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方学界对于另类媒体的研究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经近30年。过去十年,另类媒体研究从被忽视到渐渐被学界接纳并成为媒体研究中重要的议题之一,有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另类媒体的概念、产生的语境和背景及目前西方学界对另类媒体研究的理论和视角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主流媒体”当下正成为我国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学术议题.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媒介间议程设置、传播政治经济学和多元公共领域四个视角对西方有关主流媒体研究的相关理论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并对我国的主流媒体论争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族裔媒体已成为西方传播学界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学界对其关注还十分匮乏。本文通过回顾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发现:在族裔媒体研究中长期存在着功能主义分析与文化研究两大范式,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是功能主义分析,其核心议题是媒介呈现、生产与消费,当下的热点问题是族裔媒体的在地性,主要缺陷是研究多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本地"视角,忽视了族群的全球流动以及族裔媒体与少数族裔文化母国之间的联系。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来自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传播学者,未来应积极投入到对世界范围内族裔媒体的研究当中,以期纠正该领域现存的路径依赖,重塑族裔媒体研究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大陆现在并没有西方传播学界那种集中于选举的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但从政治传播的广义上看,中国媒体在传播政治信息和与政治权利的共生关系上,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而海内外对中国媒体在这个意义上的政治传播研究又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我旨在讨论广义上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向;讨论的重点是国内外学者目前所做的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能与西方传播学界在共同和近似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对话和研究积累。  相似文献   

5.
何婷  冯锐 《东南传播》2021,(2):125-129
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体形态的进化与升级。由新技术催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交媒体不只是引发了传播形式、传播生态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重构了媒体的社会权力结构,这使得媒体社会责任的价值内涵、指标体系、履行路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十多年来,社交媒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造成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国内学者对其产生的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本文选取了国内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缘起、热点话题、研究趋势进行探索,力求梳理和勾勒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洞察我国学者对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内涵演进,从而对社交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事件     
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西方媒体的恶意攻击作出反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近日发出公开信,对一些西方媒体近期对中国进行完全不顾事实的歪曲报道和恶意攻击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外华语媒体和华语传播学界就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的批评与抗争为契机,反思西方新闻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个人特定的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出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框架、学术参照、和学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晓 《报刊之友》2013,(7):57-59
本文通过对2010年以来的反“三俗”研究文献进行阅读、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对于整治“三俗”,加强广播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重点是从“三俗”成因及如何防制两方面展开的。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反“三俗”工作中,学界还应侧重三方面研究:传媒体制创新研究;界定“三俗”标准的法律规范研究;中西方媒体社会责任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林·斯巴克斯是当下活跃在欧洲传播与媒体研究学界的资深学者,带有鲜明的英国式媒体研究风格:富于批判精神,强于思辨又注重实证,关注社会现实与公平正义.近十年来他和中国学术界常有接触,但其著述较少被译作中文,我们对其学说了解不多.本文旨在研究斯巴克斯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贡献,包括他受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求学生涯中的思想转变、主要研究理路与重要研究成果.因斯巴克斯的求学与研究历程,恰耦合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变迁、媒体研究的崛起与发展,因此本文也丰富了对有关学术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周志懿 《传媒》2006,(8):49-51
纵观学界对"传播力"的研究,除了广告界与电视界对传播力一词有所关注,"传播力"似乎还是一个没有被赋予完整意义的新词.然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传播力"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到底什么是传播力?它在媒体竞争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本期的"传播力专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功能的充分释放是媒体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传播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为研究起点,从新闻的事件传播特点、情感传播特点和"积极受众"三个方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消解,强调新媒体时代正确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媒介公民责任日益彰显的现象出发,结合公益机制落后的现实,研究政府和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角色,深入探讨媒体和政府的公益传播融合模式,并探索未来的公益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志懿 《军事记者》2006,(11):50-51
近年来随着媒体形态不断丰富,学界对传媒行业的理论研究从“注意力”过渡到了“影响力”。影响力是指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有利的力量。站在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讲,影响力无疑是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社会公共主体所追求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广告主所追求的能促成销售的广告影响力。然而站在媒体内部的竞争角度上说,则更多的侧重于传播过程的竞争,因为更有效的传播方式与手段必然产生更好的影响力。一、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纵观学界对“传播力”的研究,除了广告界与电视媒介方面对传播力一词有…  相似文献   

14.
随我国媒体国际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效果进行精准、有针对性的评估测量对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大有裨益.目前,国内学界业界都意识到建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探索研究,但大都浅尝辄止且存在缺乏明确目标、可操作性不强等共性问题.本文旨在梳理分析近年已有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兼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也面临着诸多的转变,但学界的研究对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多有侧重,而对舆论引导的关注则较为薄弱.同时,传统舆论引导形式单调、宣教意味浓重,已远远落后于媒体发展的需求.文章结合当前媒体融合过程中媒体舆论传播的特点,深入分析舆论引导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并结合当前媒体舆论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对如何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提出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12年中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社会层面讨论的当前话题做了回顾.这一年内,中国报纸改版、卫视变局,多种报道事项引发传媒报道模式的重大变化,以及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带来新闻传播学理的调整,还有传媒和自媒体伦理问题等等,成为学界关注的对象,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讨论.在反思遭遇到的各种问题之时,中国学界已经意识到需要超越功能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我国突发舆情风险事件频发,给舆论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些舆情风险事件传播中,有的主流媒体也表现出专业失范、社会责任缺失等行为,从一侧面助推了风险事件的传播与扩散.本文将对主流媒体责任缺失的表现以及需要承担起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管理中强化媒体的功能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新闻界》2008,(3):65-68
本文分析了在公共危机中,媒体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媒体危机传播的策略以及媒体如何强化自身的功能与责任等。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今的媒体和媒体从业者来说,挖掘新闻所谓的真相和追求博人眼球的效果似乎已重于社会责任的担当.由此,“新闻理想”的失效也已成既定事实.本文从媒体的分类着手,探究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发声角度不同,各个类型的媒体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完善其缺陷,坚持平民视角,重视社会效益,真正担当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罗中书 《今传媒》2013,(11):40-42
本文以2013年以前国际传播学界关于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为研究对象,着重回顾了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的研究重点,认为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传播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跨学科研究构成当前研究的主流。随着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未来的研究应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社会化媒体传播学研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论文极少,中国大陆的研究机构亟待提高在国际社会化媒体传播研究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