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试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乞丐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芳  王保庆 《天中学刊》2006,21(6):45-51
乞讨现象在当代愈演愈烈,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和短期行为,而是应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事关全局的社会问题。树立、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并设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解决的途径,应包括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可分为治本阶段和治标阶段,即可分为治本之策和治标之策。  相似文献   

2.
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就开始了对东方尤其是古老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传教士的活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发生在山东的“曹州教案”(又称巨野教案)就是典型的外国资本主义以教案为借口达到其侵略目的的事例。  相似文献   

3.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理念的天空,也不能埋头于那些量化细节和教学管理条规的修补。解决目前在教学计划、质量标准、教师评价制度等关乎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仅有院校治标是远远不够的,尤其需要政府治本,调整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最重要的治本之策是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遴选校长,给学校充分的、法治化的、可以落到实处的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4.
四省区高考改革新方案试图解决两个带有普遍性的基本问题,由于存在认识误区,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防止学生可能偏科,应该通过会考来解决,而不能将会考功能纳入高考之中。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观评价方式会带来三大问题,宜慎用。对此,治本之策是建立校际竞争机制,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治标之策是尽量以客观考试取代主观评价,主观评价成绩只能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反腐败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根本指导思想是反腐败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端正党风是反腐败的切入点,查处大案要案是反腐败的突破口,反腐败既要有治标之举,又要有治本之策,要标本兼治,要依靠监督机制,走群众路线,同各种腐败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医患双方的相互不信任、政府维稳体制下的选择性执法以及患者维权途径的不畅通等导致了近年来医闹现象层出不穷。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医患之间容易产生摩擦,但是采用医闹的方式解决医患纠纷,不仅有违法治,而且对医患双方都无益处。如何杜绝医闹现象的发生,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只有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医闹现象才能真正得以消除。仅强制性地将所有医疗纠纷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会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而使医患双方能够发自内心的相互信任,则是避免将医患纠纷发展为医闹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乱收费问题探源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义务教育乱收费的界定及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认识乱收费的成因,针对产生义务教育乱收费的直接原因,可以采取加大经费投入、变软的预算约束为刚性约束、均衡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化解巨额债务、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制约等治标措施;而进行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治本之策。根治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思路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住房短缺成为工党政府面临的最严重的内政问题之一。安奈林·比万接管住房重建事务后,采取"短期治标"与"长期治本"相结合的措施,缓解住房压力。治标办法是应急之策,治本措施是住房重建计划的主体。在推进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原材料供应短缺制约了建房的速度;"汇兑风波"及其造成的经济问题,导致英国财政缩减对住房建设的支持。即便如此,比万主持的住房重建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解决了英国战后住房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治本     
去年冬,少数高等学校发生了学潮。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应从中总结经验,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所谓治标,就当时来说,要将学潮平息下去,以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局。所谓治本,就教育工作本身来说,要从中吸取教训,既要改进高等教育,因为学潮发生在高校,集中暴露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严重性;又要改进整个教育,特别  相似文献   

10.
计玲凤 《中小学电教》2009,(12):133-133
<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治理已经发生的污染代价巨大,而治标还需治本,根本还在于防患于未然,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家园。作为教师,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从屈原的宗教信仰入手,结合他的生平和作品《离骚》来探讨屈原性格的成因.由于信仰追求,屈原有着与众不同的高寒的理想和激越的感情,尽管他在现实中追求受挫,但他依凭信仰对理想锲而不舍.正是这种宗教信仰的原动力使屈原一生孜孜不倦的追寻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元代统治者采取优容的宗教政策,使诸宗教得以广泛地传播与发展。在那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身于答失蛮(穆斯林)之家的萨都剌,与佛教的禅宗、律宗和藏传佛教等名僧及道教的正一派、茅山派等名道士频繁交游酬唱,其中不乏富有诗名的释道名流。其倡和诗章不仅是宗教人士与文士阶层之间交往互动结成密切友谊的颂歌,也是释道二教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反映。与此同时,萨都剌在亲密接触僧道的过程中不免受到浸染,其人生志趣和诗歌创作也表现出禅思和道趣。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晚年在山东度过了六年金之官员被羁管的生活。后又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山东之间。在山东,他与东平行台严实父子、冠县令赵天锡结下友谊,与羁管在山东的金末文人相互唱和,友情深厚。他创作了大量诗文,记叙了齐鲁山水之美和金末元初山东社会景观,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他的游历对战后文物的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统筹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破解二元结构,有利于增强整体实力。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如经济发展水平失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不协调问题。统筹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统筹空间布局、发展特色经济,以缩小发展差距等“六个统筹”。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运动期间,袁世凯履任山东巡抚后,为求安内抚外,对内震慑弹压义和团、劝谕教民反教以遏制混乱,赈灾抚恤以安定民心,参与互保以免受联军涂炭;对外保护洋人、教堂以杜绝口实,抚恤赔偿教士教会以消除后患,与洋人谈判据理力争以维护权益,妥善处理了山东境内的民教冲突与中外交涉事宜。作为肩负守土之责的封疆大吏,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袁世凯对形势的认识和应对举措,稳妥适当,尽职尽责,总体上有益于国家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6.
杜仁杰是金末元初山东文坛的领袖,他在诗、文、曲诸方面的创作实绩既有对"以诚为本"的唐宋诗风的实践,又有对通俗诗风的尝试,体现着元初东平地区诗风的变化,甚至促成了元初诗坛新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悲剧带有必然性质已经在古今视域融合中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从阐释学的角度讲,屈原的悲剧实质是一种存在悲剧。他用个体存在的毁灭作为代价向人们揭示了生命内部所有的尖锐性、复杂性、荒谬性,以及生命存有的整个重负。究其根源,屈原准宗教性的知性思维方式与他悲剧的诞生不无关系。所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屈原带有意志性质的存在悲剧还应从他"国身通一"的思维切入,以屈原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关怀为视角,才更有利于对屈原的悲剧作出人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清兵在山东的杀戮在幼年孔尚任心中留下了阴影;孔的父亲的言传身教、族兄所讲的血染诗扇的故事唤起了他的民族情感;各地反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任职淮海期间的所见所闻滋长了他的反清情绪;儒家“仁政”、“爱民”、“夷夏之防”思想促使他反清,而作为清朝臣子,他又必须忠于清帝,又不能反清,这一矛盾使他的人格处于分裂状态。孔尚任不满“现实自我”,在《桃花扇》中,他分裂的人格合一于理想,化身于老赞礼等爱国者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19.
屈原在“至终不被省纳”的流放生涯中,曾在湖南桃江生活了约七年的时间。细考屈原在桃江的行踪,以及桃江的山水风物民俗和屈原的诗章,当可肯定《九歌》中的多数篇章是屈原在桃江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20.
李佳白是活跃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著名传教士。他与袁世凯相识于维新时期,视袁为维新人士,格外推崇袁世凯在新政中的政绩。袁世凯积极拉拢传教士,向外界昭示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获取列强的支持。李佳白则极力支持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并为其专制行为和复辟帝制辩护。李佳白与袁世凯的关系折射出庚子事变后中外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传教士对袁世凯和辛亥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