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毛,原名陈平,台湾女作家。《胆小鬼》选自她的散文集《倾城》,主要写她小时候偷钱的故事。三毛的文风质朴率真,不加雕琢,这篇《胆小鬼》更是写得诙谐生动,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2.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作家三毛诞辰65周年的日子,距离她1991年自缢身亡已经过了17年,关于三毛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人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留下任何遗书。但最近三毛好友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遗书。眭澔平说,三毛在她自杀前几天赠送给自己一本书,就是她的《滚滚红尘》,发现在里面夹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据《北京晨报》消息,2011年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平携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第一次深入解析三毛在去世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并首次将该信原件以及三毛生前收藏的娃娃等遗物带到大陆现场展示。眭平表示,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她  相似文献   

5.
三毛是一个如风般的女子。她有着一颗流浪远方的坚强的心,还有着一个爱她、等她的荷西。荷西死后,三毛开始了她游记旅程的开始。那时,她写下了《万水千山走遍》。我出生了。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却在某天因为《万水千山走遍》深深的依附在了一起。谁会想到在若干年后,我爱上了三毛,甚至因为她的那本书,选择了旅游作为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素面朝天     
我要说的是三毛。 三毛本叫陈懋平,浙江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自小被唤作“书痴”,十三岁通读《红楼梦》,后随家人定居台湾,中学时代一度自闭,甚至想到过自杀。后留学西班牙,辗转反复,一生走遍万水千山,但她从未刻意去改变过什么,她的魅力就在素面朝天。  相似文献   

7.
<正>本期上架:《撒哈拉的故事》作者:三毛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年5 月三毛,英文名Echo。有人说,她是撒哈拉迷人的天使,是沙漠盛开的玫瑰,是特立独行、将浪迹天涯视为宿命的奇特女子。而我总觉得"流浪"才是她真正的名字,由她填词的《橄榄树》,在齐豫旷远的声音中淋漓尽致地  相似文献   

8.
不要玷污孩子的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9.
三毛走了。临别给林慧萍留下一首诗一般的歌词《说时依旧》。作为歌星,林慧萍在台湾歌坛唱了8年。她偏爱三毛的作品,屡屡让三毛为她写一首好歌词。一日,三毛有感而发,一挥写就《说时依旧》,希望林慧萍把它唱好。“重逢无意中/相对心如麻,对面问安好/不提回头路……”  相似文献   

10.
心路     
她读着《三毛传》,读到少年三毛在学校被老师用墨汁画了黑眼圈,在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课,又在操场绕了一圈被同学们哄笑,如此羞辱,让三毛从此不肯上学读书,自闭……三毛的苦难经历让她止不住地哭。十多岁的她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其实远不止如此原因。太阳晃晃的,弄得她有些头晕,眼前一轮轮显出  相似文献   

11.
莫扰孩子梦     
莫扰孩子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  相似文献   

12.
红尘·梦外     
《三毛》一本精致的书映入我的眼帘。书中的主人公“三毛”不是那个有三根毛的流浪儿,而是拥有一头如瀑秀发的大美女。三毛只是她的笔名。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她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和她的爱情史。她在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父母的羽翼下迈向复杂的社会,创造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3.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当三毛奉老师之命念她的这篇作文时,还没等她念完,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喜欢研究UFO现象,但你可能不知道,著名作家三毛对UFO也颇有研究。 三毛在《逍遥七岛游》一文详细记录了她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先后两次目睹UFO的情况。她还提出了很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台湾歌手齐豫,她的成名代表作是一曲《橄榄树》。那琅琅上口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在海峡两岸人中间传唱,经久不衰。齐豫,也因为一曲《橄榄树》,而蜚声歌坛。《橄榄树》的词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能演唱三毛作词的歌曲,是许多歌手梦寐以求的事。齐豫,一个刚出茅屋的小歌手,就能演唱三毛的歌,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幸福。其实,这首歌词原名叫"小毛驴",并不叫《橄榄树》。齐豫在唱这首歌时,总感觉效果不怎么好,唱不出一种深邃、宽广的意境来。于是,齐豫找到三毛,  相似文献   

16.
我看三毛     
女作家麦琪在她的散文《丑女》中写道 :“我不喜欢女作家三毛 ,原因之一 ,就是她说自己美丽 ,而事实上她不美丽。”读罢这段话 ,我不知道文坛对此作何反应 ,但是至少我对麦琪有了麦琪对三毛同样的感受。人美在心灵。作为一个作家 ,更应如此。而麦琪为何如此评价三毛 ?也许是由于文人相轻 ,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嫉妒 (在此 ,请麦琪女士原谅我的冒昧 )。因为嫉妒三毛的写作才华 ,就写文章大谈三毛的“不美丽”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当所有的人都被麦琪批评到一无是处的地步时 ,她就可以毫不犹豫、毫无顾忌地站出来 ,说 :“我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17.
尚爱兰 《师道》2000,(8):38-38
只要是字上没有多大障碍。我女儿总是抓起书来就看。家里的儿童读物看完了,她就看成人的书籍。她感兴趣的有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张爱玲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台湾的《刘墉集》、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她还喜欢看名人传记,流行的杂志。  相似文献   

18.
《撒哈拉的故事》是著名作家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她生前身后一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本书收录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写的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沙漠生活艰苦荒凉,三毛却能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写出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小读者可以透过三毛的眼睛去探寻别开生面的沙漠世界,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感染到三毛在艰苦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精神。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  相似文献   

19.
温故三毛     
正一直很喜欢三毛的文字,前不久温故她的散文集,再次被她的文字所感动,尤其是她的《不死鸟》,写出她对生命的看法。可是三毛违背了这些从她心底掏出来的文字,她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生,经历了母亲的十月怀胎,是世间最奇妙的事。我现在所拥有的,真是到了失去的时刻,才知道我该如何面对?当人们面对失去亲人的事实时,又会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20.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