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新构架,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新探索,亦是未来育人方式转变的新方向。在“五育融合”实践中,教师是直接的承担者,其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五育融合”的育人实效。通过对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实施“五育融合”存在现实困境,教师对“五育融合”的认识有限导致概念理解偏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致使“五育融合”实施困难,缺少外部资源支持限制“五育融合”落地,“融合育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难以引领“五育融合”的深化。为有效推进“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应活化教师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认识,建构面向“五育融合胜任力”的研修机制,打造“五育融合”的协同工作系统,全面完善“五育融合”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五育融合”指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五部分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强调立德树人,即立足“全面发展”重视德育,着眼“立德树人”窥见情感教育,从情感教育角度推进五育融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以“五育融合”理论为背景,实施古诗词情感教学,然后在情感的加持下达成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宋闽莉 《教育》2024,(10):57-59
<正>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成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五育融合”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适时了解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一种有效反馈。小学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教学,进行科学的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五育融合”教学简述  相似文献   

6.
王蕾  曾晓燕 《中国德育》2023,(24):68-70
<正>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促进“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落地见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东莞外国语学校以“活动育人”为着力点,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五育融合”校本课程实践的基本范式,为“五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体现了教育对人才的培育目标。“五育”融合要求学校和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更新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文章从理念引领“五育”融合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探索“五育”融合路径两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实践策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学生自治的整体性、情境性、问题性以及自主建构属性与“五育融合”的指向高度契合,但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实施对这方面的关注都很匮乏。学生自治中本身含有五育的内容,同时学生自治中的美德培养、思维培养、情感培养、自主培养又为“五育融合”提供了方向、方法、情感和能力支撑。“五育融合”视域下,学生自治存在如下问题:效率主义导致“融合”目标的偏离,浅表化运作导致“融合”深度的缺失,学生生存惯习导致权力思想的萌生。“五育融合”视域下,学生自治的发展建议:大力开展学生自治,为“五育融合”提供实践场域;大力建设学生文化,为“五育融合”提供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版课标正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阅读所组成的、能够更好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活动,能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下进一步达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五育融合”,即德智体美劳五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五育融合”关键是要下沉到课程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的目的。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活跃的关键时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五育”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与辨析,  相似文献   

10.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作为新课改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战略,其主要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强调按照相应的学科逻辑,设定科学的五育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高度关联,从丰富的高中物理教学素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元素,渗透五育内容,促进五育与物理课堂的深度融合,在正确认知高中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基于此,分析“五育融合”要求与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的融合策略,提出物理课程实践中教学活动渗透美育、劳动教育、体育、德育的方针策略,最后总结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全面育人目标,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五育融合”整体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五育”并举,教师在把握整体育人的完整性、复杂性和生成性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爱阅读、善阅读是实施五育融合整体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教育者可以阅读、融通五育培育要素,蕴德智体美劳等育人点于学生阅读实践的深刻体悟中,让学生在基于阅读感知、理解、思辨和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五育协同转化与整合。  相似文献   

13.
“五育融合”作为一个新议题,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与高中地理课程相结合,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五育”之间的关系,对高中地理“五育融合”课程资源进行探索,加强对研学旅行资源、乡土教学资源、社区教学资源的开发,从中挖掘“五育融合”的育人资源,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下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论题之一,“五育融合”的研究多聚焦于其发展脉络、价值路向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透视现实,应加强关注“五育融合”的内涵。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以“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为分析框架,能够建立“五育融合”内涵的逻辑架构。以此为基,可以从政策落实、协同生态、教师培养、课堂教学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优化“五育融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脑科学的逐渐成熟为探析“五育融合”“劳美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由此,基于科学用脑的理念探究“五育融合”的价值意义,即“五育融合”有利于促进大脑整体、协同、科学、优质发展。探讨五育融合视域下劳美融合,可以借助劳动教育锻炼大脑的审美系统,涵养学生的愉悦感、舒适感、归属感、尊严感和崇高感,通过阶梯性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更深理解和实践细化,一方面彰显了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追寻,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活动整体育人功能这一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五育”融合教育面临并举之难、融合之难、评价之难。破解“五育”融合之难,就必须建立“五育”融合之序。作为对教育整体育人价值的遵循和追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系统落实涉及多个方面: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实现对“五育”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教育改革为途径,培养“五育”融合思维,实现教育过程的“五育”融合;以评价优化为导向,实现对五育融合的价值引导;以课后服务为补充,实现“五育”融合教育影响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熟,依托“五育融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方兴未艾,贯穿“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程初步生成。当前“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依然面临教育生态紧张及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导向游离、协同治理机制不畅等新困境,还需从重构学习生态、打造协同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和推进智慧教育等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18.
赵红梅 《江西教育》2024,(19):58-6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五育”融合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五育”融合是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构教学理念,探寻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探索,促进学生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形成。本文基于“五育并举”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五育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正逐步从探索走向成熟。本文从语文教学改革融入“五育”的必要性入手,探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包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为目标创新课程体系,以“五育融合”为理念探索育内融合、育间融合、跨育融合、跨域联合等课程改革方式,以期就自身实践经验对相关教育界或学术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