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相似文献   

2.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年.这一年的七月十六,他第一次泛舟赤壁.因这次夜游赤壁,便有了一篇震古烁今的名文<赤壁赋>.<赤壁赋>成了我们认识苏轼的一个窗口,而"客有吹洞箫者"之"客"也成了解读苏轼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4.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的初秋。他与朋友贺舟在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  相似文献   

5.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又在十月写下了后赤壁赋,从而使他的词文创作达到了辉煌的巅峰。一赤壁(这里姑且不论嘉鱼赤壁还是黄州赤壁),是三国古战场。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战役,经过这次大战...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可以说它标志着宋代散文赋的最高成就。此赋写作者于元丰五年一次游玩黄州赤壁的情形。元丰五年是作者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他在黄州所作的诗中曾经痛楚地描写过这一时期的心情:“我滴黄州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作者把精神寄托于山水是会这样做的,但在《前赤壁赋》中把江水、清风明月写得富有诗情画意,主客谈话话充满哲理,似乎与当时的心境有很大反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近读苏轼的一篇承笔短文《李委吹笛引》之后,似有茅塞顿开之感。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来到了黄州,带着满心的疲惫和创伤。刚刚经历的“乌台诗案”中,苏轼饱受了一番折磨和凌辱,现在他真的很需要休息。不过苏轼没有沉沦下去,而是从痛苦走向了旷达。从他的大量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转变过程。的确,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其中尤为突出者,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的结尾说:“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个充满诗意的句子。虽有…  相似文献   

8.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国家在定员官吏之外设置的闲官。苏轼被贬黄州的诏令明文规定,“不得签书公事”,“使思过而自新焉”。这对满腹经纶、立志“兼济天下”的苏轼来说,不啻一种更沉重的打击。传说黄州是当年火烧赤壁的古战场。苏轼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彩绝伦的散文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气势磅礴的千古绝唱。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选编了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亦选入第四册读本。笔者拟对苏轼此时期的思想感情做些探究,以期…  相似文献   

9.
程旭东 《现代语文》2013,(12):61-63
宋词十大名篇中,位居综合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难怪胡仔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七月苏轼游赤壁,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10.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11.
《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流放黄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彷徨,行动上不自由,精神上孤独苦闷的时期。然而苏东坡毕竟胸怀旷达,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在老庄佛禅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富有哲理,凝聚着非常深沉和丰富的人生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依从南宋傅藻的观点,认为此词为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后继《前赤壁赋》而作。比较《念奴娇》词和《前赤壁赋》描写的情境,二作当不可能因同一次赤壁之游而作;词中对英雄人物的热烈歌颂和“人间如梦”的人生悲慨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此种强烈情绪必因一非常事件之触发。考北宋史实,元丰四年十一月宋师“灵州溃败”,可能这正是本词创作的原因。因苏轼得到宋师失败消息当在该年十二月中下旬,故本词亦当作于是时。另本词的词牌、词题、词句以及形象的塑造和谋篇布局中都暗藏玄机,这些都为元丰四年说之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3.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14.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15.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  相似文献   

16.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分别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七月既望”)和同年十月十五日(“是岁十月之望”)舟游赤壁,并各写下了一篇《赤壁赋》(被后世称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为秀丽的赤壁增添了文学色彩,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传世经典。那么,两篇《赤壁赋》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17.
《前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所作,因其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这篇为《前赤壁赋》。全赋文字优美,将写景与抒情结合,寓哲思于写景叙事中,是古代辞赋中的优秀之作。同时《前赤壁赋》中蕴含的关于人生和自然的哲理以及苏轼乐观豁达的态度对于当代人也有着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元丰二年 (10 79年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 ;次年 ,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从此开始了他坎坷的政治生涯。政治上的失意 ,精神上的苦闷 ,使得作者对世事的认识更加成熟深刻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也获得了更大的丰收 ,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文 ,《前赤壁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教学此文 ,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蕴含于文章之中的三美 ,即“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一、情感美优秀的作品总是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 ,我们常常为之陶醉 ,为之激动。捧读苏轼的《前赤壁赋》 ,我们感情的脉搏总是会自然地跟随着作者情感的脉搏一起跳动。…  相似文献   

19.
文豪的道具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 ,被公认为是豪放词的一颗璀璨明珠。但人们对“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朗赤壁”一句常有不同的看法。高中课本第六册对“故垒”的注释为 :“黄州古老的城堡 ,作者推测为古战场的陈迹。”如依其注 ,既然作者认为黄州是古战场 ,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也就信以为真了。然而 ,笔者对此持相反的看法 ,试就教于同仁。苏东坡此词写于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 ,携友泛黄州赤壁矾归来后 ,时年 4 7岁。他是站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塔尖上的奇才 ,2 1岁时便中进士。而 2 0多年后 ,这位文学泰斗不会不知道真正的赤壁古…  相似文献   

20.
<正>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但即兴偶感,随性为之,却颇为人所喜爱。全文抄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