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预设,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索学习活动规律的过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预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预设要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生成,善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2.
许少芸 《时代教育》2009,(11):257-257
以预设促生成,以生成完善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数学解题教学实践,对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别具匠心的预设可以促成预设性生成,在课堂中捕捉学生思维的灵动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预设性生成得到升华,从而创设丰实而灵动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而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更有利于师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效的课堂就是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宗旨,运用合理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这对矛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认为预设严谨不一定生成有效,预设不够肯定生成会不足。研究表明,预设是对文本的关注。生成是对人本的关注。教学预设是学习生成的基础,没有好的预设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预设可以让教与学的活动按课前的安排有序地运行,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工作,是对教学的理性的思考和布局。当课堂生成出现时,老师的合理引导,不但能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还能达到尊重学生、保护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预设中体现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把握;生成里反映课堂信息的交汇与碰撞,展现师生的智慧与灵动。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79):84-86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与预设性课堂教学相比,其更强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而并非仅仅关注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果,即更关注学生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参与何种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操作模式缺失的现状,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归纳出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弹性预设,准备有效生成;课堂巧妙激活,促成有效生成;课后总结归纳,升华提炼生成,以此为基础英语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个理论研究和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范例。  相似文献   

6.
黄敏 《考试周刊》2011,(50):54-55
随着课堂互动的逐渐频繁,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强化。然而问题对于文本来说是潜在的,需要我们关注生成。语文教学的问题生成包括教师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现实生成,两者不可或缺。教师的预设生成要确保课堂的流畅进程,激发阅读兴趣和牵引阅读思维走向,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而学生的现实生成则是不确定的,但也是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这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问题生成,并以教学机智引导促成问题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胡志新 《化学教与学》2013,(11):48-49,18
精心预设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会缺乏些智慧与灵气.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让预设与生成两相媲美.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更有利于师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有效的课堂就是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预设是生成的基石,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而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宗旨,运用合理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使科学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46):4-5
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它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反对教师的固化预设,提倡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具有情境性、过程性、创生性三大特征。注重教学的生成性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注重教学的生成性,要求教师要充分捕捉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生成性教学素养,要互助合作,共享生成经验,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过于追求确定性、预设性,而变成一种线性的僵化的流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受到限制,教师的创造性空间也被封闭,其原因是教学观受现成性思维方式支配.应将现成性思维方式转变为生成性思维方式.生成性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过于追求计划性、确定性的现状.注重过程的复杂性,关注师生互动,重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的资源,为师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其实践策略为:充分预设,有效互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过于追求确定性、预设性,而变成一种线性的僵化的流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受到限制,教师的创造性空间也被封闭,其原因是教学观受现成性思维方式支配。应将现成性思维方式转变为生成性思维方式。生成性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过于追求计划性、确定性的现状,注重过程的复杂性,关注师生互动,重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的资源,为师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其实践策略为:充分预设,有效互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2.
岳寒梅 《考试周刊》2007,(12):73-74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但是因为开发或利用得不当,使得这一挥洒学生灵性的课堂资源有可能变成戕害学生思维、荒芜教学课堂的有害生成。本文试图从反思的角度,提出预设对学生发展具有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预设内容时应充分利用文本,采用“挖掘文本内涵法”和“裨补缺漏法”,以实现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掌控。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应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生成必须有足够的"预设"作为铺垫,否则"生成"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思考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具有活力。教师在教学目标、授课操练和检测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好的思维活动以外,还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测的思维活动,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这些生成性思维活动,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在融合中出彩。一、精彩,生成于偶发时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预设造成了严重影响,扰乱了教学秩序,打断了教学过程,破坏了教学节奏。反过来想,如果偶  相似文献   

15.
陈卫兵 《学子》2012,(3):45-46
伟大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育他的学生时,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结论。传统的完全按教师预设实施的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使学生体验到思维的实践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的教案只是课堂的预设,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主体,有着不...  相似文献   

16.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的一种动态活动,这个活动空间是充满互动、多元共生且情况各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重组者,灵活捕捉、发现并运用课堂上善变的教学资源,随机生成个人的课堂教学机智。新课程强烈呼唤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但是,许多教师简单、表面地解读了“生成”,也将“预设”忽略不顾。假如一味地生成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也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必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机智的生成与运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预设性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注重生成性课堂的建设,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因此,教师就需要关注课堂的动态变化,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信任以及理解。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现成性思维方式支配,过于追求预设性而变成一种线性的僵化的流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遭遇漠视,教师的创造性受到限制。问题的解决在于现成性思维方式到生成性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观照教学的必然产物是生成性教学。注重过程的复杂性。关注师生互动、重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的资源,为师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其实践策略为:充分预设,有效互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20.
别文录 《河南教育》2006,(2S):38-39
时下,很多语文教师追求或者苛求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出现“生成”的场面,好像课堂没有了生成,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就不精彩。当然。对课堂生成性的关注;昭示着教师对改革的极大热情,表明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已经向实际课堂渗透,这的确是件令人激动的事。但关键是,在预设的课堂中碰到意外的信息时。教师是否有能力准确地把握住生成的价值;并及时做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