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软科学》2021,(3):42-48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案例,研究目标公司盈利"含金量",即盈利质量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发现,目标公司盈利质量对并购溢价存在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于外部或内部治理情况较好、偏好高科技的目标公司,以及非机会主义动机、聘请中介机构或签订业绩承诺的收购方,目标公司盈利质量对溢价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收购高盈利质量的目标公司可以明显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信号传递理论的视角研究创新能力强的标的公司在并购中的行为。基于2014—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并购事件,本文以标的公司的专利被引情况度量其创新能力,采用Logit模型检验了标的方的创新能力对其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意愿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考虑并验证了投资风险的中介效应、专利诉讼环境的调节效应,借此从发生机制上系统解释本文的主要发现。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强的标的公司更倾向于签订业绩补偿承诺,且该现象在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的地区更为明显,表明业绩补偿承诺对于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可能更类似“锦上添花”的作用;本文还发现创新能力强的被并购方往往具有较低的投资风险。同时,标的公司创新能力越强,则越有可能达成承诺的业绩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业绩补偿承诺的研究,为业绩补偿承诺的流行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与证据。在现实意义上,本文为并购方识别具有价值潜力的标的公司提供了新思路,即愿意做出业绩承诺的标的企业更有可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也为监管机构合理分配监管资源、维持并购交易秩序并防范重大金融交易风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王大刚  席酉民 《预测》2007,26(2):52-57
资源基础意义上的战略性并购是为了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收购公司进行的差异化资源的平衡。目标公司拥有的某种核心资源或专属资源(firm-specific resource)可以对收购公司的资源产生强化和弥补作用。本文的研究检验了1999至2004年近6年中国上市公司之间发生的并购事件,通过对比分析并购之前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三年的财务特征发现,在并购目标的事前选择中,业务增长能力强的收购公司偏爱盈利性和财务流动性好的公司,财务流动性强的收购公司追逐高业务增长的目标公司。实证结果部分支持了战略性并购的观点,同时也指出战略性并购应是公司未来并购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陈玉罡  陈文婷  李善民 《软科学》2012,26(12):117-121
在对2000~2008年136个发生了收购行为随后控制权又被易主的上市公司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控制权市场的惩戒作用能起到一定效果,控制权易主能够改善价值毁损的状况。控制权易主之后5年,价值毁损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劣质收购公司控制权易主后的价值毁损改善程度比非劣质收购公司大。控制权易主后的价值毁损改善程度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I0001-I0002
在连续做出收购索爱50%股权、将电视业务一分为三的两大重大资产重组后,日本消费电子巨头索尼终于交出了一份比预期还要糟糕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22日,针对盛大公司前一周宣布收购新浪19.5%股份,新浪(Nasdaq:SINA)采纳了一项股东购股权计划。这项计划规定,如果有外来公司增持新浪股份或者准备收购公司,新浪将增加流通股数量。如果该计划被触发,权益持有者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新浪的普通股。近20年间,  相似文献   

7.
汪蕙 《华夏星火》2016,(3):68-71
2月17日,停牌已半年之久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抛出了资产购买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杨凌本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本香农业”)70%股权,初步拟定的价格为6.16亿元. 在国内成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里,本香农业是少数几家尚未上市的公司之一,且生产标准化程度较高,自然早已被业内多家公司盯上.此次交易方案的公布,不仅让本香农业站到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上,也将公司创始人燕君芳推上了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交易完成后,燕君芳仍将持有本香农业剩余的30%股权,继续带领公司瞄准更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 《内江科技》2006,27(5):32-33
随着股权激励在西方国家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开始尝试这种激励方式。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近五年的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各项业绩指标相关性,以及高管人员持股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所有者,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层收购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使委托者和受托者合二为一,形成一致的经济利益目标函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要求递延支付银行高管绩效薪酬政策这一事件窗口,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外部融资依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债务融资渠道受阻后,会更加依赖股权融资的方式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提高了企业创新水平。在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受到管制后,相比于国企,非国企的创新水平通过股权融资得到显著提高。此外,上市公司对创新能力较强公司的收购也是其提高自身创新水平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