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美国飓风灾害报道中的大特写照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特写--频频出现在重大灾难新闻摄影中 印度洋海啸才过去不久,“卡特里娜”飓风又在八月底席卷了美国南部三个州,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称是美国有史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9月初,世界各大报纸头版以及各新闻网站上的新闻照片多是有关这一灾难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11月10日上海《生活周刊》的《三个奇女子》始,大特写曾在中国新闻业上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在20世纪整个90年代,新闻大特写犹如横空出世的“黑马”,驰骋于大江南北。然而时至今日,大特写显然已风光不再。在很多曾经以大特写而闻名的媒体上,今天也鲜见大特写的身影。作为一种新闻文体,如此迅速地崛起,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界对于大特写文体的界定,至今没有定论。有专家学者将其定为大篇幅的特写,一笔带过。比如蓝鸿文在《绚丽多姿的新闻新样式——三中全会20周年新闻写作回眸》中谈到"新闻大特写"时,只是说:"特写前冠以‘大’字,大概是相对‘小’而言。"1有的侧重其特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的张焱认为:"‘大特写’是运用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具有明显深度报道特征的一类通  相似文献   

4.
李娟 《新闻知识》2002,(1):17-18
什么是大特写?对于这一问题,新闻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一致的说法,不仅在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结论,新闻界从业人员也持不同的态度。大特写曾经被指代具有报告文学意味的长篇通讯报道,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有人说大特写不是“纯新闻”,有人说大特写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新闻”,有人则认为大特写是一种独立的综合文体,甚至也有人认为只要篇幅较长的纪实作品都可以被称为大特写。给大特写下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或许很难,但我们可以从大特写写作上报道上的特色来把握大特写。大特写是深度报道吗?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它又不完…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大特写?对于这一问题,新闻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一致的说法,不仅在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结论,新闻界从业人员也持不同的态度.大特写曾经被指代具有报告文学意味的长篇通讯报道,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有人说大特写不是"纯新闻",有人说大特写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新闻",有人则认为大特写是一种独立的综合文体,甚至也有人认为只要篇幅较长的纪实作品都可以被称为大特写.给大特写下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或许很难,但我们可以从大特写写作上报道上的特色来把握大特写.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五报两台联合举办的上海首届新闻大特写征文活动紧锣密鼓,佳作频见。4月19日、20日在新民晚报大厦21楼小会议厅,上海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编辑记者、新闻大特写作者、新闻教育与科研工作者、读者代表30余人对大特写文体作了广泛研讨,从而将这一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海派”文体──大特写周胜林“大特写”,这个名词,是在上海叫响的;“大特写”,这一文体,是在上海的报坛上走红的。所以,我大胆地写下这个标题:《“海派”文体─—大特写》。尽管不一定确切,尽管有可争议之处,但大特写与上海的关系是无庸置疑的。上海好多报纸上...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海啸新闻图片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映印度洋海啸灾难的让人震撼的新闻图片很多,其中《印度妇女哀悼海啸中死难的亲属》(见图一)更加出色,这幅作品也获得了荷赛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奖。以这位悲伤的妇女为新闻主体的新闻照片还有另外一幅,是发表在土耳其《ZAMAN》头版的《痛哭的妇女》  相似文献   

9.
朱凤鸣 《传媒》2003,(3):49-50
大特写专版(专栏)被众多报刊看作是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的黄金版面。如何采写和编好高质量的大特写,是报刊老总和专、副刊采编人员经常探索的问题。笔者在采编大特写的实践中,注意学习兄弟报刊的先进经验,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注重大特写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特色,把握好大特写的可读性、真实性和政策性,从而受到读者和报刊编辑的欢迎。近两年来,我有20多篇大特写被《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人民日报《大地》及本报的大特写专版录用。其中在《华西都市报》发表的大特写《荒唐的跪灵事件》、  相似文献   

10.
3月20日,北京市记协和《北京青年报》共同组织了大特写研究会,出席的有编者、作者、特邀的老新闻工作者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共三十多人。大家各抒己见,概括起来,涉及五组关系:第一次报道与深层次报道;新闻热点和新闻导向;短新闻和长新闻;新闻与文学;新闻的社会效益和报纸的经济效益。伴随着报纸的扩版和创办《周末版》,“大特写”这一类深度报道的新闻体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在社会上引起良好效应的作品,但有些作品也引起读者的议论。所以,在经历最初的兴奋和一段实践之后,冷静地作一番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座的编者都  相似文献   

11.
张焱 《新闻知识》2002,(1):16-17
要想界定“大特写”的文体,必须先将两个与“大特写”密切相关的概念予以界定,那就是深度报道与通讯。只有将这两大概念界定清楚,“大特写”文体的界定才能成为可能。(一)对深度报道的探讨“大特写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这一判断已为大多数理论界人士所接受。在很多新闻学专著中都将“大特写”归入深度报道的范畴。但是,对深度报道这一概念本身,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深度报道已成为一种新闻文体,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只是一种报道类型或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  相似文献   

12.
晚报新闻时评版 近 两年 ,全 国 报纸 出 现了 一股 时评 “热 , 各家 报 纸 纷 纷 拿出 一 定 的 版 面空 间”给时 评 。一 些晚 报 类报 纸 在注 重深 层 次开发社 会 新闻 的同 时 ,也 想 方设 法最 大 限度地发 挥 时评 的作 用 。《燕赵 都 市报 》、《齐鲁晚报 》、《南 方都 市 报》等在 这 方面 做 得比较突 出 ,也比 较 有成 绩 。 报 纸是 对现 实 生活 的反 映 ,也 是 现实生活 的 写照 。大 千 世界 五彩 缤 纷,报 纸上的文 章 内容 也理 应 丰富 多彩 。新闻 时 评作为报 纸 文体 的一 种 当然 不能 例 外。晚 报…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月5日,星期四。这一天的《镇江日报》上,出现了一个读者从未谋面、完全陌生的新专栏,它以3/4的版面刊登了一篇题为《寻觅,在夕阳中》的报道。大篇幅,大标题,大插图……从此,一篇接一篇被称为“大特写”的报道相继在这个名叫《社会万象》的专栏中出现。如今,它已整整出了100期,走过了两个春夏和秋冬。正如一位读者所评论的,它犹如“一幅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尽收其中,既有喜怒哀乐,也  相似文献   

14.
国际媒介     
整个世界几乎都把记者看作灾祸惨剧和暴力行为的最先反映者,新闻界也往往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对灾害的报道中。本期的《美国新闻人如何报道灾难》中,总结了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灾难和大规模暴力事件报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外部控制的历史演进美国学者BernardRoshco在其《制作新闻》中指出,新闻是社会性的产物,"在这些(媒介)机制中看似独立处理运作的事物,其实都深受外界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国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也不例外,除了要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受到媒介内部种种报道规章的制  相似文献   

16.
传媒动态     
正事件:纸媒成了"纸没",新闻如何阅读?近日《纽约时报》称,美国《新闻周刊》将于年底停刊,彻底转型为数字杂志。未来的数字杂志将改名为Newsweek Global,采用付费模式。《新闻周刊》曾创下全球300万份的发行纪录,是美国政要案头的必读刊物。这条新闻立即引发了人们对纸媒命运的唏嘘伤感和多重思考。搜狐传媒由此在其"大头条"栏目策划推出了专题:"‘纸没’时代真的会来临吗?"本刊选摘部分文字图片,以供业界学界研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韬奋基金会(常驻机构)和上海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新民晚报社、劳动报社、青年报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上海首届新闻大特写征文评选活动即日开始征稿。自从1985年,青年报社首次推出大特写、广角镜新闻大特写这种样式以来,上海乃至全国诸多传播媒介先后采用这种新闻形式来丰富新闻体裁,沟通社会信息。新闻大特写抓住人们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翻开2008年全年的《新闻与写作》,你会发现这一年的中国新闻界有三大亮点。第一大亮点:2008是新闻人吹响冲锋号战胜灾难的一年。在这多灾多难的一年里,年初的南方冰雪,"5·12"的汶川地震……,在这一次次的灾难中,我们的新闻人冲在了最前方。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给全体人民,把中央领导人在前线指挥的情况告诉人民。领袖的泪,和人民的泪流在了一起,心贴在了一起,产生了搬山倒海的无穷力量。人民在灾难面前挺起了不屈的胸膛。  相似文献   

19.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一次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遗漏出来,污染了核电站周围广大地区。对于这一震惊全世界的新闻事件,美国各新闻单位作了大量报道。译在下面的《“秘密会议”记实》原载于1979年4月8日美国费城《问询报》。这篇报道,获得了1980年普利策地方新闻报道奖。《获普利策奖最佳新闻作品选》一书(美国俄亥俄州地平线出版公司1986年版)对它的评语是:“这是一篇叙述性新闻,它用具有揭露性的对话使情节在读者心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条重大新闻可以撞击千万人的心灵,一幅好漫画也能让人百看不厌。当读对着一幅精彩的漫画细细品味时.或顿有所悟,或仅是淡然一笑。《南方日报》漫画版的《每期一品》开辟两年后,引来读的追捧与好评。在如今时评大行其道,各种风交错的新闻纸上,《每期一品》如一掬清水、一枝嫩叶,给翻阅大堆报纸的读带来些许的清凉与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