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处世界文化遗产之所以文化价值深厚、"天中"思想突出、儒释道文化并存,且集中分布于此,与其所在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有重要关系。但申遗成功后,随着名气的增大、影响力的提升,游客数量激增、一些非法建设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科学保护和管理,才能使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延续,其所处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  相似文献   

2.
嵩山地区位于华夏腹地,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地之中”。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以降,长期处于全国的中枢地位。诸多的古遗址、古城址和古代建筑,成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缩影;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嵩山地区古文化登上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形成,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时代之早、绵延时间之长、价值之高、内涵之丰富、布局之多样、选址之讲究,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于朝霞 《广东教育》2010,(10):47-49
【背景材料】 2010年7月25日至8月3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在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分别于2010年7月31日和8月1日,先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40个,  相似文献   

5.
“天地之中”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宇宙观,因周公在古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进行土圭测景以求地中而世代相传,在其影响下,一个举世瞩目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形成了,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究其本源,乃在于古台天文观测,登封观星台与“天地之中”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文台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5,(7):39-43
研究游客对旅游服务设施的需求偏好,有助于景区管理者开发和建设满足游客需求偏好的旅游服务设施。通过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游客的旅游服务设施需求偏好的调研,分析游客对旅游功能、演艺项目、住宿设施等方面的需求偏好,可依据不同年龄和消费层次合理布局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深挖少林功夫的文化内涵,增强少林功夫的体验性;深刻挖掘文化背景和艺术魅力,开发演艺项目;把握游客需求趋势,合理布置住宿接待设施类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强调其可持续发展性和参与体验性,注重资源的可解读性、独特性与原生性,挖掘文化内涵,并从旅游功能分区、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商品等方面进行旅游的再开发。  相似文献   

8.
校园环境是大学重要的教育场所,环境设计与教育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个成功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不仅应注重发挥校园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发掘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记忆和校园主体建筑的价值内涵,构建良好的教育人文环境,还要通过对校园古老自然景观的展现、校园历史人物景观的营造和校园历史文化小品的创设,体现其教育历史功能。只有从塑造教育空间环境、构建教育人文环境、再现教育历史环境等方面来表现其文化教育功能,才能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汇于校园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文化范式,强调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是有机的统一;“生生不息”作为生态文明的动力基础,则申明了生命大化流衍的功用和繁衍不已的生机;“天地人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预警机制,则在文化上为引导现代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论导向.虽然上述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传统生态观就能在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登封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非常发达,古代建筑丰富多样,武术文化驰名天下,碑碣众多、书法艺术绚烂多姿。为了更好地开发登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多角度地展现宗教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凸显登封的历史人文文化;研究宗教教义,展现宗教特色,反对极端愚昧的封建迷信活动;保护古建筑等历史遗存,创设优雅的旅游氛围;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文化资源、文化宣传促进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1.
困扰农村中小学“课改”的因素有哪些,出路何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是困扰“课改”的根本原因;教育管理者缺乏“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意识,使教师处于被动的“教研低效”中;而落后、浮躁的人文环境,使教师陷于庸俗化的教研生态之中.欲扭转这一尴尬局面,必须“对症下药”,推行“有效教研”.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城市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社会、经济亚系统的协调发展,而现代生态城市的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城市人文环境。原生理念强调原始、自然和文化积淀,重视城市的历史传承;人文理念强调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的人格本位,实现城市环境对城市人群的良好服务;生态理念则强调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的和谐与协调,追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考释“和谐”字义入手,根据中国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分析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和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找寻其历史文化动因,充分认识“和”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过程中的哲学意蕴与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及建筑的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多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传统村落、生态建筑,是一个地方社会基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这些生态村落、建筑既是社会结构中有生命活力的细胞,又是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中介。如何保持和发扬传统生态村落的本土建筑文化特征,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粹,在不断提高当地民众居住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持续发展。文章结合福特基金合资助项目“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基本理论与典型范例”的研究工作,谈些认识和体验,以及对拟建的几个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文化的培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主要保证,只有全面提高人的公共理性,人们才能建构起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健康生态人格,从而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精神和行为的基础。也只有通过公民文化来充分地培育人的相互协商、真诚交往的精神,社会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狭隘性,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人文环境,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华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共生基点与结晶。中华易德是易经文化之魂。它提倡阴阳平衡,强弱互补,和谐共生的“泰德”,即使国事所需,也不得乱损暴损的“损德”,损上益下,稳固国基的“益德”,以及忠信诚敬的“中孚之德”,精辟深刻,高瞻远瞩。只有承继中华易德传统,开辟“天地交泰,万物通达”的境界,推行损上益下之道,诚信爱民之政,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地处滇中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通海,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杰出人物辈出。这里,受儒家“重礼乐、重教育”文化的熏陶,讲究“天地之和的乐及天地之序的礼”,重视“心动于内的平和与形表于外的礼”而被历史和世人赋予“礼乐名邦”之美誉;这里,世代相传的无数古遗址、古建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三乐境     
哲学三乐境一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享受视界高广的精神优越感。哲学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层次,你登上它的领地,从每一概念范畴原理中,都可体悟天地自然、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物理世情一体的意境,犹如一登泰山而小天下,视江河人物如在画图之中。...  相似文献   

19.
石板房建筑历经多年的历史发展,仍然被部分当地居民延用的一种建筑形态,并构成了我省北部山区的地标性民居建筑群聚落文化,该论文以豫北山区传统石板房民居资源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该地区传统民居资源的特征,多层面深入发掘其自然、人文环境、造型特色、文化内涵等因素,更好的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改善豫北山区人居环境,从而实现新农村民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环境缺席的体育赛事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是当今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重要问题之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人文环境建设应包括生态人文主义、公共理性精神、内在人文素质、行为科学四个基本内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人文环境需要普及化、大众化的建设和开辟社会化人文环境教育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