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洛亚 《考试周刊》2013,(37):145-146
<正>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规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压强的概念和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理解压强概念除了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大小有  相似文献   

2.
"压强差"是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应用得较多的一个物理知识.主要体现在与实验的装置原理或操作原理有关."气体压强"这个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初三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该节教材是前面压力、压强知识的深化学习和理解,是学习后续知识"大气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而"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教学,无疑是搞好液体压强知识教学的重要前提.该实验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只要教师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得当,他能够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物理》第1册第10章第1节.)教材分析:"压力"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概念,而且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物理》第1册第10章第1节.) 教材分析: "压力"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概念,而且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物理中的典型问题不仅是学生巩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载体,也能相应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从一个热学问题的分析、解答和思维总结中,让学生学会此类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和一般方法。"管内水银溢出问题"是研究压强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总结,寻找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生课堂"是一种没有学生,教师在2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课堂.2009年4月初,笔者参加了市初中物理优质课比赛,选题是"流体压强".一、赛前静思有关这节课,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重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决生  相似文献   

8.
陆挺 《物理之友》2020,(3):18-19,22
思维是内在的,可视化是外在的,两者看似矛盾,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引用到教学中?本文以"压强"教学为例,探讨思维可视化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有效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一件有趣的事、快乐的事。以下是本人教学的几点感悟:一、巧借媒体,激活课堂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提出有激发性的、开放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求证知识,分析研究知识,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例如,在《压强》教学时,为了说明压强的概念,我选取了逃生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学习进阶理论下的概念教学,强调让学生的学习经历经验、映射、关联、系统、整合五个层级。在压强概念教学中,根据学习进阶理论分析学情,并设计出相应的五个层级教学,尤其强调学生的前认知与自主建构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程歆 《湖北教育》2023,(5):57-59
<正>《压强》是初中力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建立压强概念时,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如容易把重力等同于压力、对受力面积的范围界定不够清晰、很难将压强的物理意义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联系在一起等。教师可以结合SOLO分类评价理论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为学生搭建思维台阶,有效引导学生构建压强概念模型、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是物理教学研究班(继续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为了将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实效,我们带领学员走出学院,深入中学,联系中学教学实践开展讨论和研究。 “压强”的教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实验演示较丰富、联系生活实践较密切的课。因而,中学老师多愿选它进行公开示范教学。 “压强”是在学生学习了“力”之后引入的,一要明确限定“压力”是指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二是设法引入力在物体上的作用面积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反映在这第二点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教学研究班的学员是有多年教学实践的中学物理教师,笔者组织他们对如何引入“压强概念”进行了一次教学研究活动。首先,由每位学员介绍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如何引入压强概念的;然后,由笔者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提出一堂模拟课,与学员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液体压强是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也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历届中考中,液体压强都在物理考题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也是学生较难解决的主要题型之一.液体压强主要涉及物理中的密度、压力、质量、体积等知识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在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难题有待解决,只有物理教师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液体压强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物理学科概念抽象、规律复杂,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高中阶段更突出。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这些因素无疑给物理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压力比较大。然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物理教学更是充满内涵的艺术。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谈谈体会。1.注重核心概念教学任何学科中概念都是建立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可见概念的重要性。物理教学的根  相似文献   

15.
物理概念是基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牢固的、正确的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面上对物理概念的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较有成效的"实验-探究"概念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理论依据、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将带来的具体优点,并讨论了教学程序,指出了在初中物理中具体是哪些概念适宜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生学好物理的基础。物理概念教学分为引入、形成及深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重要的"发生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在实验探究中形成概念、在对比概括中深化概念,从而让物理概念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中某一点的压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p液=ρ液gh,是密度为ρ液、深度为h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后者是液体表面所受的压强与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在"液体的压强"和"浮力"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纪献夫 《中国教师》2013,(24):55-56
"压力与压强"这一内容既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不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压力和压强"这一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为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灵活运用"压力与压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压力与压强"这一内容的实际运用。一、明确概念压力,即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指向受力物并与受力物垂直(F=PS)。压强,即  相似文献   

19.
王伯财  罗贤平 《考试周刊》2008,(15):169-170
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实验、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等组成的体系严谨、精密定量的科学.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学好、教好物理,首先必须认真学好、教好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中学物理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而其中"探究"一词给物理教师们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如何将"探究"理念运用到物理概念教学中,似乎成为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教学大致有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其中物理习题教学又是重中之重,有效的习题教学可以起到深化、活化知识,巩固概念、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及时了解课堂信息,掌握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意义、作用以及习题教学的种类和方法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 初中物理有许多基本概念(如力、压强、功、功率、热量、比热、电流强度和电压等)和重要定律(如惯性定律、阿基米德定律、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尽管教师把有的概念和定律讲得很清楚,学生似乎也听懂了,但是如果不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他们往往是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