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中学教育力图塑造现代化的人,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忘记了语文教学所承担的人的总体素质的培养的任务,而有意无意地将育人精神和教学方法割裂开来。语文被混淆于数学、物理、英语等其他学科,语文作业仍囿于“今天做明天交”的模式,其评价的标准也以“对”“错”而论,与其他学科无异。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对语文的应用、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无法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本文提倡语文应当经常布置长期作业,即教师为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方法和资料,使学生们在…  相似文献   

2.
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途径是具体的课程教育。语文课程育人立足于语文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来具体地育人。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从语言的内容确定的教育不属于语文教育,必须是实现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教育才属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不能继续高喊“进行人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怎样实现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培养目标,在具体培养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的过程中育人。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多情”,是适应语文新课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养”的要求。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包含着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的情感,渗透着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多情”的语文教师,才能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遵循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而且,语文学科具有特殊性,即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责无旁贷地要比其他学科甚至政治课承担更多的德育教化任务。语文教育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还必须教学生“做人”,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更必须培养学生“成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化教育,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心灵的养成是文化熏陶、文化积累的结果,是书化的结果。语文教育就是要习文悟道,以文育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周敬山 《江苏教育》2023,(30):22-23
学科德育促进了学科教学形态的改变:德育从“课外”走进“课内”,学科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从“分离”走向“融合”,教师从“专人”走向“人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化对学科教育属性的研究,加强对学科德育与学科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其他诸育的融合关系的研究,将价值观引导和必备品格培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在“跨学科综合育人”“跨学习领域全面育人”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语文教学要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品味、领悟,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在“育人”方面,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主要因为我们通常讲的语文是母语学科,母语交际几乎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指导学生学语文,实际上也在教育学生如何生活,这就自然而然地做了一些“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担负“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技意识,培养科技能力”这一教育使命。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加强科技的自我教育,培养科技意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能力培养应从基础抓起,语文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 础.所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提高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蔓 《四川教育》2023,(2):15-16
语文学科具有学科育人的天然优势。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最重要的“锁钥”是构建情境场,引导学生汲取知识、发展素养。具体方法为:创设学习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发现知识情境,搭建活动载体;引入认知情境,内化育人内容;建立应用情境,迁移所学知识。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从“学科教学”跃升为“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多元人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朝鲜族语文教学不仅要突出学科特点.更应该重视育人功能。朝鲜族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朝鲜族语文丰富的人文性给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学生对朝鲜族语文资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必须重视朝鲜族语文的感化作用。”由此可见,育人功能是朝鲜族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在朝鲜族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鲜明个性、具有综合信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多元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实验修改版 )》的“教学目的”中就明确规定 :“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名师于漪也以“人文”释语文 :语文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那么 ,该怎样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人文有关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400万,其中高职高专学生960多万。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特点,在继续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从能力培养、人文教育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创新,发挥学科在育人中的重要、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就是培养人。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担负着育人的重大责任,语文教师应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将德育无卢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怎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渠道。  相似文献   

16.
卓林林 《四川教育》2023,(Z2):45-47+82
教师要始终怀揣真诚育人的赤子之心,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以及心灵、品格的成长奠基;要紧跟课改趋势,秉持正确的育人理念,遵循科学的育人规律,充分激发学科的育人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耕课堂,架构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开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本文所倡导的“抱诚守真,学以致用”的教学主张,旨在表达笔者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在分享与交流中与教育界同仁互勉共进。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这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足前所未有的,是教育观念的又一次大解放。可以说,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以育人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反映了我国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核心要求。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特性,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因此,地理学科借助多学科的思维和分析方法进行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保障地理学习为主导的前提下,尝试“地理+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并以初中地理“长江”一课为例,创设语文诗词与地理学习相链接的学科融合情景,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辩证思维能力,以期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块“基石”,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课;语文是一块“叩门砖”,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证;语文是一剂“良药”,它能够培育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良好发展。正是鉴于语文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构想和建议。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教学方法展开。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与挑战。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遵循“减负提质”的育人理念,在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帮助学生全面增强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深度、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