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月我应邀在《中国青年报》上写了题为“你知道正版光盘的收藏价值吗?”的文章。盗版光盘当时就很猖獗,我认为“打击盗版,宣传正版”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盗版光盘与正版光盘都有使用价值,但正版的收藏价值是盗版光盘所没有的。 当时我想,邮票有收藏价值,图书也有收藏价值。电子出版物是青年人创作的高科技产品,也蕴藏着非常大的收藏价值。如果着眼于光盘的使用价值,那你得买电脑。但如果你考虑它的收藏价值,甚至可以没有电脑,只买光盘。而光盘的收藏价值一旦被认识,相信在技术上一定有人去钻研正版和盗版之…  相似文献   

2.
宝贝没留住     
可恶的盗贼偷走了我的收藏,也偷走了我对收藏的兴趣 大约七、八年前,我忽然对宝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前,我以为珠宝是与虚荣,庸俗连在一起的,那时我想,任何饰物,只要在外观上美观我都会喜欢,为什么非宝石不可?为什么要人为给宝石划上差距悬殊的价值等级?然而收藏经历给我教训说:永远不要对自己不明白的事物给予狂妄的否定。 并不是所有外观美丽的东西都值得佩戴,宝石的价值也不是人为刻划的。事实上,人造的水晶比起天然水晶可以纯净悦目得多。然而正如一部流行小说虽然可能赚取我们很  相似文献   

3.
我收藏的邮品不多,也很难说被我收藏的这些邮品究竟具有多少收藏价值。若干年前用来收藏的邮品是很紧俏的,后来的情况不一样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邮品好像并不怎么紧俏了,这几年还听说有些邮品更是大掉身价。正因为这些原因,对于邮品,严格一些说,实际上我是但收不藏的,凭邮卡从邮局取回邮品后,在家里随手一放,并不在意它们日后真的会不会“升值”。但其中有一帧首日封,我却是十分珍惜的,一直保存得、或者说是收藏得很好。因为,就是这帧首日封,与其说是让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那还不如说是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星期天,我最喜欢的去处是文化市场古旧书摊,这是因为一可休闲,二可觅“宝”。某大学一位教授曾说,前苏联40-50年代出版的马列著作中文版译文比较准确。前不久在书摊上发现了列宁的《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和《列宁文选》两卷集,分别是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48和1950年中文版,有收藏与研究价值,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上述两种著作连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也没有收藏。  相似文献   

5.
在欢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的大喜日子里,全国各地的集报活动再度升温,数以万计的集报者纷纷致电致函中国青年报社,要求收藏7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作为历史性纪念,一批幸运者得到了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徐庆祝签名的这期报纸.这一现象表明,报纸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所谓报纸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即报纸具有能够收集保存,使其继续存在的功能.不言而喻,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新闻信息的收集和储存,以丰富自己的信息库.因此,报纸的收藏价值就成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践证明,哪家报纸的收藏价值越高,哪家报纸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同时,增强收藏价值也是报纸扬长避短,增强新闻媒体竟争力的需要.广播最大的优势是时效快捷,电视最大的优点是声图并茂,杂志最大的长处是内容丰富,而报纸最大的特点是便于收藏,反复阅读,长期使用.报纸欲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取胜,必须扬其保藏价值之长.增强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已成为报纸提高宣传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报纸新闻宣传的收藏价值的大与小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主要取决于报纸新闻作品的“五性”,即重要性、权威性、实用性、史料性和独特性.重要性.报纸记录的是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越是重大的新  相似文献   

6.
李丽 《贵州档案》2000,(5):23-24
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 ,众多的收藏者面临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 ,由于没有必要的保管条件和缺乏专业知识 ,导致了收藏品的退化甚至变质 ,也有的因为收藏不当造成破损。现在许多拥有收藏品的家庭都在为自己所收藏的传家宝的保存而发愁 ,于是四处打听 ,寻觅有没有保管条件优良的国家专业收藏馆 ,然而令人遣憾的是迄今为止全国似乎还没有这一项为民服务的业务。再据国家有关部门在这些年的档案征集、文物收藏的工作中发现 ,为数不少家庭的收藏品中 ,不乏价值很高的物品 ,如名人日记、信札、手迹、照片、录音、录像、字画等 ,但让人感到遗憾和痛惜…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44):52-52
云茶印象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与电影《亮剑》投资人蔡伟杰先生交谈中,蔡先生表示:“我是做文化产业的,一件收藏品的文化含量很重要,我一直在收藏茶壶,我收藏的茶壶一般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有独特创意的,比如有一把吴扣华的壶,现在就值几十万元,但一直苦干没有好茶来匹配。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学位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源,但我国没有对本科生学位论文做出统一的收藏规范。作者根据工作经验,从本科生学位论文的收藏目的、收藏范围、收藏原则和收藏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因编辑《奉贤收藏》一书,笔者结识了区内一大批业余收藏爱好者,他们节衣缩食,将收藏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当数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区收藏协会理事邵根才先生。因为他的收藏极具史料性,他的整理和保管也令我这个从事档案工作近20年的人  相似文献   

10.
因编辑《奉贤收藏》一书,笔者结识了区内一大批业余收藏爱好者,他们节衣缩食,将收藏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当数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区收藏协会理事邵根才先生。因为他的收藏极具史料性,他的整理和保管也令我这个从事档案工作近20年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因为收藏而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邵根才先生几十年来,无论身在何处,处在何种岗位,对收藏始终痴心不改。目前他已经收藏了10大主要类别的藏品3万余件,涉及古书、钱币、字帖…  相似文献   

11.
"金书"之忧     
近日,在上海,一些出版界人士呼吁取消"金书"的书号,以防止图书庸俗化趋向.<东方早报>报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名大量制造"金书"完全是个借口,"金书"在本质上与"金牛"、"金马"、"金元宝"没有区别.上海市收藏协会一位专家认为:"金书"的核心价值并没有超出其材料价值本身,在收藏界"金书"也并没有形成一个鉴赏、消费市场,购买"金书"的主力人群在企业家中,其作为礼品的价值远远大于作为收藏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金书"之忧     
近日,在上海,一些出版界人士呼吁取消"金书"的书号,以防止图书庸俗化趋向.<东方早报>报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名大量制造"金书"完全是个借口,"金书"在本质上与"金牛"、"金马"、"金元宝"没有区别.上海市收藏协会一位专家认为:"金书"的核心价值并没有超出其材料价值本身,在收藏界"金书"也并没有形成一个鉴赏、消费市场,购买"金书"的主力人群在企业家中,其作为礼品的价值远远大于作为收藏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物是一种价值物。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价值。按文物的性质来区分大致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等。我们在工作中把他们统称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正因为文物具有这些价值的规定性,博物馆因而蒐集、收藏它。然而这并非博物馆工作的目的。博物馆是一个以收藏、研究、陈列文物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万凌云 《出版参考》2005,(1X):20-20
近日,在上海,一些出版界人士呼吁取消“金书”的书号,以防止图书庸俗化趋向。《东方早报》报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名大量制造“金书”完全是个借口.“金书”在本质上与“金牛”、“金马”、“金元宝”没有区别。上海市收藏协会一位专家认为:“金书”的核心价值并没有超出其材料价值本身,在收藏界“金书”也并没有形成一个鉴赏、消费市场,购买“金书”的主力人群在企业家中,其作为礼品的价值远远大于作为收藏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听超凡音质 听超凡音乐的两个必备条件是:正版唱片和高级音响设备。用古典音乐发烧友的话说,流行音乐没有正盗版之分,要欣赏古典音乐,只能购买正版盘。有收藏价值 品质优良、包装精美的正版盘,将来会升值;可是盗版盘,多是些质量差的粗糙品,根本不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电台到现在的上海东方电台,我做“广播人”已有九年。在1995年,我与一档有趣的节目结缘:收藏。因为是在素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工作,又时不时地与各位收藏大家频频交往,所以人家总是忍不住问一句:哎,金亚,你收藏什么?我一无财力,二无时间,就是有些收藏爱好,在“大家”面前也是“小打小闹”,就总是随口笑谈:我呀,收藏“声音”呗! 1996年,我采访《上海浦东》邮票的设计者之一张安朴先生时,结识了他的儿子——一个胖乎乎的小画家张乐陆(小家伙也已设计了好几套邮票并发行)。没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古吴轩出版社出了一本好书——《叶圣陶书影》。这是一本早该编辑、出版的书,但一直没有。当我知道此书出版消息后,赶紧寻找,可惜在北京没找到。近日苏州友人送了我一本,得以观看叶先生那些珍贵编著的书影和拜读冯斌先生那些“收藏小记”。  相似文献   

18.
马未都说他很幸运能成为一个收藏家,并且赶上了好时候:在他开始收藏的时候,文物都不值钱。一个碗3块钱,他写一篇小说能挣好几十块钱,够买好多碗了。搁在现在,就是写一本书也未必能买回一只碗。“我的年龄段卡得可丁可卯,我21岁‘文革’结束,1980年我25岁。25岁到35岁是我狂收暴敛的10年。这10年古董价格长时间是谷底,没有什么起伏,持续的时间特别长。比我大的人,‘文革’前章乃器这些藏家,让人整死一半,比我小10岁的人等他们有能力的时候,这些东西都贵了。”在物求人的年代,马未都收藏了不少好东西,在人求物的年代,他已经不怎么收藏了。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8月 ,《中国档案》发了我篇短文 ,题目俗了点 ,叫“拿片落叶当馅饼卖”。当时只是觉得把鉴定后应销毁的档案 ,一把火给烧了怪可惜的 ,把“待销卷”塞进麻袋 ,长期蜗居库房一角 ,也不是个办法。我想 ,为什么不能将“待销卷”中的一些有个体收藏价值的东西 ,用拍卖的形式进入民间收藏序列 ?碰巧《北京青年报》刊出的一则消息给了我谈论的由头 ,又碰巧青岛市档案馆的一位作者在撰写的文章中提到了民间收藏爱好者在青岛市档案馆的“待销卷”中挑取一些印花税票 ,于是我就写了该文。文章发表后三个月 ,回应文章同时刊出三篇 ,一篇顺着讲…  相似文献   

20.
我收藏大铜章,入门也晚,也没有鲜明的主题,被行家看来是“杂乱无章”。尽管如此,我仍乐此不疲,数年来,收集到了不少国内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与某一历史人物的大铜章,使我在玩赏中陶冶了性情,在寻觅中也增长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