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鑫 《湘南学院学报》2016,(4):42-45,52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当今显学,然而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对大众文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则对大众文化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本文依据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尤其是菲斯克对伯明翰文化研究的阐发,认为大众文化并非是大众盲目接受和消费统治阶层施予的文化工业产品所形成的,而是在对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对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进行"抵抗"和消融所创造出来一种符合大众日常生活语境和自身利益需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依赖于大众媒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研究大众文化,首先应摒弃的是站在精英立场,应打破文化研究的精英立场,消除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国家喉舌、民众依托的大众媒体的自律和责任感,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等精英群体对文化的使命感和创新的勇气和能力都是大众文化走出僵局的支撑。部分大众媒介及部分受众的批判和相应反思正是一股将现有大众文化相关事物走得更好更远的主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媚俗已成为当代消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将媚俗倾向演绎得丝毫不爽.文化媚俗倾向的发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它是在世俗化语境中由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多个原因所造成的一个结果.媚俗倾向被精英主义者视为大众文化的"原罪".在价值论范畴中它是作为一个悖论而存在的,其负面性同其积极性一样显著.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应对媚俗倾向共担责任.大众社会疏于理性思考而耽于世俗欲望的群体心理好尚为大众文化的媚俗倾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证明着媚俗倾向是一种有赖人文精神注入而加以修正的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众文化所持的立场是任何一位大众文化研究论者理论分析的第一起点,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从平民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研究立场出发,凸显大众的主动性、抵抗性,将大众文化文本视为“大众生产式文本”,重视“符号生产力”,强调大众从文化消费中获得的“快感”、“意义”,挖掘大众文化运作中的权力抵抗因素,是对以往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与高教文化的冲突及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是指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以来,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性文化。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迅速占领着中国的文化市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呈三足鼎立之势,甚至逐渐取代了主流文化或精英文化的空间。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有其无法否认的积极价值。它是中国以往的政治文化或启蒙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也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创作向文化产业的转型。这大大推进了文化平民化的进程。如果说,大众文化更多地给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普通大众带来了接近文化的机会、亲近文化的可能的话,那么随着它长驱直入地进入高校,逐步占领高教文化的阵地,它给高教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却几乎都是负面的,也可以说,二者在基本特征上是互不相容,甚至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6.
陶东风教授阐述的中国当代文学精英化与去精英化的历程,是用新的视角重新梳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而文学的图像化现象正是裹挟其中的一种去精英化趋势。两者的思想根源都是消费主义与民粹主义。而两者带来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都是大众文化可能导致的审美趣味世俗化、娱乐化、商业化。并且如陶东风教授所言,还有可能因为文学文化的"繁荣"消费而遮蔽了大众在政治公共领域的冷漠和无力。因此,精英阶层的学者们更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引导大众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性:狂欢化。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下,而以社会主流文化的承担者和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自居的精英文化,已经或正在失却社会导师和中心话语的位置,退守到了边缘地带,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应是两种质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制约的关系。一种健康的多元文化格局应是以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合而成。  相似文献   

8.
世纪末的裂变与反叛——九十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十年代中国,传统美与艺术已经面临无可逃避的挑战,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当代文化产生一种裂变与反叛。曾经活跃于八十年代的文化精英在世俗化的社会进程及其文化观念、美学态度影响下产生多元化抉择。联系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追求,便不难肯定大众文化的世俗精神在转型期的历史意义与政治意义。大众文化的发展是市场化的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9.
2 1世纪是信息爆炸而传统文化匮乏的世纪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 ,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正逐步退出文化舞台 ,代之而起的是以消费主义为主旨的大众文化。从固有的文化形态退化的合理性、大众文化不同于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深层次成因角度探讨大众文化现象 ,同时对文化学术界普遍争论的雅俗之辩提出观点 ,以期寻求对文化消费引导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消解荡涤了精英文化的领地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表达的艺术空间。即大众文化的开放性、宽容性、普适性创设了一种共享文化苑囿,营造了普通大众话语的自说方式和平等的交际氛围。引领着文化范畴的平民化、普及化和民主化,激发了大众群体强烈的参与愿望、期待视野和体验情愫,导致了人的生存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自觉生成并为人类性灵的充分张扬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媒介,从而真正彰显着意味隽永的人文情韵。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的,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勃兴势必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有很多,而政治文化无疑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许多学者关于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的研究中,往往从大众的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并且将大众文化泛化为政治文化。从政治文化的主体产生角度,可以把政治文化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而精英文化对于政治稳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影视、报刊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传媒是科技进步和现代工业发展的直接产物。它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 ,以其受众的广泛性、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化、市场化、世俗化、游戏化等特点 ,凸显大众文化品格 ,要完成其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需以精英文化对其加以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5,(6):46-49
新时期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诗歌依托网络这一电子传媒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鲜明的大众文化属性的网络诗歌,在以日常化书写与娱乐化游戏对传统诗歌进行祛魅与消费的同时,客观上也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及传统精英诗歌的话语霸权,为大众的文化民主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现代性和现代感觉 ,影响着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从表层看 ,大众文化是以商品性、技术性、大众性面貌出现的文化 ;从深层看 ,是大众对日常生活的现代感觉。在本土化的语境中 ,大众文化有积极的意义 ,但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电影并不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的产物。好莱坞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它颠覆了一切深度模式,抛弃了精英文化,而走向消费文化、世俗文化、游戏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的大众化与信息文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接触社会生活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所产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信息文化迅速成形、成长,在人们的瞠目结舌之间,就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信息文化的迅速成长,即作为大众文化的信息文化的迅速成长。任何一种文化的成熟,主要标志之一是其大众性。我们看到,计算机技术已经从80年代的以 DOS操作系统为代表的精英技术、精英文化时期,到了现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建构备受瞻目,且呈多元开放态势。对于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必须兼顾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4种背景,借此推进消费时代文化功能的整体优化。其中,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托多罗夫的“对话批评”为代表的对话主义新思维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提升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湖南电视现象”是指湖南电视在新的体制下所形成的竞争格局,是通过市场运作整合注意力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电视品牌效应,是大众文化潮流和消费时代催生的一种审美文化。从娱乐大众到大众娱乐,湖南电视取得了引领时尚的显赫地位。湖南电视现象的产生有着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虚无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境外媒体文化的影响。其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大众文化迅速占领文化市场。大众文化的渗透无孔不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生活也不例外。如何面对大众文化给语文学习带来的冲击,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一、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的隔膜一直以来,语文教育强调的都是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语文课程被视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承担着传递意识形态的重任。然而,最近三十年以来,大众文化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消解正统意识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推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嘲弄正统的意识形态,以轻松、快乐的原则迎合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