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在退位减的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比较多。如何防止发生计算错误,我们引导学生将珠算退位减法的口诀进行“改革”,运用到笔算中,把珠算、笔算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概括了“少一得九,少二得八,少三得七,少四得六,少五得五,少六得四,少七得三,少八得二,少九得一”九句口诀,经试验效果较好。如“43-26”,口诀为“少三得七”,因为被减数个位3比减个位6小3,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与原来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13,个位13减去6得7,即43-26=17。再如“61-37”,口块为“少6得4”,因为被减数的个位1比减数个位…  相似文献   

2.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计算方法,有助于拓宽思维、发展智力。这里向同学们介绍几种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做减法时想加法做退位减法时,利用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关系,逆向思考,采用加法来计算。例计算12-8=□,先想:8+□=12,因为8+4=12,所以12-8=4。要掌握这种算法,一定要熟练进位加法,不然,加法想错了,减法也跟着错。二、用“破+法”计算做退位减法时,因个位不够减,可先从10里面减,剩几再和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起来。例计算14-8=□个位4减8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用剩下的2再加个位上的4得6,…  相似文献   

3.
这一节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例3、例4是讲退位减法,主要解决“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例1、例2是讲不退位的减法,主要讲“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由于学生在前一节学会了笔算加法,对于对位和从个位减起已没有什么困难。但学生在做退位减法的作业时,一般说来,要比学习前三节时出现的错误多:有的在退位以后十位数相减时,忘记被减数应减去1;有的会误算成不退位减法,个位从减数里面减去被减数;有的在做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时,会发生乱用法则的现象。因此,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教材为了使学生不致忘记从十位退了1,特意设计在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上面点一点;为了  相似文献   

4.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由于思路不同,便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教学方法。常见的有如下三种:1.破十法。即十几减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10减去减数中的几所得的结果,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几,所得的数就是计算的  相似文献   

5.
“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的教学内容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步骤,突破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懂得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23-8”。教参的要求是抓住“退位”问题讲解:个位上3减8,不够减,应从十位上退“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13减8得5;十位上2退去1得1,合起来是15。为了实现教参的意图,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课始,教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23-2,学生很熟练地答了出来,教师随即将减数“2”改为“8”,问小朋友:“23-8=?”小朋友无法回答。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减数‘8’比被减数个位上的‘3’大,怎么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课堂教学很快进入下…  相似文献   

7.
超级退位     
今天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例题是:507-348———学生尝试计算后,基本上能较为清楚地说出计算过程:“个位上的7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而十位上的是0,又必须向百位借1作为10个十,再从这10个十里借出1个十到个位。”接过孩子们的话茬,我自然而然地揭示课题:“像这样被减数中间有0的版式,计算时……”多数学生均无异议,可有一个学生却突发奇想:“老师,既然十位借给个位的1也是从百位借来的,为什么个位不够减的时候不直接向百位借呢?”我一时也很惊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作十……”,不是在以前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时就讲得清清楚楚的嘛!这个不安分的孩子,怎么想到要“越级”相借呢?心里虽有一点“疙瘩”,但我还是决定听听其他孩子的看法。“我觉得像这种情况是可以直接从百位借1的。不过借来的1拿到个位上要作为100个一,和个位上原来的7加在一起是107,再减去8得99,但是不能在个位上写上两个数字啊,这99里面的90还是得进到十位上。这样,十位上的0也就成了9,算出来的结果和原来的退位方法结果是一样的!”又一学生说。此言一出,众多学生鼓掌欢呼。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如此“越级”退位,没想到经过这样分析,也是理...  相似文献   

8.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119页的内容,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屏幕显示:333-122 师:请同学们笔算这一道题。师(学生笔算并对正答案后):谁能改变被减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使它成为一道连续退位减法题?(闪现中的虚线框,帮助学生明确编题要求。)学生分4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并汇报改编结果,教师按顺序排列板书:①311 ③301 -122 -122②310 ④300 -122 -122师:请同学们根据退位减的退位法则笔算以上四题。(①②题学生能顺利笔算,而③④题有些同学计算出现错误。)师:当被减数个…  相似文献   

9.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甲、教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乙、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退位减法思考方法。丙、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认知十几减几时,个位不够减可用十位上一个1作个位上十个1来计算。这种减法叫退位减法。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做减法想加法和破十法。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相似文献   

10.
连续退位减法是万以内退位减法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透彻,计算正确、迅速,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我在讲435—356这个例题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20以内的减法题目。接着提问:几个1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有几个百?一百里有几个十?十里有几个一?然后,请三个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做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个位上的同学拿5根筷子、十位上的同学拿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中,‘算减想加’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因为它既能凸显减法的意义,很快算出退位减法的差,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有教学参考资料如是说,新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也是采取“算减想加”的方法教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可是,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接受情况又是怎样的?“20以内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当学生学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后,笔者在两所中心完小的一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参加调查的82个学生中能用“算减想加”计算出16-9=7的只有25人,而用“破十法”即10-9=1,1+6=7计算的有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9.51%。  相似文献   

12.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1997年苏教版教材是用“做减法想加法”这一教学思路贯穿于整个教材,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2002年苏课标教材增加了“破十法”来解决退位减法。对于这一改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教材从还原论到系统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范本”,应该站在最高的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学进位加法过程中体现了“凑十法”这一教学观点,教学退位减11-9,苏教版教材让学生去想9 ()=11,把退位减法还原到做进位加法上,教材体现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6道退位减被机械地还原到35道进位加,这是典型的还原论。新的苏教版新课标教材把进位加法看做系统,利用“凑十法”进行教学,无疑学生会在头脑中把加减法建立成一个有序的知识架,“破十法”可以解决因为忘记加法而不会计算减法的局面,笔者用这两种算法对不同班级进行教学,学“破十法”的班级有70%会独立做32-9,学“做减法想加法”的班级只有50%能独立做32-9。可见“破十法”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大有益处的,苏教版教材的改变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二、教师是教材的挖掘者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剧本”,不同教师对于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科书上是这样教的: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前两步学生易于做到,而第三步,学生计算速度慢,并且容易出错。教学时,教师如何来点拨这一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呢?我认为,利用补十数,变减法为加法,能提高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速度和准确率。一、认识、熟记补十数所谓补十数,即是当两个加数的和是10时,则称其中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的补十数,简称补数。如:1的补十数是9,2的补十数是8,…,9的…  相似文献   

14.
谈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刘诗传(东乡县杨桥中心小学)小学教材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传统教法的计算法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法则的后半句“在个位加10再减”这就把原来的“几减几”变成“十几减几”在事...  相似文献   

15.
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此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中‘,算减想加’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因为它既能凸显减法的意义,很快算出退位减法的差,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有教学参考资料如是说.新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也是采取“算减想加”的方法教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可是,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接受情况又是怎样的?“20以内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当学生学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后,笔者在两所中心完小的一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参加调查的82个学生中能用“算减想加”计算出16-9=7的只有25人,而用“破十法”即10-9=1,1 6=7计算的有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9.5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7岁~12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在具体的运算阶段,儿童可以根据具体的事物或表象进行逻辑分类,或认识事物之间的一些逻辑关系.这就是说儿童已经超出了知觉的限制,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可逆关系,但是这种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由此可见,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于用“破十法”算20以内退位减法便不足为怪.因为,在一年级上册学生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况且对“分与合”的学习都是借助于...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退位减法”一节中规定:笔算减法要记住三条,其中第三条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我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除了让学生学会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由于粗心大意会经常看错题目或算错结果,这样就有了一些关于计算出错的题目,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解这类题目呢?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几类:一、题目中出错误解这类题,要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顺着“错误条件”,认真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例1小亮做减法计算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8,把十位上的0写成6,这样计算的差是203,正确的差是多少?分析: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8,被减数增加了:8-3=5,十位上的0写成6,被减数增加了60,这样错写的被减数比原来多:60+5=65,根据差的变…  相似文献   

19.
我的新发现     
于逸凡 《辅导员》2009,(17):7-7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一张关于减法计算题的试卷。好多题目,算了一道又一道,又来了一道,“21—19”,用“被减数”个位上的1减“减数”个位上的“9”不够减,应该向十位上的“2”退“1”作“10”,再加个位上的“1”变成“11-9”得“2”,好烦!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计算连续退位减法2000-538时,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计算403-127,已初步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我就放手让学生试算,再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讲解他是怎么算的。一切顺顺当当、风平浪静。接着让学生分析今天学习的2000-538有什么特点。学生小飞第一个发言:"连续退位减法。"学生小纯发表了她的意见:"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学生小宇接着说:"这道题像你昨天说的,有三个'穷光蛋'。"(注:前一节课学习计算403-127时,学生形象地将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喻为"一般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