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一名小学老师日前在某论坛发帖称:最近看学生作文,看了半天才看懂,原来“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  相似文献   

2.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老师和家长都看不懂。23日,在《重庆晨报》、《课堂内外》杂志社强强联手打造的2010寒假快乐作文大本营报名处,负责培训的钟老师表示: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现在最流行的网络用语。她感叹:现在学生作文大量使用网络用语,让人阅读困难。  相似文献   

3.
作文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史记",在高考作文中大多学生的文章干篇一律,缺乏个性,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敢直抒胸臆,追求四平八稳,所以好多作文没有亮点,甚至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体验中取材立意,写真情实感,这样才能突出作文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4.
昭然若揭:"揭"是"担"的意思。语出《庄子·达生》"昭然乎若明而行也"。意思是明显的像担着太阳和月亮走一样,形容真相毕露,所有的一切都显现出来,因此,"揭"不可理解为"揭开"。"昭然若揭"理解为真相大白。 信口开河:"河"不为"河流"而是"合"的通假字,"开河"即"开合"意思是"又开又合","信口开河"指不加思考,随口  相似文献   

5.
申延钊 《吉林教育》2008,(16):90-91
场景一:刚上课,"没完成作业的,统统站起来!"这时老师走到某一学生跟前,"又是你,下午把家长叫来!"场景二:课堂中,"Stoptalking!"学生似乎在跟老师作对,丝毫没有停止吵闹的意思。"这课没法上啦,另请高明吧!"学生们哑然,可没过多久,"旧病复发"。不和谐的场景各种各样……试想,这样的课怎么上?怎么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6.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考场作文更是这样,一篇好的作文就需要有精美的语言去扮靓,让人读之如览娇柳,如赏嫩荷,颇感惬意。然而,学生作文要做好这点儿确实不易,在语言文字积累有限的前提下,另辟蹊径,巧妙地使用自己熟悉、时新的语言和文体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时下,"凡客体"走红网络、媒体,甚至见诸于一些报刊、作品,为人们所喜爱、所青睐,且这种趋  相似文献   

7.
(选自《咬文嚼字》第10、11期)一、内蒙古许多城市名含有"浩特"两字,"浩特"是什么意思?答:"浩特"在蒙古语中是"城市"的意思。比如"呼和浩特"意思为"青色的城市","二连浩特"意思为"五光十色的城市"。二、你知道西藏首府"拉萨"在藏语中是什么意思吗?答:"拉萨"在藏语中为"神佛之地"。拉萨的大昭寺供奉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尊佛像是整个雪域人民信仰的中心,因而去拉萨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8.
黄晓维 《生活教育》2014,(9):117-119
正作文成功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词,一是"情感",二是"能力","情感"只能靠"激发","能力"只能靠"习得"。由"技"到"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小用"走向"大用",才是作文教学的"王道"一个故事带来的启发叶圣陶从来不教孩子写作文。他只是让孩子在自己面前念作文,听着听着就问一句:"这儿什么意思?我不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摸索出一套修改模式,将它命名为"导牖修改,激活文字"。"导牖"是引导启发的意思,"修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导牖修改"就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进行点评、修改、鉴赏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内心的文字,写出充满生命力、能够表达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  相似文献   

10.
"作文"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写文章的意思,又着重指学生练习写文章。所谓文章的"文"是指文字,"章"是条理、章法的意思,二者合而为一,这里既有内容的成分,也有形式的成分,所以任何一篇文章也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此,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做到:  相似文献   

11.
孙海霞 《语文天地》2013,(16):28-29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历来讲究"情","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学科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  相似文献   

12.
周雪莉 《辽宁教育》2012,(15):71-7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欲望.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被动的,每进行一次写作文,都是教师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这样实施作文教学,学生感觉写作文就是完成作业,或者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一项任务.学生没有把作文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更没有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写作的热情,没有表达的冲动,没有写作之后的喜悦,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产品".  相似文献   

14.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文章所贵者,"道"也.从孔子的"思无邪"到扬雄、刘勰的"文从道出""文以明道",从韩愈、周敦颐的"文以载道"到今天的"立德树人","道"本"无痕",但"道"融于"文"中,"文"是"道"的物质载体和具体表现,也推动"道"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对初中学生来说,一篇好的作文,是细节和情境的再现,是情感的充分表达与智慧的完整呈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美丽折射,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树立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新一届学生的作文指导,"两条路线"同时推进.一是"作文打假",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滚滚红尘",走进生活.事实上这两件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不走进"红尘","脱假"之后,孩子们就会茫然若失:作文不能胡编乱造了,不能虚张声势了,那写什么呢?怎么写呢?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就是"遇见"和"看见".老老实实地把你所遇见的,你所看见的,你所想到的记载下来就是写作.这一点儿都不难. 可是孩子们觉得很难很难.  相似文献   

16.
时下学校的写作,主要是教师的职称写作和学生的应试写作,都属于"为写作而写作".——谈这个话题,对我而言,真的是很无趣. 每年的江苏省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依例由命题评审专家与参赛选手见面,点评获奖作文之后,回答参赛学生的问题.因为是决赛,所以只要没有违纪,所有选手都能得奖.决赛的两百多名选手,几乎都来自县以上高中,应当说,能得到推荐的都是"写作尖子".可是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发现大量的纸条上问的仍然是高考作文问题.比如"高考作文应当怎样构思","写什么文体才容易得满分","如果写不满800字有什么办法","选材方面有没有什么诀窍"……每次看那几十张纸条,我都不敢相信这些学生是各地作文的"高手",于是便觉得自己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没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校本作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因为各种配套作业的出现,而被忽视,数学学科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本文通过"关注学生生活,设计多元作业","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关注学生习惯,设计养成作业"等方面来解决校本作业所遇到的困境,从而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潜’字的意思和读音。"课堂上,"攀登组"的代表说,"我们是这样记住这个字的:两夫站在日头上,流了三滴汗。"一石激起干层浪,其他小组的同学争先恐后,不甘示弱。"我们认为应该这样记:两人呆在水里一日。""我们认为,‘一日两夫三水’更容易记住‘潜’字。"……这是前不久在随县"十大创新课堂模式"评选活动中的一个课堂场景。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五个生字就这样人人过关了。"像这样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展示的课堂场景,在随县中小学校处处可见。"随县新教育工作室主任张华涛  相似文献   

19.
李丁文 《初中生》2013,(36):62-63
微话题现如今,"代写假期作业"在网络上悄然兴起,所谓的"枪手"大多为大学生。一到寒暑假,"生意"还相当火爆。"枪手们"在网上明目张胆地叫卖:"代写作业可接以下业务:练字帖,抄写答案,原创作文。""作业代写,品质保证,18种不同风格的字迹任您挑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既倡导学生写记实作文,也提倡写想象作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其实就是肯定了小学作文,可以"虚构"。因为"虚构"就是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