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年,父亲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喝喝茶,看看文件,翻翻报纸,写写字,这是父亲曾经很向往的悠闲的日子。然而不久,父亲就被这种无所事事的悠闲击败了。在这种悠闲之前,父亲的心中曾经装满了千头万绪,我记得每年年三十的年夜饭,父亲都要打一圈电话:煤气供应如何,水电供应是否正常,交通是否无事。然后他才能轻松地坐下来和我们一块吃饭。父亲分管的单位很多,那些单位就是他心中的一艘艘的船,每艘船的出出进进全都装在父亲的心里,每艘船的分量就像一副担子压在父亲的肩上,在他看来那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父亲的下属的眼里,…  相似文献   

2.
精品导读     
《甘肃教育》2014,(22):128-128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洛温(美) 内容简介:在书中,洛温详细剖析了美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并对教科书中的谎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展示了历史的生动性与复杂性。他从前哥伦布时代着笔,涉猎重建、海伦·凯勒、第一个感恩节、梅莱大屠杀等多种人物与事件,对现有的教科书提出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批评,对美国历史进行了令人着迷的重述,指出了美国历史应该如何以及能够如何向美国学生讲授。作者认为,爱国主义是谎言的主要温床,为了宣扬爱国主义,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不惜“肢解”历史,英雄化历史人物,从根本上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遗物     
刘立新 《南昌教育》2005,(B09):41-42
乔迁新居的前一天,我和妻跑到乡下,在老屋里收拾东西时,在抽屉的一个角落里蓦地看到一个用报纸包得方方正正的纸包,虽然放在很少拉的抽屉里,竞还是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土。打开报纸+原来是父亲的遗物——一本方方正正的工作手册。睹物思人,我的眼眶潮湿了,父亲虽然离开我十七个年头,但我心中是多么地思念他啊!  相似文献   

4.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探讨的是过去,这个过去是现今的源头。学习历史就是将我们自身的生活与过去相连接,是今天与过去的对话,养成我们的历史意识,从对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反思中,形成正确分析、看待历史和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是否有利于这个历史课程核心目标的实现呢?现仅就新教科书课思考题的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一角度,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皱纹也美丽     
“开饭喽,”父亲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 “我还有几题就写好了。”我一边埋头写作业一边说。 父亲啥也没说,只是走到一边,捧起报纸来看。说是等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程勤华 《师道》2008,(5):59-59
我曾经以为我是懂父亲的。 父亲的生前好友庄伯伯给我寄来了一份报纸,上面有他写我父亲的一篇文章。当我把那篇文章一字一句读完后,我流下了愧疚的眼泪,原来,我不懂父亲那么多。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的女儿也上学了,每当我“教育”她的时候,她总是表示出不满。我在反省自己行为的同时,常常想起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我的父亲早年也是一位小学教师。我从小学到中学,每次做家庭作业时(尤其是做数学家庭作业),父亲总不忘问一句:“这些题你会做吗?”如果会,父亲就不让再做,并说:“重复有什么意义,只要方法会就行了。”他鼓励我多看一些书报,如《鲁迅在广州》、《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等,后来家中仅有的书看完了,我把目光又转到家中四面墙上糊的报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家屋内四壁墙上的报纸我都读遍了…  相似文献   

9.
这样的遗嘱是否有效编辑同志:我父亲生前立有遗嘱,将他个人所有的8000元存款及私房3间分配给我兄、姐二人,而以我在工厂工作、有固定收入为由,取消了我继承其遗产的权利。父亲去世后,在继承父亲遗产问题上,我与兄、姐产生了纠纷。我认为,父亲立遗嘱时未征求我...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因此,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此历史学者袁伟时曾提到.对历史教科书而言.比掩盖真相更可怕的是让学生放弃独立思考,而这恰恰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最大弱点。  相似文献   

11.
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与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内容的具体化 ,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之一。因此 ,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反映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速度是否正确、合理。当前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改革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需深化。在这一进程中 ,深入了解各国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既能为解决我国历史教科书中诸多问题提供借鉴 ,又能更好地为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服务。国外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基本特点由于教育和国情不同 ,当前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别。从…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科书中是否要引纳大量的历史文献原始材料,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尤其是是否要把相互“对立”的材料以及史学界对历史的争论意见引入历史教科书,目前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意见和做法。1994年9月,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召开的“第二次中德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1986年的洪水吞噬了堪萨斯州上近千座的农场,可父亲却告诉我说,根本没有人会关心的,水淹农场的事最多只会成为报纸的豆腐块新闻而已,因为报纸还要报道那些更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报纸     
父亲:"今天的报纸哪去了?"儿子:"我裹垃圾扔了。"父亲:"我还没看呢!"儿子:"有什么好看的,尽是  相似文献   

15.
"骄傲事件"引出启发教育一个星期天,肖骁哲高高兴兴地挥着一张报纸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把报纸拿给父亲看:"爸爸,我的文章见报了!班主任李老师表扬我了,还奖给了我一支钢笔,说我是全班第一个在报上发表文章的同学。"其实,父亲肖毅已经看到,  相似文献   

16.
杨思军 《历史学习》2003,(12):27-28
作为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和工具恐怕莫过于历史教科书了,它也是高考命题的基础。这里就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教科书编写的质量问题。编写的是否科学,是否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等等问题,不过这是编者的职责和事情。但另外一个问题是:当我们的学生手里拿到一本精彩的教科书时,还必须学会怎样阅读教科书,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对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知识的掌握,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对如何阅读历史教科书这一问题作些粗浅探讨,以供师生商榷。要学会如何系统阅读历史教科书,一…  相似文献   

17.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改革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编历史教科书中近现代史内容的变化马执斌为了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下面,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近现代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怎样调整、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努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那是一个十一二岁小男孩的眼睛。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作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盒给他吃吗?”但父亲冷漠地摇了摇头。之后的一天,当其他孩子散去后,我突然看到父亲对那个站在窗外的孩子招手示意。男孩进来了。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可以为我到隔壁的报亭买一份报纸吗?”孩子点点头,很快,他就把报纸买回来了。这时,父亲微笑…  相似文献   

19.
自历史学科在晚清成为中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门独立的课程以后,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民国时期便日新月异,而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教科书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趋于多元。章节体、大小字、前言与课后习题,以及史料与图表等的普遍运用,奠定了我国现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形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德就两国地理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互评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王民1993年6月,国家教委历史、地理教科书代表团访问德国,在德国北部的不伦瑞克市格奥尔格──艾克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参加了第一次中德教科书会议。作为中方代表,我在会议上作了“对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