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做人贵在品,为师重在责。黄宗羲在《续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而非师矣。"而今,道之广闻,业之专精,学生有惑而不愿解,亦非师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  相似文献   

2.
和老子相遇     
今天,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春秋时期,想看一看当时的世界。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围着一个老人,倾听他讲话。我好奇地走了上去,只听那老人讲道:“道可道,非常道……”咦?这话好像是老子说的,莫非这个糟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  相似文献   

3.
倾听的力量     
“等我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一个男孩子!”我那四岁的孙女宣布道。她没有理睬她父亲脸上露出的关切表情,平静地咬了一口比萨饼。  相似文献   

4.
林滨渤 《科教文汇》2008,(11):16-17
"亲其师而信其道",欲使学生信其道,教师必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之亲其师。而要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之正道,辅导员要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林滨渤 《科教文汇》2008,(31):16-17
“亲其师而信其道”,欲使学生信其道,教师必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之亲其师。而要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之正道,辅导员要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袁宇宏 《科教文汇》2007,(12S):59-59
课堂设疑是教师运用疑问诱导学生定向地或发散地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设疑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细心研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大方面来阐述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有关内容:一、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3)通过问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通过设疑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二、课堂教学应怎样设疑:1)设疑贵在“准”;2)设疑贵在“精”;3)设疑贵在“活”;4)设疑贵在“趣”。  相似文献   

7.
<正>黄宗羲在《续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而非师矣。"而今,道之广闻,业之专精,学生有惑而不愿解,亦非师也。作为教师,只有处理好细节才能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从事美术教学多年,我深知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只有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思维、想象,才能形成对对事物轮廓的具体印象,从而丰富大脑的储存,形成具体而精彩的联想,从而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所绘事物。  相似文献   

8.
张金华 《科学大众》2014,(1):47+15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即教师的真正本领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大胆的革新,改进教法,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主动、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儒学人文精神的化育之道—“仁、义、礼、智、信”是人的内在超越的根本之道,作者认为,大学人文教育中应当以儒学人文精神的内在超越之道来丰富其教育内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大学教育中注意启发学生的内在自觉,唤醒学生的内在生命,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践行,追求德性的圆满。  相似文献   

10.
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的我,听说报社要组织去江西三清山游玩,心中很不以为然。不过听说三清山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三清"就是指道教的玉清、玉华、玉虚三位神仙。而我对道之祖宗--老子始终有着极大的兴趣。"道之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千年老道",怎会有如此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存在之家,因为作为道说的语言乃是大道之方式。"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这是从海德格尔思想经验中开启出的一条通向存在的道路。本文着眼于海德格尔关于作为"道说"的语言阐释,就《庄子》的"语言"世界进行追问,以期寻探那条作为"大道之方式"的"语言之路",亦即存在之路。  相似文献   

12.
好奇心     
《科学与文化》2010,(11):36-36
<正>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咝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景德名瓷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作为语言文字的学科,难免枯燥乏味,探索乐学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尝试着从四个方面让学生体验学语文的乐趣:一、了解汉字的故事;二、让学科互融;三、建立阅读激励制;四、上好综合实践课。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猩猩不服调教那只猩猩很聪明,学得非常快。每次我和福伯格到莱森的营地。他总是把自己毛乎乎的学生牵出来向我们炫耀一番。福伯格不喜欢,我也一点不喜欢。我们告诉莱森自己的看法,他总是大声嘲笑我们。你们这两个傻瓜!”他叫道。“你们这两个猪脑袋!等着瞧吧!皮耶·莱森教授和他训练有素的猩猩将每星期赚600000法朗!”这畜牲不知  相似文献   

15.
生命乃教育之原点,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才会点燃学生那旺盛的生命之火;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可能换来学生那充沛地生命激情。语文教师只有凭着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搭建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平台,学生才能在此平台上建构自己的生命格局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廉锋 《世界发明》2011,(4):30-31
作为一个职业威客,彭宏涛的个案很“励志”,在她看来,“做威客贵在坚持,做全职威客贵在坚持与自信,做成功的全职威客贵在坚持自信与良好的心态!”她回忆起4年的设计路:从不识威客、不识设计到在中国最大的威客网猪八戒网上排行前十,也曾有过榜首的辉煌!“这就是一种成功吧,可真的只是多了一些坚持而已:在别人退缩时我在坚持,在别人怀疑时,我在坚持;在别人抱怨时,我依然坚持,就这么简单!”只要秉承认真的态度、坚持和信心,威客的大门同样会为你敞开。让我们来看看她的威客经历,  相似文献   

17.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一次习作。习作要求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老师写一封信。批完46篇作文,我发现本班只有17%的学生能够在信中诉说真情,大多数学生的书信内容空洞,语言不够朴实真切,甚至有做作之感。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关注读者;关注细节;关注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致凯恩     
普希金 《知识窗》2011,(2):35-35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相似文献   

19.
孙邵玲 《科教文汇》2008,(28):114-1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学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教师不宜以讲课为专务。教师指示必须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此之弗得或得之而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叶老师还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人更深。”这是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的经典繁琐.机械语文的课文分析这一教学模式一直未曾得到根本改变,尤其缺乏一种动荡血脉.流通精神的大气魄。而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正是冲击传统教学以调理气脉.使之具有生命力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设疑是教师运用疑问诱导学生定向地或发散地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设疑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细心研读教材,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大方面来阐述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有关内容:一、设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3)通过问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4)通过设疑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二、课堂教学应怎样设疑:1)设疑责在"准";2)设疑贵在"精";3)设疑贵在"活";4)设疑贵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