,心有所得,我们可以称之为“识”。对个体而言,“知识”就应该包括这两个层面。“知道”是“发现”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连“知道”都不知道,当然就谈不上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洞见”。譬如,如果你真正知道世界上三十二个发达国家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的数量及结构、产业优势、国土面积等等,你就会有许多的发现。你会发现,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着良好的关系,都实行着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同义语;杰出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就曾指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个人主义”三位一体)。“知道”并不必然导致“发现”和“洞见”。从“知道”到“发现”和“洞见”,需要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思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大人们常说,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愁”; 老师们常说,你不上高三不知道什么是“忙”; 师兄师姐们常说,你不上高三  相似文献   

7.
根据考试成绩来排名次 ,已经不是新闻了 ;但根据名次来安排学生座次 ,倒是一件“新鲜事”———至少我是最近才听说的。而且 ,更令我吃惊的是 ,该做法是被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改革举措”推出的 ,理由是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并完善教育竞争机制” !我不知道现在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否真的很淡漠 ,我只知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患有“分数恐惧症”、“名次恐惧症” ,我担心他们现在还将患上“座次恐惧症”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的某些“教育竞争机制”是否真的有必要完善 ,我只知道目前不少学校的所谓“教育竞争”不过是“分数竞…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的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的,任务是艰巨的。面对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改变现状、提高效率的新要求,班主任的负担和压力可能更重。如果学校一味地给班主任增加新要求,只知道在管理和评价中做“加法”,不知道做“减法”;只知道“取”,不知道“舍”,则班主任会在不堪重负的状态下产生职业厌倦,弱化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喷饭笑话     
两个笨蛋父亲教儿子学算术。“一加一是多少?”“不知道。”“两个,笨蛋!知道了吗?”“知道了。”“那么我和你,加起来是几个?”“两个———笨蛋!”7我的第(☆)本笑话书在动物园,女儿忽然叫起来:“妈妈!快看那只猴hóu子,长得好像爸爸耶!”妈妈一听,就训xùn起女儿来:“你怎么可以这么说?!”女儿觉得很委wěi屈qū:“反正,猴子也听不懂dǒng。”小女儿在大声地朗lǎng读。妈妈高兴地问:亲爱的,你在读什么呢?”不知道!”“这么大声地,怎么会不知道呢?”“我的声音是很大,可我顾gù不上听啊!”61顾不上听像爸爸喷饭笑话…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三毛     
<正> 爸爸知道三毛学习不专心,就故意问:“三毛,你们班里谁学习最不认真,最不专心?”三毛说:“不知道。”爸爸说:“我想你是知道的,你想想,当所有的同学都在用功做作业时,谁闲坐着东张西  相似文献   

11.
自己的看法     
佚名 《现代语文》2005,(4):35-35
网友传了一个笑话给我:联合国出了一道题目,请全世界的小朋友作答:“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小朋友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做“短缺”;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请”;美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其他国家”;亚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报上曾经登过这样一段文字:“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只知道让别人为他着想,不知道该为他人着想;只知道爱他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父母也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则这样的笑话:联合国出了一道题目,请全世界的小朋友回答——“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一个国家的小朋友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欧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请”;美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其他国家”;中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隐身人”的故事他是一个神秘的人,曾经“隐身”三十多年。朋友们可以看到他,却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的秘密。后来,他的事终于可以公开了,于是大家叫他“爸爸”,而且是属于中国的爸爸:“中国氢弹之父”、“中国中子弹之父”。  相似文献   

15.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教育家 ,得益于他“每事问”。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一、能够让学生问的尽量让学生自己问  例如 ,学习“认识一位小数”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想知道些什么。有的学生想知道什么是小数 ;有的想知道小数有什么用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读、怎么写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运算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比较大小 ;有的想知道小数与其它数有什么关系……教师…  相似文献   

16.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1 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因素;知道:“做功”与“工作”的区别。 (2)知道正功和负功的意义。 1.2 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a;知道功的国际制单位是焦耳;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a进行有关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外号叫“老迟到”的男孩低垂着脑袋站在门口。大家斜眼偷偷一看,嘻嘻,松了口气。小辫子老师的视线转移到了老迟到身上,谈话照例这样开始了:“你为什么又迟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起晚了?” “没有!”“病了?”“没有!”“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的行为是很不好的?”“知道!”“以后不想改了吗?”“想改!”“那你说说为什么老是迟到?”“好、好像是———走走走走就迟到了。”老迟到努力回忆着说。他想起他走过修车的摊位时,蹲着看了一会儿;走到十字路口时,盯着看了交通警察大约有五分钟;路过一棵大树时,停下来“啾啾啾”学了一阵…  相似文献   

18.
司马心 《新读写》2009,(3):12-12
“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这是一位老人发给我的短信——一个老人能发短信,已经很不容易。这是他的长歌当哭,这是他的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评析     
【翻译】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鱼悠悠自得地游来游去 ,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 !”惠子问 :“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 ?”庄子问 :“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 :“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 ;你也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 :“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吧 !你说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 ,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评析】这是选自《庄子·秋水》中的一则对话录。庄子 ,名周 ,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亨利·福特,大家就知道是那个享誉全球的“汽车大王”。你要是以为咱们班的“福特”和“汽车大王”福特是同名同姓,那可就错了!咱们班的“福特”呀,是一个……看一看,你就知道了。这位“福特”一听到“汽车”二字就两眼放光。一天,我们上完游泳课回来,我指着一辆挺漂亮的车子问他:“喂,你知道这是什么车吗?”真是“鼓槌子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