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益增长。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得很快,但又很脆弱和不稳定。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老师除了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创设有利于孩子进行创造活动的环境外,在孩子进行作业和游戏时,更需要给他们以必要的自由权,也就是给孩子选择爱好和兴趣的权利,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创造。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玩起来往往就主动、积极,且思维敏捷。孩子获得自由后,心情就轻松、愉快,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象、去设计。孩子已获得  相似文献   

2.
要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最优化的家庭心理氛围。心理氛围是指能促进孩子产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丰富创造情感,启迪创造想象的诸多因素的总和。实践证明,生活在良好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其智商一般都高于在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天性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梦想的、涂鸦的……孩子天性的呈现需要教育者创造足够的条件,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保护。当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专用室环境日渐优美,比如,美术活动室里,根据空间大小划分成了绘画区、泥塑区、手工制作区等,为孩子营造了有序的学习空间。但创作形式的限制、材料的单一、规则的呆板,往往在有意无意间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束缚了孩子的想像,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如果对美术专用室进行一番创意设计,让孩子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和创造,也许孩子会更加充分地发展,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对丰富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引发想象。让孩子从小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音乐还能抒发人的感情,每首音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听觉记忆,发展孩子的听觉想象,养成孩子的听觉习惯,让孩子从小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  相似文献   

5.
缪颖 《早期教育》2007,(1):24-24
答:孩子年龄较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他们的思维想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实物参照,孩子很难想象、创造。因此,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创造的丰富源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造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尝试,  相似文献   

6.
刘佛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看来,创造教育是时代的必需;其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教育的实施路径是从幼儿开始激发幼儿创造的主动性、改变以往僵硬的课程内容结构、实施创造性教学和提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素养。探析刘佛年的创造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实践和研究富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同时,仍然继续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如下体会:1.重视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一个人的创造性心理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对于这个人在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的大小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能使孩子仅形成复述、照搬、模仿的僵化思维模式,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心理气质。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指出:  相似文献   

8.
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想象和创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相似文献   

9.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孩子聪明伶俐、有创新能力,是每位家长梦寐以求的。下面三篇文章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家长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一些方法,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张莉 《成才之路》2011,(14):26-26
开展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如何在科学活动中捕捉幼儿的兴趣,发现孩子探究的兴趣,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孩子进行探索和研究。笔者在科学活动中对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天性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梦想的、涂鸦的……孩子天性的呈现需要教育者创造足够的条件,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保护。当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专用室环境日渐优美,比如,美术活动室里,根据空间大小划分成了绘画区、泯塑区、手工制作区等,为了孩子营造了有序的学习空间。但创作形式的限制、材料单一、规则的呆板,往往在有意无意间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如果对美术专用室进行一番创意设计,让孩子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和创造,也许孩子会更加充分的发展,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李萍 《考试周刊》2013,(6):188-188
童话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是点燃孩子思想和语言火花的一团火种。相信童话的孩子是快乐的,在童话世界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实践证明,长期感受"童话氛围"的孩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鉴别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均超越极少接触"童话氛围"的同龄孩子。所以在幼儿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成长创造契机,尽可能地在环境中营造"童话氛围",潜移默化地启发熏陶孩子,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家长在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时,何不打个“时间差”,在孩子还不明白爱情为何物时,为孩子创造、提供一些同异性接触的机会,教育孩子掌握适当的尺度和分寸,接触时间长了,孩子对异性也就习以为常了。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教育是来自家庭,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教育对开发孩子的创造潜力非常重要。一、帮助孩子克服定势心理,培养其良好的创造心态和创造品格这里所指的定势心理是人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的思维方法产生的定势心理,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创新意识就不容易产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幼儿敢想、敢说、敢干,使他们具有自由开放的心态,探索研讨的心态和独立思考的心态。1.激发创造热情。它突出表现在进行创造活动时的情绪兴奋、动机节奏明快…  相似文献   

15.
一、热情地、科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对一切都感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也是创造性的起点。好奇好问这是求知和探索的体现。因此 ,家长、老师面对孩子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应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耐心。启发孩子动脑思考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热情地对待孩子的提问 ,科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思考、灵活思维的胆量和能力 ,而不是形成呆板单一、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二、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 ;赞赏孩子的创造成果。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勇敢地探索、大胆地创造 ,家长老师应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例…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那么,在美术教学中,为孩子铺开一片天空,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激发孩子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进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活跃孩子思维,提高孩子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成静 《早期教育》2001,(11):37-37
孩子对天上云朵的想象、对游戏规则的小小改变、甚至在沙地上堆沙、挖坑……都会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可以说孩子的创造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而创造教育应体现在时时处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都是名篇著作,即使是古典诗词,也可以找到读写结合点。因此,在作文教学时,紧扣文本,潜心涵咏,引导孩子在创造中模仿,在模仿中创造,既可以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知识和生活储备,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时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任性、不懂事。为了让孩子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付出的真是太多了;为了让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家长在家里把一切能替孩子做的事都做了;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少家长心甘情愿地牺牲了自己的娱乐和爱好;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条件,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