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的“减负”应该说还只是起步阶段,但在“减负”的时候,必须明确与“减负”相关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与“减负”相关的几个关系。一、“减负”与教育方针的关系建国不久,我国就确定了“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要真正贯彻好这一方针,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德育与智育,或“红”与“专”的问题上,我国大体上走了两个极端,一是重“德”而轻“智”,“文革”时期比较典型;二是重“智”而轻“德”,“文革”结束后一段时间内比较突出。应该说,“减负”有利于全面贯彻党…  相似文献   

2.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3.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教育惩戒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倡导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民主、宽容,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些企业的职工思想教育有点“弱不禁风”,教育搞了不少,就是不解决问题。怎样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使思想教育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本文拟就职工思想教育方法作一些探析。一、变“只讲理”为“理、利并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直接间接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然而,我们有些企业的政工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原则问题重视不够。他们在搞思想教育时,有的只讲“理”,不讲“利”;有的讲“理”滔滔不绝,讲“利”一带而过;有的甚至认为,讲“理”保险,讲“利”危险。久而久之,就在一…  相似文献   

5.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以此来观照今天的学生和教育,使人忧虑重重。学校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不再提倡“寒窗苦读”,推出了“保姆式”的管理,营造了“公寓式”的住宅,提供了“营养餐”,上学放学“专车接送”……家长始终坚持“学而优则仕”和“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变卖家产,甚至卖血,也要满足子女的读书要求。近期媒体披露了西部一大学生的父母四年内卖血总量超过两大油桶,苦撑着送孩子上大学,而该“纨绔少男”在大学校园内以“包工头富家…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教育活动的八年中,陶行知把教育方针升华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把教学的真谛概括为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千学万学,学作真人”;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通过对儿童大脑、嘴、双手、时间、空间和眼睛的六大解放,采取每天“四问”、请教“八位顾问”等方法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此外,还阐发了“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类都是同学”的教育社会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8.
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的提法,指出“做”是“实践”,“学”是认识;“做”既包括动“手”,也包括动脑,“学”不能离开“做”。其次,分析了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各自均为一个整体,两者一起也是一个整体,并且同来源于实践,同植根于大脑,同升华为境界,相交融而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最后,着重提出了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据此提出了:“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职前与后教育培训相互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互相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任务。由于“衔接”与“沟通”的目的,是为人们架起一座四通八达的成才“立交桥”,因此进化论是教育界或是非教育界的人士都十分关注“立交桥”的架设,并且提出很多“架桥”方案。显然,在这座“立交桥”中,普通教育体系中衔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主“桥”已建成,并正在不断地改革完善之中,笔认为,目前“立交桥”最为关键的工程应该是尽快架设成职业教育体系的主“桥”,即建好使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起来的“主桥”。对此“桥”的架设,笔有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教育活动存在着规律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称之为“规律”必须具有一般规律的特质:可重复性、客观性、可预测性;但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目的性、创造性的活动,“决定论”的教育规律的存在是可疑的。“教育规律”的言说,一方面是教育学本身的“科学化”使然。另一方面就是教育规律是“可能”的。认识了“教育规律”的性质,才能深入探讨真正的、具体的教育规律,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从小学到初中,无论哪个学校,实行的都是择优录取制。而江苏淮安的徐向洋却反其道而行之,实行“择差录取”。他创办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成功地使一批批“差生”转优,让他们的家长脸上露出了笑容。徐向洋究竟用了怎么样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使得这些老师的“眼中钉”、家长的“心头痛”、社会的“小霸王”,改“邪”归正了呢?《“差生”教育启示录》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把“废铁”炼成钢的神话奥秘。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分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都应当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玩”的第一个义项就是“用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包含“玩”字的词语,不少含有贬义,如玩弄、玩忽、吃喝玩乐、玩世不恭、玩物丧志等等。大人先生们训斥孩子读书不认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也是“贪玩”。玩,经常遭到口诛笔伐,可谓“罪莫大焉”。其实,只要举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火炬稍加烛照,便不难看出,大人先生们的观点何其片面武断!因为———玩,也是生活,也是学习。吃喝拉撒是生活,穿衣睡觉是生活,因为它们是生活之必需;工作是生活,学习是生活,因为它们是生活之要义。这些,很容易为世…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首先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渗透性”、“隐蔽性”极强的无意识教育是最常用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具有有意识教育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与“无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教育包含知性、率性、养性三部分内容,它分别与人性向着真、善、美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对应并相互交织。知性教育须解决人性之客观性知识和科学性评价问题。率性教育要掌握人性改造是否会于“人道”之标准,使人性之“保赤”与“起伪”达一辩证统一。养性教育必须遵循“近养”、“顺养”两条教育原则。从实现人性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知性教育是基础,率性教育是关键,知性教育与率性教育统一于养性教育。“近养”、“顺养”原则也是完整的人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教育家,其理学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朱熹以“明五伦”为道德教育目的,将道德教育分为儿童、小学、大学阶段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知行合一的践履法、教师的指导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和强调“博学”、“忠恕”、“内省”的道德修养法等,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有不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包括了“校园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校园舆论”等在内的附属于学校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囊括了学校系统的各结构因素,因此,“校园文化”亦即一个学校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李琼 《南昌教育》2005,(7):18-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我在认真学习解读《纲要》后发现,新《纲要》提倡的是:“开放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合作教育”、“生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终身教育”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目前,我们大多数幼儿园还是实行传统式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幼儿园实施课程改革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加大农村教育发展力度的三点建议:(1)借鉴历史经验,面向发展未来,促进人们的认识与行动实现新的飞跃;(2)树立大教育思想,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试行“一、二、三推进策略”;(3)大力弘扬“高质量、平民化”教育思想,充分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把“平民教育”办成“富民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创新教育的思想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实现思想上的八大超越:超越“儿童怎会有创新”的陈腐漏见,超越统一性要求的思维枷锁,超越“听话”的传统误区,超越“单打一”的教育改革思路,超越“囚徒困境”的思想顾虑,超越“假、大、空”的思想怪胎,超越“一切在教”的误识,超越不敢试的保守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