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届舞蹈大赛首次引入秧歌专场,最终山东海阳大秧歌以其恢宏磅礴的表演气势、古朴豪放的表演风格、浓郁厚重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荣获"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这次秧歌大赛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秧歌这种民间文化的传播现状,引发人们对秧歌这种民间文化的关注。山东秧歌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当前大众传媒时代如何借助媒介进行传播并使其自身焕发生机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电视媒介对山东秧歌这种民间文化的传播与建构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普通话与方言之争看构建和谐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菁 《青年记者》2007,(2):61-62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多元的时代,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多种不同形态文化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社会环境当中,并享受着它们所带来的知识和愉悦。在现实中,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而多样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然而,近一两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广播电视播出语言的通知,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关于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的讨论。这个事件反映出,当今在由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的大众文化语境下,民间文化遭受漠视的事实及其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在对该…  相似文献   

3.
媒介技术与中国民间文化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技术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经典相声段子与时尚都市漫画的结合、传统剧场表演与网络推广营销的探索……一桩桩传统民间文化与媒介技术结合的案例似乎都表明,媒介尤其是新媒体,能够成为传统艺术复兴的可能.本文将对这一命题展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罗俊 《大观周刊》2012,(4):25-2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更是一朵绚丽的奇葩。遵义民间文化丰富多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世界各民族文化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碰撞,中国自身文化的发展,由此这种文化也发生了具有时代性的式微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动漫是一门颇具有时代气息的综合艺术,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结构中最深层、最稳定的部分,不仅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生活价值.二者在幻想思维的同构基础之上,共同凸现出奇幻与超越的审美特质,在审美价值上也具有一致的寓教于乐和大众娱乐的取向.探讨“传统与时代”的结合问题,研究如何集历史的馈赠与现代的恩宠于一身,对动漫艺术的创新和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与媒介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是由西方的media literacy翻译而来的,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1997年,中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卜卫女士在其《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媒介素养一词,  相似文献   

8.
当前,传统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的种种困境和危机。其生存境况日益受窘迫。产生于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民阍信仰在这个高度蝶介化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海峡两岸关于妈祖信仰的“媒介化”传播为例,深入分析了传统民间信仰能够适应当前的时代语境、能否有效传播并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档案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间文化处于濒危的现状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特殊作用三、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档案的必要性民间文化传承人在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在民间文化师承断代严重、濒临灭绝、急需抢救的情况下,寻找民间文化传承人,为其建档,并运用数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民间传承人图文影像档案数据库,使优秀的民间文化存活下来,传承下去,弘扬开来。这对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传承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是摆在文化部门和档案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当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以保护社会记忆为己任的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媒介变革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二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媒介,即媒介的融合与裂变。引起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充分认识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它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也将对现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们的社会顺利地进入信息时代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下称全书)大理分卷和宜昌分卷的先后面世,无疑是国内出版界的一桩盛事。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部分,此事的意义,早已超出了文化的本身。世间举凡伟大的文化,都来源于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伟大的,但它又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12.
刘琼 《东南传播》2010,(7):11-12
在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媒介可信度"与"媒介公信力"概念混为一谈,这种情形直接影响到了该领域的研究深度。本文在分别考察上述两概念的基础上,再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中国的"媒介公信力"与"媒介可信度"概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合,前者比后者指涉范围更广,且通常采用定量方法加以测量,而后者则同时采用思辨和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游走在理性与想象之间,在关注媒介技术和形式的同时又与时代保持了一种批判的距离,创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思考.文章从媒介思想的角度切入分析本雅明的著作,包括他对媒介革新和人类感官之间的联系、媒介技术与新公众主体的形成,以及媒介实践在意象、技术与身体空间中是如何展开等问题的探讨,尝试勾连起本雅明生命中的重要思想结晶与其在媒介学术研究之间的价值,理解本雅明的研究对当今媒介的影响,从而将他的独特思想应用到当前媒介现象的解读中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9,(9):11-16
媒介问题正在成为传播学的核心问题。处于智能媒体时代的我们,依然面临着麦克卢汉之困惑,即何为媒介。通过与麦克卢汉的断片式的对话,本文对"万物皆媒"、"看门狗"隐喻和"媒介物种"隐喻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平台媒体兴起的今天,只有从时间-空间转化的角度,从媒介整体关系的角度,从媒介元资本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审视媒介作为一种力量,如何型塑当下的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司局级干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信息来源倚重电视与报纸,他们在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上形成了电视第一、报纸第二、网络第三、广播第四的模式。在媒介认知上,他们重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与引导公共舆论的功能,推崇电视与报纸的强势舆论监督,但同时认为舆论监督的总体力度应该加强,传媒对重大突发事件应该进行全面真实的报道,多头多层管理对新闻传媒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新闻媒介对普通民众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媒介评价上,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首选电视,认同我国媒体的公信力正在下降的观点,并认为导致我国媒介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虚假新闻增多、内容低俗化、重大新闻有所隐瞒,认同阅读党报的人越来越少的观点,其大多数对禁止超女等娱乐选秀节目不反对、不支持;在媒介期待上,他们认为我国新闻媒介最应该加强的方面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客观报道,希望新闻媒介首先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持续报道社会问题以提供决策参考、发挥预警功能,进而使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蛙》是莫言成熟的民间书写的重要体现。莫言通过对高密民间传统手工艺——泥塑娃娃的演绎,使《蛙》这部小说具备了厚重的人性内涵与广泛的世界意义。"泥娃娃"是《蛙》的主旨升华的点睛之笔,是莫言借助传统民俗讲述民间生活并以此关怀人生的利器。莫言立足高密,积极地从高密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创造了"高密东北乡"这一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文学王国;与此同时,他对民间文化的重塑和再造,使传统的民俗具有新的审美境界和精神蕴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媒介与怀旧"研究是跨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分布在传媒研究、记忆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本文将媒介与怀旧研究置于更为广泛的媒介记忆研究范畴中,在梳理现有理论取向和局限的基础上,追溯"怀旧"概念的起源、情感表征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以不同"媒介"实践的类型为划分依据,将媒介与怀旧研究分为作为中介化的媒介怀旧生产、物质性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决定论”是对媒介环境学派(Media Ecology)最流行的评价。本文从厘定概念入手,以文本研究和思辨分析的方法,探讨媒介环境学派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和“技术决定论”之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对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媒介素养与媒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媒介素养越来越被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及其未来发展的走向正在面临着一种潜在的困惑和危机。本文将根据英国电影学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